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唐朝

移除 4,10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唐朝''' (618 ({{開始結束|618 -907 ||907 ||}} [[中 国历史]] 上強盛的 朝代 之一 ,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 。由[[ 李渊| 唐高祖]][[ 李淵]]所建立 ,與[[隋朝]]合稱[[隋唐]] 。唐室出身[[關隴集團|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ref name="江增慶" />{{rp|254}}。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 [[渭河平原| 關中 ]] 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 [[ 隋恭帝[[杨侑]] 楊侑 禪位 建國唐朝 ,在[[唐朝統一戰爭]] 統一天下。唐朝 的首 [[ 安]](今[[陕西省|陕西]][[西安市|西安]]), 並且設有 并设 东都[[洛 阳市|洛阳]]、北都[[太原市|晋阳]]等 等[[ 陪都]]<ref name="隋唐史別裁"/>。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 個時 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 [[ 初唐 ]] 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其子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害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禪讓|內禪]] 時期國力逐漸復甦 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 ,擊敗強敵[[东突厥]], 唐太宗 受尊 [[ 天可汗 ]] 」,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 ,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 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則天|武后]] 先後擁立兒子[[唐中宗|中宗]]和[[唐睿宗|睿宗]]當傀儡,最後 於690年 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 號曰「 ,即[[武周]], 人稱「武則天」,而此時 女主政治 達到高峰。直到705年[[唐 中宗| 中宗]]因[[神龍革命]]而 [[ 復辟 ]] ,唐朝 國號 得以恢復。 但接著還有[[韋皇后|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 ]]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唐中宗|中宗]]復辟後朝 治直到 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 唐玄宗 繼位後才完全結束 ]] 。[[唐 玄宗| 玄宗]] 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 代, 進入 [[ 盛唐 ]] 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ref name="傅樂成4" />{{rp|36}}。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 極而 衰。 [[ 中唐 ]] 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第二次宦官時代|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 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 [[ 晚唐 ]] 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 [[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 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 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 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ref name="范文瀾2" />{{rp|424}}。
唐朝的疆域廣大 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ref>{{Cite book|title=The Great Wall of China 221 BC-AD 1644|author=Stephen Turnbull|publisher=Osprey Publishing|isbnISBN =1846030048|page=11}}</ref><ref>{{Cite book|title=Tang China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Uighur Empire|author=Michael Robert Drompp|publisher=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isbnISBN =9004141294|page=9}}</ref><ref>{{Cite book|title=Harmony and War: Confucian Culture and Chinese Power Politics|author=Yuan-Kang Wang|publisher=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isbnISBN =0231151403|page=124}}</ref> 其鼎盛时 為7 期為[[7 世纪 ]] ,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省|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都督府|哥勿州]](今[[吉林省|吉林]][[通化市|通化]])的辽阔疆域<ref>《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八》:「太宗继明重熙,柔远能迩,逾大碛通道,北至仙娥,于骨利干置玄阙州。高宗嗣守丕绩,克广前烈,遣单车赍诏,西越葱山,于波刺斯立疾陵府。中宗复配天之业,不失旧物。睿宗含先天之量,惟新永图。玄宗以大孝清内,以无为理外,大宛骥录,岁充内厩,与贰师之穷兵黩武,岂同年哉!」</ref>,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ref>{{cite journal zh|author=宋岩|title=中国历史上几个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journal=史学理论研究|issue=3|page=150}}</ref>。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 ]]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 区。區及[[河西走廊]]<ref name="傅樂成4" />{{rp|36}} 据保守估 。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ref>《旧唐书·本纪第九》:其载,户部计今年见管州县户口:管郡总三百二十一,县一千五百三十八,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十一万九千二百五十四,三百八十八万六千五百四不课,五百三十万一千四十四课;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四千五百二十一万八千四百八十不课,七百六十六万二千八百课。</ref>,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ref>杜佑《通典》:“我国家自武德初至天宝末,凡百三十八年,可以比崇汉室,而人户才比於隋氏,盖有司不以经国驭远为意,法令不行,所在隐漏之甚也。”</ref>,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 计, 故大多数学者认为 唐朝人口 从初唐的2500 峰值在八千万左右<ref>杜佑《通典》卷7: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 其鼎盛时期([[ 天宝]] 末百三十馀 ,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 )的全国 ,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 口8000 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 。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 远远超过隋朝的 约计天下 口峰值4600 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 </ref><ref>{{Cite book|title=New China's Population: 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page=10|publisher=Macmillan Publishers|isbn=0029054710}}</ref><ref>{{Cite book|title=The History of China|publisher=Britannica Educational Publishing|page=127}}</ref> 此时,[[唐长安|长安]] 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ref>Ebrey, Patricia Buckley (2008), East Asia: A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p.78, Wadsworth Publishing, ISBN 978-05470053480-547-00534-8.</ref><ref>Morris, Ian (2013), The Measure of Civilization: How Social Development Decides the Fate of Nation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1556850-691-15568-5.</ref><ref>Lockard, Craig A. (2010), Societies, Networks, and Transitions, Volume B: From 600 to 1750, p.275, Wadsworth Publishing, ISBN 978-14390854001-4390-8540-0</ref><ref>Benn, Charles (2004), China's Golden Age: Everyday Life in the Tang Dynasty p.4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1766500-19-517665-0.</ref><ref>Guntern, Gottlieb (2010), The Spirit of Creativity: Basic Mechanisms of Creative Achievements p.419,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SBN 978-07618505190-7618-5051-9.</ref>
唐朝 全盛时 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 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 有两个即[[火药]] 即诞生于唐朝、[[ 雕版 印刷 ]] 都诞生于唐朝 开始广泛应用 。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 [[ 宰相 ]] 後期 變成皇帝與 [[ 宦官 ]]影响力大增 。同[[隋朝]]推行[[科舉|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 <ref name="许友根"/> 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 之首 ,與[[突厥]]、[[高句丽]]、[[吐蕃]]、[[ 阿拉伯帝国| 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 等北方各族,还调度[[ 戈壁沙漠| 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 <ref>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br/>贺鲁寻立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数侵扰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五万骑讨之,前后斩首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率师讨击。《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br/>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年,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川……永徽六年,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ref> 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ref name="傅樂成4" />{{rp|38}}。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 [[ 華北 ]] [[渭河平原| 關中 ]] [[ 江南 ]] 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 两税制| 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ref name="范文瀾2" />{{rp|424}}。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 開放的國際文化<ref name="黃仁宇" />{{rp|126}}。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 興盛。當時有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等 等。且有 诗人,以及 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 其史書與[[ 唐传奇| 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 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ref name="范文瀾7" />{{rp|758}}。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ref>《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ref>。 ==起源與国号==国号唐是[[晋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传说古代贤君[[帝尧]]号称[[陶唐氏]]。[[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在古唐国的土地上,为[[唐国]],后来称为[[晋国]]。 唐朝皇室自稱出自[[陇西李氏]],但陳寅恪考證應為[[赵郡李氏|赵郡隆庆李氏]]之后{{备注|1=近代,[[陈寅恪]]先生在其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ref>{{Cite book|title=唐代政治史述论稿|author=陈寅恪}}</ref> 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ref name="陳寅恪1994">{{cite book|author=陳寅恪|title=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ihF7rs7b8-oC|accessdate=2014-01-11|year=1994|publisher=臺灣商務印書館|location=台灣台北|language=zh-tw|isbn=978-957-05-0910-6}}</ref>中考证出李氏家族并非出自西凉王室与[[关陇集团|关陇贵族]]李氏,只是河北赵郡隆庆李氏的一个小支系,而此支系所处地域即在[[鲜卑]]拓拔氏[[北魏]]政权治下。这支李氏的先祖中有两人,一名李初古拔,一名李买得,汉姓而鲜卑名。据此,陈先生断言,李唐之祖是汉人被赐以鲜卑名的破落军户。}},屬於[[關隴集團]]之一,與[[北周]]皇室和[[隋朝]]皇室的關係密切<ref name="江增慶" />{{rp|255}}。其先祖為[[南北朝]]時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公]]。[[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為[[唐]][[國公]],後由李昞之子[[李淵]]繼承爵位。在建國之後,以唐为国号。 唐朝皇室有濃厚的[[鮮卑]]色彩,他們也與其他鮮卑貴族通婚,如李昺之妻為[[獨孤信]]之女;李淵之妻出身[[河南竇氏]],為[[宇文泰]]外孫女;李世民之妻長孫皇后等,出身河南[[長孫氏]],皆是鮮卑[[拓跋部]]貴族。因此學者[[杉山正明]]等人,將[[隋唐]]都歸入廣義的[[拓跋國家]]之一。 == 歷史 =={{中国历史}}唐朝時期漫長,大致上可以分成前期與後期。其分界點可按政治與經濟角度區分成[[安史之亂]]與[[兩稅法]]的頒布。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武將四處開疆拓土,文臣穩定朝政,是唐朝的鼎盛時期。亂事發生後,唐朝遭遇許多問題,國力趨向衰退。從經濟的角度看,前期採取[[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在唐德宗頒布[[兩稅法]]後,中國後期的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基本上以兩稅法為基礎。比較傳統的分法有四分法,即[[唐高祖]]至唐睿宗的[[初唐]]、[[唐玄宗]]的[[盛唐]]、唐肃宗至唐文宗[[中唐]]與唐武宗至唐哀帝[[晚唐]]等四個時期{{备注|1=這是緣自唐朝文學區分詩風的分法,出自元朝[[楊士宏]]所著的《唐音》,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癸籤]]》也這樣分<ref name="張國光1996">{{cite book|author=張國光(主編)|title=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url=http://www.guoxue.com/tangyanjiu/xszz/wds/wdsxu.htm|accessdate=2014-01-12|year=1996|publisher=天津教育出版社|location=天津|language=zh-cn}}</ref><!--請比較差異後刪除舊的<ref>{{Cite web|url=http://www.guoxue.com/tangyanjiu/xszz/wds/wdsxu.htm|title=唐史的分期 |date=2012年12月09日|publisher=《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accessdate=2012-12-09|language=zh-cn}}</ref>。-->}}。 === 李淵開國 ==={{Main|隋末民变|唐朝统一战争}}唐朝皇室先祖為[[南北朝]]時期的[[李虎]],他因功被封為[[西魏]][[北周]]的[[八柱国|八柱國家]]之一。[[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為[[唐]][[國公]],後由李昞之子[[李淵]]繼承爵位。[[李渊]]受[[隋炀帝]]重用,於616年被派為[[太原市|太原]][[留守 (官職)|留守]],但[[隋炀帝]]對他也不放心,派[[王威]]與[[高君雅]]監督之<ref name="傅樂成4" />{{rp|37}}。 [[隋朝]]在[[大業 (年號)|大業]]年间,由於[[隋炀帝]]過度使用國力與三征[[高句丽]]的失败,使得各地民變不止,史稱[[隋末民变]]。李渊見天下大亂,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起取而代之的念头<ref name="大百科" />。617年李淵殺[[王威]]、[[高君雅]],在[[太原]]起兵造反。不久,李淵率諸子眾將攻破守備關中的[[屈突通]],占領隋都[[大興城]]。李淵擁立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自任[[宰相|大丞相]],進封唐王<ref name="傅樂成4" />{{rp|37}}。而在[[揚州]]的[[隋煬帝]],他心灰意冷,不願返回關中,最後於618年的[[江都]]政變中被[[宇文化及]]等叛軍殺害。李淵藉此機會,於同年五月迫使[[隋恭帝]][[禅让制|禅位]],建國唐朝,即唐高祖。都城大兴改名為[[长安]],封嫡長子[[李建成]]為[[储君|太子]]、嫡次子[[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嫡四子[[李元吉]]為齊王<ref name="傅樂成4" />{{rp|37}}。 李淵建立唐朝后以[[关中]]为基地逐步统一天下。在入主關中前,先派使吹捧占據河南的瓦岡軍[[李密 (隋)|李密]],使其成為東方的屏障。入主關中後,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薛舉]]、[[薛仁杲]],派唐使[[安兴贵]]、[[安修仁]]生擒[[武威]]的[[李轨]]。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省)的[[刘武周]]、[[宋金刚]]。而後洛陽鄭帝[[王世充]]与河北夏帝[[窦建德]]宣布结盟,聯合抗唐。622年李世民擊潰聯軍,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刘黑闼]]也被李建成擊潰,河北至此平定。623年[[辅公祏]]率[[杜伏威]]余部在[[金陵|丹阳]]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江南平定。而兩湖地區也在621年唐将[[李靖]]於[[唐平蕭銑之戰]]獲勝,梁帝[[萧铣]]於[[江陵]]降唐。翌年,[[岭南]][[馮盎]]降服,又[[虔州]][[林士弘]]死,中國本部歸唐朝所有<ref name="中國文明史1"/>{{rp|11}}。 == 参見 =={||-| style="width:400px; vertical-align:top;"|* 《[[通典]]》*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唐六典]]》* 《[[贞观政要]]》* 《[[大唐创业起居注]]》| style="width:400px; vertical-align:top;"|* 《[[唐律疏议]]》* 《[[东观奏记]]》* 《[[資治通鑒]]》* 《[[大唐西域記]]》* [[唐与突厥的战争]]*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漢唐盛世]]|}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