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開臺聖王成功廟

增加 10,73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開臺聖王成功廟'''<br><img src="https://luckylight.hinet.ne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開臺聖王成功廟'''<br><img src="https://luckylight.hinet.net/upload/TempleLightsAdmin/temple/3040bafbc3000000c25b8461b5eacd8d.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luckylight.hinet.net/TempleLights/temples/introduce.do?id=3040bafc8e000005d1d5 圖片來自hinet]</small>
|}

'''開臺聖王成功廟''',又稱'''台北鄭成功廟'''、是位於[[臺灣]][[台北市]][[士林區]]臨溪里的[[鄭成功]]廟兼[[滎陽鄭氏]]宗祠。

==建築==
此建築作為滎陽鄭氏宗祠暨鄭成功廟,建築資金及一千多坪的土地為鄭姓宗親捐贈。1978年10月9日上午,世界鄭氏宗親總會舉行破土典禮,由[[鄭彥棻]]主持。在結構體完成後便停工,大約有10年處於毛胚屋狀態,經各界籌資捐獻,後來才復工。1992年啟用,9月底舉行開光點睛安座典禮及祈安法會。在1998年報導時,因經費不足仍未竣工,已投下新台幣六千萬元建造成本2012年由總會長鄭傳興集資完成各項興建始有完成今日規模。

主殿採宮殿式風格,高達廿公尺,前有立柱,飛簷展現。無雕梁畫棟、無噴金鏤花。外觀頗似鄭成功畫像的帽沿、被稱為第二個國父紀念館。

朱祖明設計此廟時,說服出資的信徒,建築風格不必完全仿造傳統廟宇,而是介於傳統與現代。他設計概念是儘量避免人工裝飾,運用自然和諧的外觀,拉近人與神的距離;以高而厚重的正殿、由外向內的屋簷層次,表現一種歡迎、保護的感覺;大殿採用天然光,讓人覺得光明正直;遍植樹木,用綠意消除人的緊張和焦慮。

==觀光==
該廟獨占山頭,周邊視野無礙,位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對面、連接士林區至善路及[[大直]]北安路的外雙溪劍南路山道。該路屬於臨溪里。1980年代末,尚未完工時,已常提供給電視綜藝節目拍攝外景用。到1990年代末,還是報媒推薦的台北市遊玩地點,更被台北市結婚攝影業者列為推薦的結婚紀念照外景之一。夜晚時綻放詭麗光彩,可鳥瞰大台北夜景。

艱苦的建造期間,因一段時間處於荒廢,牆壁斑駁、有大片黑青漏水霉漬,被不明人士滴蠟燭寫出鬼字,傳出些夜遊的鬼故事,遂成了知名的夜遊探險勝地。後來2014年報導的《[[蘋果日報 (台灣)|蘋果日報]]》記者與趨車探訪,發現已有管理員進駐,環境較昔日整潔明亮,已非傳聞之景況。

對於鬧鬼之說,新北市議員[[鄭金隆]]有點氣憤表示早設有管理員與維護環境整潔。他指出傳聞原廟大門前左右兩側一對石獅,面容會從莊嚴變得猙獰,根本無稽之談,完全是夜間正光與背光往返方向不同,與時間差的原理造成的現象;鄭成功廟絕非陰廟,亦不陰森。

反而是成功廟高座山頂,又左右各有山稜相輔,俯瞰前方台北市區,遠眺淡水河蜿蜒於觀音山下,氣勢萬千勝景奪人。每日登山健行及香客造訪絡繹不絕、各界機構社團皆以成功廟為活動聚會中心,由其士林區公所與台北各獅子會,已固定於每年舉辦大型活動,現在廟前左右一對石獅,神氣活現又俏皮紫氣騰光尊顯靈氣。
成功廟例行辦理各界神明祭祀慶典,更於每年農曆9月29日擴大舉辦廟慶及巡街祈福、護民保安。重新裝修後的成功廟除了修建賞景長廊,還有咖啡雅座,闢建「成功大道」直抵大殿前廣場,假日並不定期舉辦藝文表演活動。成功廟為台北地區知名打卡景點,已在網路上積極流傳,2021年東森新聞7月27日以台北知名景點特予介紹與完整報導。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統稱為'''廟宇'''<ref>{{cite web|title=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url=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website=高雄市政府民政局|access-date=2018-04-07|archive-date=2020-10-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8062933/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dead-url=no}}</ref>。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皇家[[太庙]]與[[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門 (建築物)|門]]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或[[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 (道路)|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廟宇林|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 (道教)|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信仰|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獲[[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巖仔|巖]]」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與[[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 (消歧義)|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祭祀[[后羿]]的[[三嵕廟|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祠 (神道)|祠]]」,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 (琉球)|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