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茨城縣

增加 12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縣的北部有列爲日本三大名瀑之一的[[袋田瀑布]]等,是一片充滿自然魅力的地區。縣中部有四季景觀各不相同的築波山,從山上可俯瞰關東平原,在山的南麓有一個築波研究學園城,這裏有築波大學並集中了國家和民間的各種研究機關。
[[霞浦湖]]是日本第 2 大湖,在這裏不僅可以乘坐遊覽船觀光,而且還能在水鄉潮來乘坐女船夫掌舵的“沙巴”船,沿著水路觀光遊覽。尤其是到了初夏時節,周圍的菖蘭花爭奇鬥豔,引來衆多遊人觀賞。。<ref>[https://www.welcome2japan.tw/location/regional/ibaraki/index.html 茨城縣Ibaraki],welcome2japan.tw</ref>
19 世紀由當時的領主德川齊昭下令建造的水戶市的偕樂園,與[[石川縣]]的[[兼六園]],[[岡山縣]]的兼六園齊名,被譽爲日本三大名園,頗有名聲。這裏作爲一處觀賞[[梅花]]和萩蒿的名勝地,到了賞花時節,觀光客絡繹不絕。另外,笠間市是有名的[[陶瓷]]城,遊人在這裏可以領略到製作陶瓷的樂趣。
茨城縣北部有被列為日本三大瀑布之一的[[袋田瀑布]]、中部有可賞梅花、[[櫻花]]、[[紅葉]]的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偕樂園。另外還有筑波山、花貫溪谷、國營日立海濱公園等能觀賞到自然美景的景點。<ref>[https://zh-tw.zekkeijapan.com/area/index/28/ 茨城 ( ], 絕景日本)]</ref>
茨城縣人口數在全日本的都道府縣中排名第11位,面積為第23位。茨城縣的大部分土地在過去相當於令制國中的常陸國。西南部及南部的部分地區則屬下總國。
由於臨近日本第一大消費市場東京,茨城縣的[[農業]]和[[漁業]]都很發達,農作物栽培面積居全國第二,果樹、蔬菜、花卉、[[養殖業]]都很發達,養豬頭數和規模都居全國之首。茨城的漁業不僅有[[近海漁業]]和[[遠洋漁業]],還有[[淡水漁業]]。近海水產主要有[[沙丁魚]]和[[秋魚]],遠洋主要以[[金槍魚]]和[[鰹魚]]為主。至於傳統淡水魚業則有[[鯉魚]]、[[鯽魚]]等,但因近年來霞浦的水質惡化,淡水魚業長期不振。<ref>[http://www.zipangguide.net/travel/sight/ibaraki/index.html 茨城介紹 ( ], 日本見聞錄)]</ref>
全縣過去以農業為主,現已是以重化工業為中心的重要工業基地,縣內有全國科研中心(集中了全國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究中心42個)——築波科學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高速騰飛的有機組成部分,企業在持續穩定地發展。另外,築波和東海在前沿科學和先端技術領域頻頻獲得世界的讚譽。許多日本國內的著名公司都在日立和鹿島設立了製造廠,外商企業也紛紛在此地投資辦廠。
==周邊著名景點==
茨城景點有著名的三大系列,如日本三大名園「偕樂園」,日本三大[[稻荷神社]]「笠間稻荷神社」、還有日本三大名瀑「袋田瀑布」等等,還有全日本最大的水上鳥居。另外日立國立濱海公園的掃帚草及粉蝶花、大洗磯前神社的海上鳥居、日立車站的海景[[咖啡]]廳、日立平和櫻花大道的櫻花隧道等等,這都是茨城縣熱門的旅遊景點,也是許多人慕名而來的原因。不管是春天到茨城賞櫻花,還是冬天看袋田冰瀑,茨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景,也都是到茨城旅遊時不可錯過的景點。<ref>[https://journey.tw/go-ibaraki/ 茨城景點、茨城自由行| 台灣虎航直飛茨城・茨城機場交通、住宿、景點35+],journey.tw</ref>
===水戶===
位於茨城縣近中央的[[水戶市]],作爲茨城縣的商業、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不斷地繁榮發展著。
水戶站的北側一帶,沿用著過去的“城下町”(以諸侯的居城爲中心發展起來的城鎮)的城市佈局,這裏有[[江戶時代]]創設的學校──弘道館、水戶城遺迹的石牆等歷史古迹,可以讓人感覺到時間的流動和歷史的變遷。<ref>[https://www.welcome2japan.tw/location/regional/ibaraki/mito.html 水戶Mito],welcome2japan.tw</ref>
水戶站的南側一帶是近年開發建設的地帶,裝潢精美的店鋪和餐廳不少。在此一帶有千波湖和櫻花樹成群的美麗的櫻河,充滿了綠色花草,環境優美。
偕樂園是水戶籓(現在的茨城縣水戶市)第9代籓主德川齊昭親自設計規劃的池泉迴遊自然風景式的大名庭園,,由1841年4月動工,1842年7月完成,和石川縣金澤市的兼六園、岡山縣岡山市的後樂園同稱日本三大名園,尤其以梅花聞名。1999年7月,偕樂園和旁邊的千波公園合併為「偕樂園公園」,成為佔地47萬平方公尺,世界上面積第二大,僅次於紐約中央公園的都市公園。日本歷史公園百選,史跡,名勝。
[[偕樂園]]是日本傳統園林的代表作,地勢較高,站在園仙弈台上,遠處美麗的千波湖和屢破蕩漾的森林一仙弈台左側是一大片竹林,名為「孟宗竹林」,可見德川齊昭對孟子之道的推崇。這片竹林占據了偕樂園的整個西半部分。當風吹過時,竹林刷刷作響,長長的竹子都隨風擺晃,幽靜之感會讓您恍如隔世。此外位於園內中心位置的好文亭,是偕樂園之中的代表之作。由好文亭的最上層樓可以瞭望偕樂園最驕傲的景色。<ref>[http://www.zipangguide.net/travel/sight/ibaraki/kairaku_park.html 偕樂園],zipangguide.net</ref>
樂園以園中的梅樹而著名。[[德川齊昭]]在造園時就是以種植[[梅樹]]為最大目的,所以偕樂園最初命名為梅園。在這廣闊的12.7萬平方公尺的庭園內遍白難波、烈公梅、[[柳川]]、冬至梅、八重寒紅等100種以上、3,000株的梅樹,每年2月下旬~3月下旬梅花綻放指頭,競相開放,每逢週末都會舉辦盛大的梅花慶典,慶典期間中舉行古琴戶外演奏、野外茶會等活動,非常熱鬧,吸引各地來賞梅的旅客。此外,每年作為水戶觀光大使而選出的梅花大使及裝扮成日本江戶時期副將軍水戶黃門的水戶黃門漫遊劇團也閃亮登場。
秋天則是改種「掃帚草」,數量多達三萬多株,堪稱日本數量最多。圓滾滾的掃帚草隨著山丘的蔓延排開,每年的九月下旬至十月中旬因天氣轉涼,掃帚草猶如楓葉會轉色,會原本的嫩綠色轉為暗紅色,成為許多遊客慕名而來茨城國營常陸海濱公園的美景,躍升茨城縣秋季最熱門的景點。
此處絕景的是一種名叫[[掃帚草]]的植物。圓圓的可愛球體,在夏季及秋季不同的綠/紅色坡地,掃帚草最長可高達50釐米,多為蓬鬆的圓球狀,外表看來是種不可思議的植物。從遠處看,這樣獨特的形狀是不是與一顆巨大的 有幾分相似呢?在日語中它也被稱為「箒草(ホウキグサ)」,就如字面意思一般,曾經它被人們作為製作掃帚的材料來使用。每到秋季,這些可愛的植物便會染上眩目的紅色,吸引人們駐足觀賞。<ref>[https://matcha-jp.com/tw/664 國營常陸海濱公園「見晴之丘」,掃帚草鋪染的赤色絕景],matcha-jp.com</ref>
* 地點:茨城県ひたちなか市 大字馬渡大沼605−4
位於久慈川支流瀑布河上流的袋田瀑布,與[[和歌山]]縣的「[[那智瀑布]]」及櫪木縣的「[[華嚴瀑布]]」同稱為「日本三大名瀑」,被甄選為「日本瀑布百選」,也是茨城縣指定名勝。
袋田瀑布高120公尺、寬73公尺,瀑布之美,在於有如片片水簾,又似絲絹的水流,由百餘公尺高處飛奔而下。春之新綠、夏之涼味、秋之[[楓葉]]、冬之氷瀑,四季各呈現孑然不同的風貌,無論任何季節,都可以在這裡享受到它的雄偉壯麗。<ref>[http://www.zipangguide.net/travel/sight/ibaraki/fukuroda_fall.html 袋田瀑布],zipangguide.net</ref>
袋田瀑布享有別名「四度瀑布」。對於這個別名的起源有兩種說法。據傳此瀑布分為四段段差飛瀉而下,因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日本平安時代,西行法師(1118年~1190年)稱讚「如果沒有每個季節各來訪1次,便無法感覺瀑布之美」,故得名。日本江戶時期,本地歸屬於水戶籓(現在的茨城縣水戶市),日本家喻戶曉的水戶黄門(德川家康的孫子,第二代水戶籓主德川光圀)也曾到此欣賞過這個瀑布。
大洗町位於茨城縣東部,範圍包括面向太平洋的一段海岸,和背後的涸沼及涸沼川沿岸,屬於大洗縣立公園,是有名的旅遊勝地。洶湧澎湃的海浪拍打大洗崖的[[礫岩]]的景象甚爲壯觀,在南側延伸而去的沙灘是關東地區少見的著名[[海水浴場]]。
沿著海岸分佈著[[高爾夫球]]場、野營地和遊艇停泊港。盛夏之時,岩礁圍繞的大洗海水浴場和平淺的陽光海灘熙熙攘攘聚集著衆多的遊客,還有衝浪和沙灘排球比賽。在大洗港,觀看[[海豚]]的高速遊覽船爲你提供快樂舒適的海上旅行。<ref>[https://www.welcome2japan.tw/location/regional/ibaraki/ooarai.html 大洗Oarai],welcome2japan.tw</ref>
在大洗水族館裏飼養著約 350 種、15000 頭水生生物,可以欣賞到[[海驢]]海豚的表演、給鰩魚喂食的表演。在高度爲 60 米的大洗“海之塔”的 50 米高處的餐廳裏,你可以邊用餐邊眺望周圍的景色。
File:大洗海洋塔.jpg|缩略图|大洗海洋塔[https://journey.tw/go-ibaraki/ 照片來自]
</gallery>
 
==視頻==
===日本茨城縣水戸觀光情報===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MePJdr2js}}
 
== 參考資料 ==
15,8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