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陕北石窟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始建于北魏'''<big>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big> '''
|-
| [[File: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陕北石窟
位置;陕西省北部
始建于;北魏
洞窟数800 ;800 余窟
造像8 ;8 万余身
==主要分布== 陕北 地区北朝和隋唐时代的 石窟陕 , 北 石窟 线以横山县接引寺摩崖 造像、安寨县云山品寺、吴旗县石窟寺为代表,开窟时代相当于北魏孝文帝改制以后,造像多秀骨清像形。南线由甘肃经富县、黄陵通往洛阳和由长安经宜君通往陕北的古道附近,分布较多的北魏、西魏石窟,如富县川庄西王母洞、黄陵县麦洛安石窟和香坊摩崖大佛造像等。北周石窟,在黄陵县寺湾悬崖有大窟1个,榆林县开光城下有6个小窟,神木县虎头峁有2个摩崖造像龛。陕北隋唐石窟较少,佳县有隋大业五年(609)的玉泉庵,系佛、道造像混合窟。唐代造像多分布于富县以南,如洛川县仙宫寺石窟,凿于永泰二年(766)。 ==石窟种类==
北朝石窟
陕北北朝石窟有北线和南线两条走向,北线由吴旗、安塞、横山县直至通往大同的古道附近,为云冈型;以横山县接引寺摩崖造像、安塞县云山品寺、吴旗县石窟寺为代表。开窟时代相当于北魏孝文帝改制以后。横山接引寺摩崖菩萨立像高5.5米,作与愿印状,头戴高宝冠,双垂宝北朝石窟北朝石窟 缯,面相丰圆,方颐薄唇,直鼻深目。安塞云山品寺石窟群,形制为马蹄形和方形穹窿顶中心塔柱,塔柱四面造像,内容为释迦、交脚弥勒和鹿野苑说法、涅□变等佛传故事。壁雕千佛,造像秀骨清像,长颈削肩,褒衣博带,体态优美。服饰为浅阶梯式和阴线结合手法。窟楣仿木结构斗拱构筑,两侧壁雕双塔,极其华丽。吴旗石窟寺方形平顶,中央并列二中心柱,柱三面造像,风格服饰同安塞云山品寺,但造像较之更为修长清瘦和稍具程式化。北魏、西魏石窟数量较多,富县川庄西王母洞、黄陵县麦洛安石窟和香坊摩崖大佛造像等皆属龙门石窟早期风格,石窟形制亦为方形、长方形、平顶,塔柱或中心柱。西魏石窟大多为佛教、道教小窟,其造像继承了陕北画像石雕刻风格,富有地区性民间造像特色。
黄陵香坊摩崖大佛造像
富县石泓寺唐代造像
唐代石窟主要分布在富县以南。其代表为洛川县仙宫寺石窟,凿于永泰二年(766)。方形平顶形窟,后壁佛坛上为三世佛,左右阿难、迦叶,两壁八菩萨、二侍者。菩萨花髻,袒露胸臂,颈环璎珞,臂着腕钏,披帛璎珞由两肩下垂至腿,下裙紧贴双腿,如曹衣出水。面相丰满,长眉,肌肤丰满圆润,上腰欹斜,富有青春的活力。造像自由运用贴泥条和浅阶梯式与阴线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肌肤圆滑、衣裙透肌的真实感觉,配合华丽的火焰轮光,堂皇富丽。唐代民间小窟的代表作有:凿于景龙二年(708)的富县石泓寺二窟、铜川市金锁关石窟和凿于垂拱四年(688)的摩崖造型龛以及延长县石佛村出土的一铺石雕。石佛村石雕观音菩萨像,身穿布衣,左手提净瓶,右手柳枝搭肩,凝眸远眺,俨然是在田间劳动之中舒腰直身远望的陕北农妇的造像。力士形象则粗犷简括,双腿叉开,挺胸扭腹,张口瞪目,状如吼狮,虽仅70厘米高,却令人生畏。五代、北宋石 黄陵香坊摩崖大佛造像黄陵香坊摩崖大佛造像 窟 五代造像见于甘泉县白鹿寺,系出自后晋天福(936~947)年间党项羌族工匠之手。北宋军州石窟集中在延安地区,其开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在陕北都是空前的。除南部富县凿于开宝六年(973)的大佛寺石窟、黄龙县凿于天圣十年(1032)的阿师崖寺石窟等外,大规模开窟造像都是在北宋和西夏长期地大规模战争期间,随着城塞的修建发展起来的。它们的开凿者除善男信女、过路客商外,大多是保卫城砦的兵马钤辖、指挥和下层弓箭手兵民,开窟造像起着稳定军心、保卫城砦、保家卫国的作用。宋代的代表石窟为:子长县北钟山石宫寺(1067)、延安市清凉山万佛洞(1077)、黄陵县双龙千佛洞(1094)、志丹县吕川石宫寺(1087)、狄青城石空寺(1081)、安塞县石子河石窟(1119)等。大窟多为寺庙形制,中心为佛坛,坛上前后并列八柱、四柱或左右屏壁、倒凹字形屏壁。造像多为三世佛、阿难、迦叶、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十六罗汉、天王等,四壁遍雕千佛或说法、涅□、金棺说法等佛传故事。造像写实并具有浓厚的陕北地方特色。延安地区北宋石窟造像风格可以概括为三类,即以王信、薛成、冯义、孙友、孙玉石匠班子为一派,他们开凿的北部子长县北钟山石宫寺,风格浑厚质朴,厚重有力,重在形体,长于圆雕;以□州(今富县)介端、介政、介处、介子元、介子用家族两代石匠班子为一派,所凿黄陵县双龙千佛洞和富县马蹄寺沟石窟,形体简括,重在线的表现,长于结构宏伟的佛传故事巨型壁雕;以王志为首的石匠班子所凿的安塞县石子河石窟、黑泉驿石窟,则兼两家之长,风格细致玲珑,堂皇富丽。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工匠的艺术创造,成为中国北宋佛教石窟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唐代内迁现志丹县、甘泉县洛河一带的党项羌族,后来成为北宋军队的蕃部、熟户,在宋对西夏的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时佛教在党项羌族也甚为流行。绍圣二年(1095)保安军开凿志丹县庙湾千佛寺,金皇统九年(1149)又于志丹县狄青城石空寺造像,风格粗拙、简括生动,与当地宋窟艺术风格迥异,男女供养人造像亦均圆领紧袖胡服系腰着长靴。
黄陵吕村北宋千佛洞石窟
金以后各代石窟 金代石窟代表为:富县石泓寺(皇统六年)、延安富县石泓寺唐代造像富县石泓寺唐代造像 市清凉山4号窟、甘泉县老君寺崖墓石窟。元代石窟代表为:佳县佛堂寺(1299)、富县松树沟造像群(1349)。金、元石窟形制、内容和造像皆因袭北宋石窟。 明代石窟群主要分布在榆林地区,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比宋代有过之无不及。其代表石窟为榆林红石峡石窟群(1487),安崖乡金佛寺石窟群(1605),神木县的东山万佛洞(1589),高家堡千佛洞、万佛洞、虎头峁伏智寺(1477),米脂县万佛洞(1558),志丹县顺宁大佛寺(1486)等。明代西北的政治、军事、交通中心由延安北移榆林,设延绥镇,置榆林卫,成为防御河套蒙古的军事重镇的九边之一。明代大规模的开窟造像是在防御河套蒙古的战争中随着城堡寨的修建发展起来的。榆林于成化七年(1471)置卫筑城,成化二十三年就在城北长城镇北台下创建宏伟的红石峡石窟群,共27窟。虽然造像遭到严重破坏,但宏伟的规模和"榆关雄峙"、"威震九边"等64方巨大的悬崖镌壁,则仍充分显示明代边塞军镇石窟的特色。明代石窟形制继承宋代,造像的写实能力趋于衰落。内容多以佛教为主,又混合儒道,并渗入了民间故事传说和民俗内容。藻井亦多以八卦为中心,环以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多层装饰。民间雕刻艺术进入大型窟群,是陕北明代石窟的特色。另外,靠近内蒙古一带的明代佛教造像,以长方条石稍事雕琢,再以阴线划出五官、以平行阴线刻出服饰。这种北方民族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历代石窟中也是具有特色的。
富县石泓寺金代雕刻清代以后除开凿一些小窟和重修补塑历代大窟造像外,已无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在中国石窟史上,陕北石窟无论是石窟形制还是造像风格都是自成体系的。
据史料记载石窟开凿于北宋末年(宣和-靖廉即1119-1127)年间,明清两代数次扩建。现存石窟22处且深浅不一,或独居耸壁或洞穴相通,是陕北罕见的一组摩崖石窟,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后来石窟又被一些山林隐士所赏识,视为洞天仙境,称为"小林屋"(林屋为全国十大洞天之九);石壁上尚有"小林屋"三字篆刻。据考证推测勒石于清乾隆年间即(1735-1799)年,由于年代久远书写人不详。神路尽处,便是石室正殿,一年老长者微笑而立,直觉告知这位便是正殿的管理人员了。这里的神灵一定很灵验,侍奉的老者七十有余,但对神路的恐惧几近全无,笑呵呵的称有神在保佑呢,让我这位陌生的访者,不得不心生敬畏!对神也一下肃然起敬了起来,尽管我是无神论者。
大雄宝殿当数万佛洞石窟中最大的殿堂了,高距离地30米,进深11.7米,宽10.24米,洞高4.62米,正中的如来佛像高3.7米,周围石壁和巨型方柱雕刻佛像近万。窟顶有浮雕神龙、仙狮、福麒、天马和八卦,花卉藻井图案,石壁佛像群雕刻始于明嘉靖(1522-1566)年和万历年间,是由绥德卫和一些富甲送雕,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碑记清咸丰(1851-1861)年间有一次较大的维修。殿内有记事碑多座,其中两块置于与石室一体的两石龟背上;感慨石窟打凿人别具匠心的思维。这对石龟分置于石门两侧,驮背已有数百年;进得正殿朝佛膜拜时一定不要忘了要摸摸神龟,如身体哪有不适,摸摸神龟对应之处,虔诚出殿时,定会疾病全无神清气爽,据说很灵验的。"万佛洞由迦蓝护法殿(大雄宝殿)九天圣母洞、无量寿佛殿、观音阁、白衣洞、灵王洞、地藏菩萨殿、福禄寿神殿、三星殿以及孙氏坐化娘娘庙洞等22个石窟组成"高锦战老人介绍着,"万佛洞寺庙大致形成于宋代,当时与西夏连年征战,晚唐诗人陈陶在《陇西行》的诗句里就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描述,就是指米脂及以北一带。人民为避于战争,利用其险要的地势,自然洞穴凿窟避难,现仍留有栈道圆孔数十;无定河两岸随处可见的烽火台足以证明当年战争的频繁。避难的人数多了,凿开的洞穴有的便供上了保护神,期望神灵保佑平安,久之逐渐形成寺庙。初名万福洞,到明朝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大雄宝殿佛像雕刻近万,又名万佛洞,渐成佛教圣地"。高锦战老人估计是现在最了解万佛洞历史渊源的人了。在众多石窟的南侧有一个孙氏娘娘庙不得不提及。传说塞外牧姑孙氏姐妹,徒步追赶被风吹散之群羊,忽遇一白须长者微赐奥妙能举步轻云,一日落于米脂孟家岔口时太阳已西斜,问一农夫:今天能否到达潼关,农夫用惊疑的目光看了看衣着象牧羊、操外地口音的这两位姑娘回答说:"太阳快落山了,怎么能走千里路呢。绝对不可能到达潼关啊"。大概是没有接上口气,这两位初有点道行的姑娘,法力尽失,只好宿在此地。其妹秀英就在孟家岔修炼后得道成仙。姐姐桂英则抵万佛洞使火工之役。时值万佛洞正在扩建,工人数十,孙桂英一天忙于火工,夜晚还虔诚修炼。有时还给周边的产妇接生小孩,催生、下奶、分娩医治血迷等,使很多难产妇女脱险过关。久而久之这位本领高超、不分昼夜、随叫随到的收生婆(即旧时的稳婆)最受产妇的欢迎。接生孩子的美名亦愈传愈远。终于感动神灵赐其长寿为百姓造福;年近九旬时在娘娘庙原址坐化升天。人们为纪念这位和蔼能干不论穷富的接生婆,便在原地将她的遗体塑于像内,长年供以香火。故事虽是传说,但孙氏坐化却真,该庙虽已三易其容,但见到其真骨者甚多,一九九一年由米脂河西党家沟村彩塑师傅刘锁重塑。并以农家老婆婆慈祥的面容展示人间,而今真骨尚在塑像内。时至今日求子保女的香客络绎不断,香火鼎盛;庙内的多块石匾就是最好的见证。在侧还存清书法家叶兰在同治年间题字"神应"的石刻。万佛洞多洞相连,巧夺天工,浑然天成。一些怪石之奇,景观之险,无不谓之惊叹,让人流连忘返;登高远眺,心旷神怡;心情豁然开朗忽然想起晋代的陶渊明,倒是感觉此处抑或是陕北的世外桃源!
钟山石窟
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石窟周钟山石窟钟山石窟 围,历史上古塔林立,寺院延绵,古建成群,占地三百六十垧、僧众五百多,是中国西北佛教传播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石窟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历代香火不断,有"人间胜地"之称。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绝对保护范围19250平方米,一般保护范围4400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80公顷。
钟山石窟 释迦牟尼横三世佛过去世
在钟山石窟当前保留完好的五处石窟(其余的因地理位置低、被泥沙埋没)中,最完整的是三号窟,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人称为"万佛岩"。石窟艺术起自钟山石窟 释迦牟尼横三世佛过去世钟山石窟 释迦牟尼横三世佛过去世 西晋,盛行数百年,至宋代已始衰落。而钟山到宋代却更为兴盛,它不但继承了唐代雕刻丰满圆润的写实风格,而且在造型上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是中国雕刻艺术的一大飞跃,成为中国北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钟山石窟 释迦摩尼
钟山石窟 左胁侍菩萨和迦叶
钟山石窟内还保留完好的数十通碑、碣题记,既是书法佳作,也为研究考证钟山提供了佐证。同时,钟山石窟现存的山门、牌坊、萧寺宫、七级密檐式砖塔、惠善法师浮图塔钟山石窟 释迦摩尼钟山石窟 释迦摩尼 ,松岩法师浮图塔,以及塔林、地宫、石崖墓群、禅室、禅院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考察价值。可以说,钟山石窟是人们研究千余年来历朝历代宗教史、民俗风情、彩绘工艺、衣着装饰与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史料。
钟山石窟 万佛岩及清代砖塔
作为与敦惶对应的丝绸之路北线上的重要石窟群,随着尚未开掘的一些石窟的清理与考古的深入,钟山石窟可能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但记者在三号窟内看到,由于风化和自然的侵蚀,释迦牟尼横三世佛背后墙壁上原来雕刻的佛像已经完全消失了,两壁上的佛像也已经开始风化,而透过墙缝所看到的隔壁石窟已完全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雕刻存在了!据工作人员介绍,三号窟开放后,风化速度比原来被封存时有所加快,而我们的科技手段还不足以阻止风化的进程。那么,如今被开发出来供游人参观的"万佛岩"与尚不知所踪的其他石窟比较起来,究竟是幸或不幸呢?
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它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所创造的像、菩萨、罗汉、护法,以及佛本行、佛本生的各种故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人的生活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因而它不能割断与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联系,它不像其他艺术那样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它却曲折地反映了各历史时期、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这应该是石窟艺术的一个特点。
·钟山石窟
·黄陵香坊摩崖大佛造像
·富县石泓寺唐代造像
·延安革命纪念馆
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位于陕西省子长县钟山南麓的钟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太和年(公元366年),历经千余年凿建而成。钟山石窟共有18个石窟,开掘的是整个石窟群中的5个,其中以中窟规模最大,内有大小佛像1万余尊,故称"万佛岩"。钟山石窟被中外专家誉为"全世界罕见的石 宝塔山宝塔山 窟"、"中国第二个敦煌",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不断增多的游客
钟山石窟始建于西晋太和年间(336-370年),其历史比中国的四大石窟还早,是中国最早、世界罕见的石窟群,其艺术价值可与西方美神维纳斯相媲美,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第二敦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包括钟山石窟、萧寺宫、石窟寺砖塔、惠善大和尚浮图塔、松岩大禅师浮图塔五部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现已挖掘出的石窟内石佛像数以万计,且都是连石雕刻,其手法细腻、形态生动、鬼斧神工,堪称国宝。1980年以来,国家多次对钟山石窟进行整修,现已初步建成公园式的古文化旅游风景区。石窟已被列为延安市重游产业开发项目,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逐年增多。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480|270|qq}}
<center>题目</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