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怡园

增加 40 位元組, 2 年前
历史沿革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1874-1882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
该园由顾文彬第三子顾承主持营造,画家任阜长、[[顾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园中一石一亭均先拟出稿本,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园成之后,江南名士多来雅集,名盛一时。 [[ 光绪 ]] 二十一年(1895年)顾承之子顾鹤逸与吴大、[[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创怡园画集于园中。1919年仲秋,怡园园主为弘扬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吴浸阳、 [[ 吴兰荪 ]] 等人,特邀 [[ 上海 ]] [[ 扬州 ]] [[ 重庆 ]] [[ 湖南 ]] 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会后, [[ 李子昭 ]] 作《怡园琴会图》长卷,吴昌硕作[[《怡园琴会记》]]长题以志其盛。顾麟士在《怡园琴会图》上题诗纪念,有“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之句,一时传为佳话。
整个活动在中国近代琴学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园琴会”便成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动。1935年,琴家在怡园雅集,为大兴琴学,弘扬交流,琴家倡议成立“今虞琴社”。
然而由于战争和社会动荡,怡园琴会渐渐消声哑音。顾鹤逸病逝后,园渐衰落。日伪时期,破坏尤甚,园中古玩字画被劫掠一空。40年代,怡园百戏杂陈,成为游乐场所,有“苏州大世界”之称。1949年9月,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第九团团部一度驻此。1950年《新苏州报》社设此。1953年12月,顾鹤逸之子顾公硕等将怡园献给国家。驻用单位迁出,市政府拨款维修后开放游览。1992年,享誉国内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吴门琴派的代表人物 [[ 吴兆基 ]] ,著名古琴家 [[ 徐中伟 ]] [[ 叶名佩 ]] ,及吴门琴社琴友十余人欣然应邀,再续怡园琴会,绝响多年的古琴声又在怡园回响,延绵至今。
==公园结构==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