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钱均夫

增加 10,04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钱均夫 (1880—1969), | 图像 = [[File:钱学夫.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p/20140801/20140801104423-500191659.jpg 原图链接][ 来自网络图片]]]| 出生日期 = 1880年| death_date = 1969年| 国籍 = 中国| 民族 = 汉| 职业 = 中央文史馆馆员| 母校 = 东京高等师范学校}}<big>'''钱均夫'''</big><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4/3p5nso206bra9nt.html]钱均夫 简历</ref><br>* 钱均夫(1880年到1969年) 名家治,后以字行,祖籍杭州 ;曾 ,著名物理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的父亲。1904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2年,钱均夫在上海创办了“劝学堂”,以传播民主革命的思想,1956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馆员,1969年去世。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新中国文史专家。<br>== 人物经历 ==* 1904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地理学和历史,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后来,他 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认识到不进行 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中国。 * 1910年,钱均夫毅然回 ,于1911年、1913年两次出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现杭州第四中学)校长,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著有《逻辑学》、《地学通论》、《外国地志》、《西洋历史》等。 * 1912年,钱均夫在上海创办了“劝学堂”,以传播民主革命的思想。1914年,也就是在钱学森3岁那年,钱均夫到当时迁往北京临时 政府教育部任职 多年, 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1956 。1956 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 馆员,1969年去世 * 1904年,杭州市富商章氏,很欣赏钱均夫的才华,将自己多才多艺的爱女章兰娟许配给钱均夫,并资助 东渡日本求学。 *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腐败的清王朝日趋没落的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民主革命的思潮纷纷登场。许多爱国志士,四处寻找着救国奇术,济世良方。钱均夫就 在这种背景下,和鲁迅、厉绥之、蒋百里等人 位爱 起东渡日本,学习教育学,以施展其“兴教救 ”的抱负。后来,钱均夫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 民主 革命 人士 思想 认识到不进行民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 中国 。1910年,钱均夫毅然回国,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热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 == 家族背景 == * 钱均夫(1880年至1969年)名家治,后以字行,祖籍杭州。 * 在杭州一带,钱家是一个颇有社会声望的家族。据说他们是吴越国王钱谬的后嗣,钱均夫是钱镠的第三十二代孙。南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代,曾有众多的政治家、 学家和著名学者出自这个家族。钱均夫的父辈在杭州经营丝绸。钱均夫是这位没落丝商的第二子,幼年钱均夫就得到了家庭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就读于杭州求是学院(浙江大学前身),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钱氏后裔为何经久不衰?据 专家 书记载,钱缪临终前曾向其子孙留有十条遗嘱,这个遗嘱世代相传,激励着钱氏后人,其内容如下:1.要尔等心存忠孝,爱兵恤民。2.凡中国之君,虽易异姓,宜善事之。3.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又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7.多设养济院,收养无业四民。添设育婴堂,稽察乳媪,勿致阳奉阴违,凌虐幼孩 。吴越 境内绸绵,皆余教广种桑麻。斗米十人,亦余教人开辟荒田,凡此一丝一粒,皆民人汗积辛勤,才得岁岁丰盈。汝等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恃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9.吾家世代居衣绵之城郭,宋高祖之松楸,今日兴隆,化 王太 为家。子孙代莫轻弃吾 武肃王 先。10.吾立明后,在子孙绍续家风,以明礼教。 * 钱均夫曾说,我们 镠之32 氏家族代 克勤克俭,对子 要求极严,或许是受先祖《家训》的影响吧! == 家庭情况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49942121183508580.html]钱均夫的家庭成员</ref><br>==* 章兰娟(妻子)* 钱均夫的妻子章兰娟(1888年至1936年),是杭州富商的女儿,因其父很欣赏钱均夫的才华,便把她许配给钱均夫。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聪颖过人,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极强,具有数学天赋。她心灵手巧,富有想象力,尤善针带刺绣。她随手绣出的金丝珍珠鞋,可称之为巧夺天工的工艺品。钱学森在回忆他的母亲时说:“我的母亲是个感情丰富、纯朴而善良的女性,而且是个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孩子行善事的母亲。母亲每逢带我走在北京大街上,总是向着乞讨的行人解囊相助,对家中的仆人也总是仁厚相传。”或许,钱学森的惊人天赋,就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基因。* 钱学森(儿子)* 钱学森,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 浙江杭州人,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汉族,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蒋英(儿媳)* 蒋英(1919年9月7日至2012年02月05日)教授,蒋英是大军事家蒋方震(蒋百里)的三女儿。是中国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教育家、清末著名刊物《浙江潮》的创刊人之一。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建国后长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 钱学森之父钱均夫与蒋方震早年在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是同窗好友,两家过从甚密。蒋百里有“五朵金花”,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钱均夫与妻子章兰娟希望有个女儿,见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活泼可爱,恳求蒋百里夫妇把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妇慨然答应,于是钱家办了酒席,过继蒋英,从此蒋英改名“钱学英”,并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钱学森与蒋英从小就是青梅竹马。* 钱学森和“钱学英”以兄妹相称,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他俩还曾一起合唱《燕双飞》,博得两家的喝彩。未几,蒋百里夫妇思念三女儿,还是把蒋英接回去了。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没想到,这个原本是钱家的过继女儿的“钱学英”,最后还是嫁到钱家,变成钱家的儿媳。* 他们在上海举行了婚礼。1947年蒋英于上海与钱学森结婚。同年9月26日,二人在美国波士顿安置新家,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一台钢琴。育有一子钱永刚、一女钱永真。1950年以后美国发生麦卡锡主义风潮,钱学森长期受到美军方监禁、迫害,1955年10月,随钱学森返回中国。== 家庭教育 ==* 钱均夫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在钱学森幼年的知识启蒙里 是父亲首先向他开启人生与智慧之窗。 钱学森 后来常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父亲。”博学多才、谦恭自守的钱均夫,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 1935年,钱学森准备留学美国之前,钱均夫提醒儿子,在国外攻读专业 余,要多读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他特意为儿子买了《老子》、《庄子》、 《墨子》、《孟子》以及《论语》、《纲鉴易知录》等一类典籍。他说:“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钱均夫还说:“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 * 当钱学森即将登上远行的轮船时,钱均夫抖动着双手,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急促地塞到儿子的手里,说道:“这就是父亲送给你的礼物。”说罢,老人快步走下舷梯。钱学森怔怔地望着父亲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出口处,这才连忙打开手中的纸条。只见上面写道: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 乃 告之 * 钱学森不禁潸然泪下,默默地背诵着家父的临别教诲,在心里说:“我尊敬的父亲,你的教诲,儿子铭刻在心,你老人家尽管放心吧!他在父亲钱均夫爱国思想的熏陶下,决心以科学技术复兴中华为已任,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 主要著作 ==* 《逻辑学》* 《地学通论》* 《外国地志》* 《西洋历史》== 人物评价 ==* 钱均夫早年抱着“兴教救国”的抱负在日本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认识到不进行民主革命就不可能挽救中国。1910年,钱均夫在上海成立“劝学堂”,教授热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由此可见他是一位热爱祖国、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革命先行者;同时,他又是一位博学多才、谦恭自守的父亲,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对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他更是一位对新中国文史研究作出奠基作用的学者。== 参考资料 =={{Reflist}}== 外部链接 == * [http://www.sohu.com/a/126682801_481520 挚友后人追忆钱学森及其父钱均夫 ]* [https://www.xzbu.com/1/view-4170915.htm 听父辈谈钱均夫钱学森父子逸事]
2,2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