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番薯崎小南天

增加 5,557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番薯崎小南天'''<br><img src="https://onemorestep11.adan.tw/w…”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番薯崎小南天'''<br><img src="https://onemorestep11.adan.tw/wp-content/uploads/2018/08/%E8%95%83%E8%96%AF%E5%B4%8E%E5%B0%8F%E5%8D%97%E5%A4%A9%E7%A6%8F%E5%BE%B7%E7%A5%A0-scaled.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onemorestep11.adan.tw/taiwan-tainan-xiaonantian-fude-temple 圖片來自onemorestep11]</small>
|}

'''番薯崎小南天'''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是主祀福德正神的廟宇。該廟名稱由來據說是明寧靖王[[朱術桂]]遊覽番薯崎一帶,見風景優美微南天勝境,故而將此祠命名為小南天,並題字懸額,但該匾已不存。

== 沿革 ==
相傳明永曆廿年(1666年)明寧靖王到蕃薯崎一帶遊覽,見風景優美,為南天勝境,故而將廟名取做「小南天」。此外據說寧靖王還手書「小南天」匾額,但該匾現已不存,目前的「小南天」匾額是嘉慶廿四年(1819年)之作,出自[[林朝英 (清朝)|林朝英]]之手。

清康熙廿三年(1684年)重建。雍正初年,巡道[[吳昌祚]]修建此廟。乾隆五十八年(1792年)巡道[[金溶]]與地方人士再修,而後嘉慶十九年(1814年)信徒們再次修廟並於嘉慶廿三年(1818年)獻匾「德厚聿隆」。日大正三年(1914年)董事曾敏卿、許拔臣又發起重修。二次大戰後,民國45年(1956年)董事白惠文、蕭魁等人募款重修,並迎開基武廟關帝爺合祀。民國74年(1985年)再修,於民國76年(1987年)安座,民國78年(1989)舉行落成大典。

民國105年(2016年)左右再次整修。民國106年(2017年)舉行「丁酉年三朝慶成祈安建醮」儀式。

== 其他 ==
小南天牆壁上掛有「二十八星宿籤詩板」,是嘉慶廿五年(1820年)的文物。而小南天求取籤詩的方式有別於其他廟宇,不是先抽籤再[[擲筊]],而是直接連擲三筊,在根據結果去找對應的籤詩。

另外據說清同治年間,[[臺灣鎮總兵]][[曾元福]]在府城太平街建公館,所以該廟的土地公因有中央級高官在之故而「加官進爵」,戴官帽,披官袍。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化大革命|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ref>[https://religion.moi.gov.tw/Goods/Content?ci=3&cid=2&id=26 信仰自由],religion</ref>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傳播媒體|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复兴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室|祠]],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福德老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