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道行

增加 3,91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吴道行墓| 圖像 = [[File:吴道行.jpg|缩略图|居中|[http://cms-bucket.nosdn.127.net/catchpic/1/17/1788272a2df5c191d82ad7d4de2bde03.jpg?imageView&thumbnail=550x0 原图链接]]]}} [[ 吴道行(1560— ]](1560 —1644) ), 教育家。宇 末学者,字 见可,号 ,[[湖南]]善化(今湖南望城)人,宋儒吴猎之后 早年师从[[岳麓书院]]的[[张元忭]],教授于[[ 长沙 惜阴书院]],人称“[[嵝山先生]]”,晚年成为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以“朱熹张栻为宗”,治学严谨,与[[高世泰]]为至交,[[王夫之]]曾师从之。1644年([[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吴道行不食而卒。葬于岳麓山飞来石侧。著有《[[易说]]》、《[[嵝山集]]》、《[[嵝山堂集抄略]]》、《[[读史阙疑]]》等。<ref name="博雅人物网">{{cite web |url=http://ren.bytravel.cn/history/9/wudaoxing.html |title=吴道行| accessdate=2019-02-10}}</ref> =人物评价=吴道行,字见可,号嵝山, 善化 人, 是张栻高足、南宋学者 吴猎 吴道行 因历 试不 未走上仕途,一生以讲学授徒为业 。7岁便到 。他从小就对 岳麓书院 有倾慕之情,“方七岁,闻长老谈岳麓先贤讲学,便肃然倾 ,指示古来忠义大节,辄色喜” ,为 先贤之忠义大节所 。1580 。1582 ( 万历十年) ),张元忭讲学岳麓书院,已逾“而立”之年的吴道行 ,从游 张元件 就学其门下,与之“大畅良知孝弟之旨,一时遂相引重” ,深得张 元忭 的赞赏。其时 ,被张居正禁废的 长沙 阴书院 重建 恢复 吴道行被 聘为山长,人称 “嵝 山先生 。旋 ”。1633年(崇祯六年),他 长沙知府,复修 岳麓书院 山长,长达10年,临终前2年(1642年,[[明朝]]覆亡前2年)仍讲学其间 其后又久 吴道行作 明代 岳麓书院 最后一任 山长 ,致力 书院有两大贡献,一是 殷勤讲贯朱张之学,力纠王学 空疏 流弊 ;二是承先启后 编撰《 使明末长沙 岳麓书院 与无锡东林书院成遥相呼应之势。《[[善化县 ]] 。1644 称他“留心经史,百家诸子,兵饷军政之属,部决利弊,悉见施行”,可见其学注重务实。在学术上,他反对王学末流的荒诞,“笃伦敦义,讲学穷理”,“自余著述,藏之家乘,扬之国华”。吴道行的思想与提倡治国平天下为“有用之学”,与极力维护理学正宗的东林学派十分接近。东林学派传人无锡高世泰称赞吴道行“道以朱张为宗,与文端([[顾宪成]])、忠宽揆([[高攀龙]])固一也,可不谓衡湘之贤哲哉”,肯定他与顾宪成、高攀龙思想的共同之处,以及他们对延传“道南正脉”的贡献。1641年(崇祯十四年)高世泰任湖广按察使佥事提督学政,次 ( 来岳麓讲学,并协助修葺书院。吴道行与高世泰成为至交好友,二人共同为恢复理学正宗,培养湖湘弟子而竭心尽力。他们的最大功绩是培养出了像王夫之这样的一代贤才。王夫之在吴道行任山长、高世泰来院讲学期间开入岳麓书院肄业,成为明代岳麓书院最杰出的学生,后来成为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的大思想家。=人物经历=1644年4月( 十七年) 三月), 明王朝覆 亡。吴道行“郁郁不自得,一日趋吉藩故邸 他“ 痛哭展拜,舆归( 岳麓) 山中,不食而卒” ,以身殉国殉君,表现了“衡湘贤哲”的清白与高洁 死前他留下遗言:“惊闻北事,主亡臣辱,痛之如何!予以诸生,食恩累代,独非草莽之臣哉!……笔搁而舆至,将以吉日成遄归,集儿女罗拜,从此从先帝于地下矣!”他面对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和清兵入关、长驱中原的“北事”,作为受明朝之皇恩的诸生,既痛恨倾覆明王朝的农民军,又不堪忍受满族入侵的残酷现实,只得以死明志,最终实现了他的老师张元忭所教诲的“爱国忠君仗到诚,休将一念坏平生,勿欺请绎宣尼训,留取丹心答圣明”的人生理想。 吴道行死后,就葬于岳麓山云麓宫绝食地,长沙知府堵允锡特撰《[[吴嵝山墓碑]]》。根据史载,吴道行之墓位于飞来石右侧山墈上,其原配夫人石氏与其同穴而葬,墓区简约。2012年3月在[[云麓宫]]下发现了吴道行墓,在云麓宫飞来石南侧约100米的茂密树丛中,一块饱经风雨侵蚀的简约石墓碑立在其中,“明崇祯”、“吴嵝山墓”、“石氏”等石刻字样仍隐约可见。 =参考文献={{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