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53
次編輯
變更
立体种植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立体种植</big> ''' |- | File:T01dd341c717a5147b…”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立体种植</big> '''
|-
|
[[File:T01dd341c717a5147b0.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dd341c717a5147b0.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18767&sid=6131684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简单的[[例子]]就是"稻-萍-鱼"种养结合。广义来说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
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立体种植
例子;
稻-萍-鱼
范围;
农业
特点;
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立体农业内涵'''==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以下3种表述:
狭义的立体农业
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中义的立体农业
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广义的立体农业
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上述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尝试,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单作的扬弃。第一种概念的边界只限于立体多层种植,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
分析综述
由于概念边界过窄,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山、水、田、滩、路的多维利用,忽略了兴起中的林牧(渔)、农牧(渔)复合种、养,以及庭院种、养加工,容易使立体农业同间作、套作混淆起来;第二种概念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立体农业的本质特征,它既有区域内垂直梯度的立体种养循环布局,又有单位面积(水体)立面空间的种养(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种概念[[边界]]过宽,包容农、工、商综合发展,边界的无限延长无疑否定了立体农业本身的特点,造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概念重叠和模糊,失去了立体农业存在价值。
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模式'''==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基本单元是物种结构(多物种组合)、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循环)和技术结构(配套技术)。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特点和作用'''==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64ce811512d303b?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广西三江立体种植助脱贫 ], 快资讯 , 2021-05-02</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立体种植</big> '''
|-
|
[[File:T01dd341c717a5147b0.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dd341c717a5147b0.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18767&sid=6131684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立体种植就是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简单的[[例子]]就是"稻-萍-鱼"种养结合。广义来说立体种植也可以理解成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
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立体种植
例子;
稻-萍-鱼
范围;
农业
特点;
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立体农业内涵'''==
关于立体农业这一学术名词,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为:立体农业是"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有关立体农业的定义大体有以下3种表述:
狭义的立体农业
仅指立体种植而言,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中义的立体农业
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广义的立体农业
着眼于整个大农业系统,它包括农业的广度,即[[生物]]功能维;农业的深度,即资源开发功能维;农业的高度,即经济增值维。它不是通常直观的立体农业,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与当前"循环经济"的概念相似。
上述3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立体[[农业]]进行理论尝试,都是对传统平面农业单作的扬弃。第一种概念的边界只限于立体多层种植,是农作物轮作、间作、套作在现代农业技术下的延伸和发展,
分析综述
由于概念边界过窄,局限于种植业内部的山、水、田、滩、路的多维利用,忽略了兴起中的林牧(渔)、农牧(渔)复合种、养,以及庭院种、养加工,容易使立体农业同间作、套作混淆起来;第二种概念能够反映出当代中国立体农业的本质特征,它既有区域内垂直梯度的立体种养循环布局,又有单位面积(水体)立面空间的种养(加工)合理配置;第三种概念[[边界]]过宽,包容农、工、商综合发展,边界的无限延长无疑否定了立体农业本身的特点,造成与生态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之间的概念重叠和模糊,失去了立体农业存在价值。
经过以上分析,可把立体农业的概念总结如下: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地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
=='''模式'''==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基本单元是物种结构(多物种组合)、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循环)和技术结构(配套技术)。立体农业的主要模式有:丘陵山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农田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水体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庭院立体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特点和作用'''==
立体农业的特点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集约",即集约经营土地,体现出技术、劳力、[[物质]]、资金整体综合效益;二是"高效",即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同时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三是"持续",即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强农业后劲,不断提高土地(水体)生产力;四是"安全",即产品和环境安全,体现在利用多物种[[组合]]来同时完成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农业发展,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总之,开发立体农业、发挥其独特作用,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通过间作、套作、混作等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从而缓解食物供需矛盾;同时,提高化肥、农药等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ref>[https://www.360kuai.com/pc/9264ce811512d303b?cota=3&kuai_so=1&sign=360_7bc3b157&refer_scene=so_55 广西三江立体种植助脱贫 ], 快资讯 , 2021-05-02</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