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妙真法师

增加 95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妙真和尚俗家姓万,名正财,出家后法名妙真,字达悟。他是湖北省枣阳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岁十一月初四日生。幼年读了几年私塾,十五岁在本邑资山镇一家中药店做学徒。
基本信息中文名妙真法师{|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出生日期清光绪二十一年|-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big> '''
 
|-
 
| [[File: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妙真法师
 
出生日期;清光绪二十一年
姓 名;万正财  籍 贯;湖北省枣阳县 |}'''妙真和尚'''俗家姓 ,名 正财,出家后法名妙真,字达悟。他是[[湖北]]省[[枣阳]]县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岁十一月初四日生。幼年读了几年私塾,十五岁在本邑资山镇一家中药店做学徒。
籍 贯湖北省枣阳县==简介==
目录1简介2人生阅历折叠编辑本段简介灵岩山寺位於 [[ 江苏 ]] 吴县 [[ 木渎 ]] 镇,相传是东晋末年,司空陆玩捐其私宅改建而成的。 [[ 梁武帝 ]] 天监年间,将之扩充为秀峰寺。 [[ 唐玄宗 ]][[ 天宝 ]] 年间,天台宗中兴之祖 [[ 道遵法师 ]] ,曾在此地修法华三昧。宋初一度改为律宗寺院,元丰年间改为禅院。以後历经兴废,清季同治、 [[ 光绪 ]] 年间,灵岩山寺已经十分没落,成为一所香火冷落的破寺。到了 [[ 宣统 ]] 年间,只剩下一位军人出身的 [[ 道明和尚 ]] ,守著荒凉的寺院。道明生性粗暴,因为寺中衣物失窃而打伤了一个山下的村民,村人群起抗议,道明和尚弃寺逃走,寺中桌椅杂物,亦被村人搬运一空,灵岩山成为一所无人看守的空寺。<ref>[https://www.dizang.org/rm/lz/p11.htm 临终开示-饬终须知] , 地藏孝亲网 </ref>
折叠编辑本段 == 人生阅历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木渎镇的绅士严良灿居士,找到上海 太平寺真达和尚,请真达出面接管。真达和尚找了一位明煦师,到灵岩山看守寺院。到了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真达和尚把寺宇修缮了一番,请戒尘法师出任住持,并约定住僧以二十人为限,不化缘、不赶经忏,专一念佛,所有经费由上海太平寺津贴。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戒尘法师应请赴昆明弘化。这时慈舟法师在山上调养身体,还有几个学生随著他。戒尘法师要到云南,他向真达和尚推荐,请慈舟法师继任灵岩山寺住持。慈舟法师晋山後,他订下「常年打七」的制度,一心领众念佛。而一般寺务,则由监院妙真和尚负责。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春,慈舟法师应武昌宝通寺之请,到武昌讲经,以後未再返回。住持缺位,寺务由监院妙真法师维持。==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 之後 ),木渎镇的绅士[[严良灿]]居士 找到[[ 山念佛的人日多 海]] 太平寺[[真达和尚]] 房舍不敷使用 请真达出面接管。真达和尚找了一位[[明煦师]] 乃於 到灵岩山看守寺院。到了 民国 年(一九 年) 再增建 ,真达和尚把寺宇修缮了一番,请[[戒尘法师]]出任住持,并约定住僧以二十人为限,不化缘、不赶经忏,专一 念佛 堂。以後四、五年间 继续增加建筑 所有经费由[[上海]]太平寺津贴 民国 年(一九 三七 二九 年), 日寇侵华 [[戒尘法师]]应请赴[[昆明]]弘化。这时[[慈舟法师]]在山上调养身体 战事威胁 还有几个学生随著他。戒尘法师要 [[云 京、上海一线城市,原在苏州报国寺闭关的印光大师 ]] 他向 真达 、妙真、德森等人之 和尚推荐, ,移锡到 [[慈舟法师]]继任 灵岩山寺 住持 慈舟法师晋山 道风远播 使灵岩山成为全国知名 他订下「常年打七」 净土道场 制度,一心领众念佛 。而 一般寺务,则由监院 妙真和尚 负责。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春 就是印光大 慈舟法 示寂 应武昌宝通寺 请,到武昌讲经 在印光大 以後未再返回。住持缺位,寺务由监院妙真法 下出任了灵岩山寺的方丈
妙真和尚俗家姓万,名正财,出家 越年之 法名妙真 字达悟。他是湖北省枣阳县 上山念佛的 日多 清光绪 房舍不敷使用,乃於民国 二十一年(一 三二 年) 乙未岁十一月初 再增建念佛堂。以後 日生 、五年间,继续增加建筑 到民国二十六 读了几 (一九三七 私塾 ),日寇侵华 十五岁在本邑资山镇 战事威胁到[[南京]]、[[上海]] 家中药店做学徒。十八岁时 线城市 原在[[苏州]]报国寺闭关 父母要为他成亲 [[印光大师]] 受[[真达]]、[[ 妙真 在中药店中读过一些佛经和劝善书,念及生死 ]]、[[德森]]等人 出家之念油然而生,乃投入随县潭镇嵩 移锡到灵岩 山寺 出家 。此後道风远播 同年往普陀 使灵岩 法雨寺受戒,时 肇建之年(一九一二年) 知名的净土道场 圆戒後仍回嵩山寺 而妙真和尚 就是[[印光大 学仪轨唱念,五门功课。越二年 ]]示寂之前 在印光大师主持下 外行脚参访,曾参访江浙名刹,到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既而於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到四明 任了灵岩 观宗讲 ,考入观宗学社受学 的方丈
观宗学社初 妙真和尚俗家姓万, 观宗研究社 正财 是谛闲老 出家後 师创立的僧侣学堂 名妙真,字达悟 谛老 民国 [[湖北]]省枣阳县人,清光绪 十一 年(一 一三 年) 出主观宗寺法席,晋山之後 岁十一月初四日生。幼年读了几年私塾 十五岁 本邑资山镇一家 药店做学徒。十八岁时,他的父母要为他 立了「观宗研究社」 做为寺 而妙真在中药店 僧侣习教 读过一些佛经和劝善书,念及生死 所。到 苦,出家之念油然而生,乃投入随县潭镇嵩山寺出家,同年往普陀山法雨寺受戒,时为 民国 五、六 肇建之 (一九一 六、一九一七 年) 在社中受 。圆戒後仍回嵩山寺,依师 的学僧已有三十多人 仪轨唱念,五门功课。越二年,出外行脚参访,曾参访[[江浙]]名刹,到[[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 既而於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 北京的名流居士发起「戊午讲经会」,由徐蔚如居士主其事,请谛老晋京讲《圆觉经》,七月讲经圆满,离京之时,护法居士叶恭绰、蒯若木两位居士,各致赠一千银圆的程仪,其他居士信众也各有馈赠。谛老说 到四 这笔钱带回南方,用於创办僧学。所以他回寺之後,即把原来的 观宗 研究社改组为「观宗学社」,自原来的学僧中,选出数位品学优良的升入学社 讲寺 另外又招收了一些外面考进来的学僧,妙真就是这时 考入观宗学社 的。当时的 社共有四十多个人,分为正、预两科,正科二十人,预科二十馀人 在正科的二十位学僧中,除了妙真之外,还有仁山、禅定、妙柔、虚、静权、宝静、可端、常惺、显荫、净玉等,後来都是弘化一方的法将。後来佛门中人尊称谛闲老法师为中兴天台之祖,实与观宗学社培育的这一批人才有关。在虚老和尚所著的《影尘回忆录》中,曾提到过与妙真同寮的情形∶
观宗学社初名观宗 研究社 的主讲 [[ 谛闲老法师 ,开大座讲经 ]]创立 时候,也应当由 僧侣学堂。 谛老 讲;但 因为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出主 观宗寺 由谛老复兴 法席 事情多 晋山之後未久 每天忙於应酬 就在寺中成立了「观宗研究社」 做为寺中僧侣习教之所。到民国五、六年间(一九一六、一九一七年)在社中受学的学僧已 时对大座 三十多人。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春,[[北京]]的名流居士发起「戊午讲 无暇来讲 会」,由[[徐蔚如居士]]主其事 就委托当辅讲的静修法师 请谛老晋京 [[ 四教仪集注 圆觉经 。静修法师是温州人,我听不懂他的话 ]] 头一次听 七月 经圆满 给了我一本《四教仪》 离京之时 听了整整 护法居士[[叶恭绰]]、[[蒯若木]] 个钟头 位居士 各致赠 句也没听懂 千银圆的程仪 其他居士信众 不知他讲到甚麽地 各有馈赠。谛老说明这笔钱带回南 方, 只看别人听得很高兴 用於创办僧学。所以他回寺之後 我也不知他们 即把原来的观宗研究社改组 甚麽高兴。下课後去问同 「观宗学社」,自原来的学僧中,选出数位品学优良的升入学社,另外又招收了一些外面考进来的 僧, 妙真 法师(现任苏州灵岩山住持继续印光老 就是这时考入观宗学社的。当时的学社共有四十多个 我们住同寮 正、预两科 他是湖北 正科二十 人, 说话稍微能懂 预科二十馀人。在正科的二十位学僧中,除了妙真之外,还有[[仁山]]、禅定、妙柔、虚、[[静权]]、宝静、可端、常惺、[[显荫]]、净玉等 给我讲 後来都是弘化 方的法将。後来佛门中人尊称谛闲老法师为中兴天台 实与观宗学社培育的这一批人 稍微明白一点 有关 在虚老和尚所著的[[《影尘回忆录》]]中,曾提到过与妙真同寮的情形∶
妙真 研究社的主讲是[[谛闲老 法师 ]],开大座讲经的时候,也应当由谛老讲;但是因为 观宗 学社受学三年 寺由谛老复兴,事情多,每天忙於应酬 民国九年(一九二○年)毕业。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 有时对大座经无暇来讲 持松法师自日本 就委托当辅讲的[[静 学密宗回国,妙真曾依持松 法师 修学日本密 ]]讲[[《四 仪集注》]] 为时无几,持松 静修 法师 到武汉弘法 是[[温州]]人 这时慈舟法师在常熟兴福寺主持法界学院 我听不懂他的话 邀妙真到法界学院担任监学之职。民国十七年( 九二八年) 次听讲 慈舟法师以体弱多病 给了我一本[[《四教仪》]] 乃向法界学院告假 听了整整两个钟头 到苏州灵岩山寺调养。这时法界学院的 部分学生 句也没听懂,也 愿离开 讲到甚麽地方 有几个 只看别 随著 听得很高兴,我也不知 到了灵岩山寺 们为甚麽高兴 下课後去问同学 妙真法师 这时也陪著慈舟法师到了 (现任苏州 灵岩山 住持继续印光老人) 照应慈师的生活起居。这时灵岩山寺的 因为我们 同寮,他 戒尘法师 湖北人 翌年初春 说话稍微能懂 戒尘法师应请赴昆明弘化,慈舟法师受真达和尚 给我讲一遍 接任了灵岩山寺住持 才稍微明白一点
慈舟法师晋山之後,以 妙真法师 为监院 在观宗学社受学三年 民国九年( 切寺务则全由妙真负责,他自己则订立「常 九二○ 打七」之制,一心领众念佛,不问杂务 )毕业 。民国十 年(一九 年), 慈舟 持松 法师 应请到武汉讲经 自日本修学密宗回国 ,妙真 曾依持松 法师 则以监院代理寺务 修学日本密教 灵岩山寺这 已成为有名的净土道场 无几 来山念佛者日多 持松法师到武汉弘法 殿堂房舍均不敷使用。妙真 这时[[慈舟 法师 ]] 上海太平 常熟兴福 真达和尚的支 法界学院 全权负起了修建灵岩山寺的责 邀妙真到法界学院担 监学之职 他於 民国 年(一九 年) 首建念佛堂 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大雄宝殿开工 慈舟法师以体弱多病,乃向法界学院告假 香光厅、关房诸工程亦相继兴建。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大殿和全堂佛像建成,翌年天王殿竣工,此外添配寮房等百馀间 [[苏州]]灵岩山寺调养 间内 法界学院的一部分学生不愿离开他 有几个人随著他到了灵岩山寺。 妙真法师 这时也陪 手清理 [[慈舟法师]]到了[[灵岩 ]],照应慈师的生活起居。这时灵岩山寺的住持是戒尘法师 植树造林 翌年初春 培植风景 戒尘法师应请赴昆明弘化 将西花园的吴宫遗迹吴王井、智积井、玩花池、玩月池等一一恢复 慈舟法师受真达和尚之请,接任了灵岩山寺住持
一般人 慈舟法师晋山之後, 妙真法师 苏州灵岩山 监院,一切 务则全由妙真负责,他自己则订立「常年打七」之制 是印光大师开创的道场 一心领众念佛 事实 然,印光大师是 问杂务。 民国 年(一九三 年) 十月间 慈舟法师应请 武汉讲经,妙真法师则以监院代理寺务。 灵岩山 驻锡 寺这时已成为有名 。原来在清末民初那一段时间 净土道场 印老本 是在普陀 念佛者日多,殿堂房舍均不敷使用。妙真 雨寺潜修。到民国七、八年(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间,他以印经书的关系,常到上海去,而 在上海 苦於没有落脚的地方。这时普陀山三圣堂的当家师 太平寺[[ 真达和尚 ]]的支持下 在上海住持三圣堂 全权负起了修建灵岩山寺 下院供养庵 责任 真达在普陀山时,对印老敬重万分,每当印老到上海时, 就请印老到供养庵落脚。 民国 十一年(一九 二年) 首建念佛堂 供养庵翻修,改名为太平寺。真达特辟 民国二十二年( 间净室供印老驻锡 九三三年)大雄宝殿开工 印老以後就常留在上海,以太平寺为驻锡之所 香光厅、关房诸工程亦相继兴建 。到 民国 七,八 年(一九 二八、一九二九 三六 年) 印老教化日广 各方上门皈依、问道者日多 大殿和全堂佛像建成 老人感於人事繁杂 翌年天王殿竣工 急於找个清净的地方念佛 此外添配寮房等百馀间 在这段时间内,妙 达和尚与上海 法师还著手清理山场,植树造林,培植风景,将西花园 护法居士关之 吴宫遗迹吴王井 沈惺叔 智积井 赵云韶等商议,後来找到苏州报国寺,真达 费了几千银圆予以修缮,并请弘伞法师出任报国寺住持 明道法师出任监院, 玩月池等一 切安置就绪,才请印老移锡苏州 恢复
一般人以为[[苏州]]灵岩山寺,是[[印光大师]]开创的道场,事实不然,印光大师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十月间,才到灵岩山驻锡的。原来在清末民初那一段时间,印老本来是在普陀山法雨寺潜修。到民国七、八年(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间,他以印经书的关系,常到上海去,而在上海苦於没有落脚的地方。这时普陀山三圣堂的当家师真达和尚,在[[上海]]住持三圣堂的下院供养庵。真达在普陀山时,对印老敬重万分,每当印老到上海时,他就请印老到供养庵落脚。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供养庵翻修,改名为[[太平寺]]。真达特辟一间净室供印老驻锡,[[印老]]以後就常留在[[上海]],以太平寺为驻锡之所。到了民国十七,八年(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印老教化日广,各方上门皈依、问道者日多,老人感於人事繁杂,急於找个清净的地方念佛。真达和尚与[[上海]]的护法居士[[关之]]、[[沈惺叔]]、[[赵云韶]]等商议,後来找到[[苏州]]报国寺,真达花费了几千银圆予以修缮,并请弘伞法师出任报国寺住持、明道法师出任监院,一切安置就绪,才请印老移锡[[苏州]]。 印老於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二月,由 [[ 上海 ]] 移锡报国寺,四月开始闭关。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上海佛教界修建护国息灾法会,推代表到苏州,请 [[ 印光老和尚 ]] 出关说法,印老推却不掉,於夏历十月初出关到上海,於净业社参加护国息灾法会,在法会中连续演讲七日,於十月中旬回到 [[ 苏州 ]]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继之上海八一三战争,苏州受到日寇侵略的威胁,真达和妙真、德森等关心印老的安危,恳请老人移锡到木渎镇的灵岩山寺居住。老人於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十月间,始由报国寺移锡到灵岩山。
印光大师驻锡灵岩山寺後,道风远播,衲子依止者相望於途,灵岩山成为全国仰止的净土道场。妙真一直以监院身份主持灵岩寺,系寺务重任於一身。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年),印光大师高龄八十,他的身体素来健康,是年厦历十月二十七日,是寺中的沐浴之期,这天早晨七点多钟,大师自关房策杖走向浴室,步子稍急了一点,足遇阻碍而跌倒,由随侍人扶回关房,立即延吴无生居士诊视,毫无损伤。二十八日早起,精神如常,无间亦进饮食。下午一时,大师忽然召集在山全体执事及住山居士等三十馀人,对众人说∶「灵岩山的住持不可久悬,就请妙真师出任。」执事人员遵命行事,拟订於十一月初九日为住持升座之期。大师说∶「太迟了。」次改为十一月初四日,大师亦说∶「太迟了。」最後订为十一月一日,大师说∶「可以了。」议定後,进晚餐时,即休息。以後二、三日,精神少现疲乏。初一那天早起精神甚佳,讨论为妙真送座之事。这时真达老和尚由上海赶至,故送座子之事由真达行之。
此外,妙真法师还热心於慈善工作,广结善缘。日寇战败无条件投降後的几年间,他组织灵岩山寺的僧众,下山为贫民施寒衣、施粥、办义务诊疗所、送药。还在宝藏庵办义务小学一所,收容贫家儿童,施以免费教育。那几年苏北灾荒,老和尚多方募化,救济灾区难民。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此後妙真法师仍驻锡 [[ 灵岩山寺 ]] 。一九五三年, [[ 北京 ]] 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妙真法师当选佛协理事,及担任 [[ 江苏 ]] 省佛教协会筹备会副主任、苏州市政协委员。他於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四日示寂,世寿七十三岁,僧腊五十六夏。为追思妙真和尚中兴灵岩净土道场的贡献,灵岩山寺於一九八五年为他立碑建塔,以资纪念。
[附录]妙真老和尚保存文物的贡献妙真老和尚一生,致力於灵岩山的建设,及热心於文物保护的工作。他在灵岩山三十馀年,由於寺院殿宇的修建,於开辟地基时,发现自宋代以来的碑石,便不分巨细,尽力保存。其中宋代刻碑就有十几种,如绍兴五年 [[ 〈玉观音记〉 ]] 、绍兴六年 [[ 〈敕韩世忠书〉 ]] 等。宋代碑石所刻鸟兽花卉等也有十馀种。明代刻石六种,清代石刻也有六种。被妙真和尚搜集的佛经、书画及铜、铁、木、石、瓷、玉等雕刻造像、法器有一千多件。一九五二年,妙真和尚将历年所收集的各种文物,在藏经落上作一小规模陈列。一九五八年,正式辟室展出,得到各界人士的赞扬。
妙真老和尚还将用自己财力收集的四幅宋代绢本设色四天王像,三本元代绢本设色的华严三经像、元代 [[ 张倜厚 ]] [[ 《龙女礼佛图》 ]] 手卷,和明代 [[ 文徵明 ]] 写的老子 [[ 《道德经》 ]] 等,化私为公,捐给灵岩山寺。妙真和尚的这些行谊,感动了很多佛教信徒,不少人也将自己珍藏的文物自动捐献出来,充实陈列馆的馆藏。其中较为珍贵的有明 [[ 李贞书 ]][[ 《法华经》 ]] ,用瓷青纸金书,蝇头小楷,工巧绝纶;明成化年刻本 [[ 《法华经.普门品》 ]] ,并 [[ 《善财五十三参图》 ]] ,泥金书写,精美庄严,世所稀有。及元代 [[ 《善宁藏》 ]] 、明代 [[ 《嘉兴藏》 ]] 、清代 [[ 《龙藏》 ]] ,还有宋思溪孤本数册。六朝楠木雕观音立像,高七尺馀,法相栩栩如生,灵妙庄严。还有文徵明、唐寅、八大、石涛、石溪、虚谷、罗聘等人的书画,凡二百馀件。
灵岩山西南麓,有宋韩蕲王(韩世忠)墓神道碑,高五丈,一万三千馀言,碑额之高、碑文之多均为天下第一。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六月,巨碑为飓风吹折,碎成十馀块。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妙真和尚主持修复,因碑已无法复原,遂用水泥嵌铁箍胶合断碑成两段并立状,以存古迹。妙真和尚除了保护文物外,更热心社会救济事业,寒天为山下贫民施衣、施粥,平常举办义诊,施医舍药,为木渎镇民所称道。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480|270|qq}}
<center>题目</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220 佛教總論]]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