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28
次編輯
變更
上海大学1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上海大学1</big> ''' |- | File:8435e5dde71190ef09615bb5c11b9d16fcf…”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上海大学1</big> '''
|-
|
[[File:8435e5dde71190ef09615bb5c11b9d16fcfa60c6.jpg|缩略图|居中|[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ae413be0808ed686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gQmLkElbYTkKIMkrELjbkRmLkElbkTkKIRmLkEk78TkKILkbHjMz%20PLEDmK6IPjf19z%2F19z6RLzO1H1qR7zOMTMkjYKKIPjflBz%20cGwOVFj%20lGmTbxFE4ElKJ6wu981qR7zOM%3D_844253275&query=%E9%AB%98%E7%A3%81%E5%AF%BC%E7%8E%87%E6%9D%90%E6%96%99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大学。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而成。截至2020年5月31日,上海大学有宝山校区(校本部)、延长校区、嘉定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设有30个学院、1个学部(筹)和1个校管系;开办91个本科专业;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专任教师3173人;有研究生16581人,全日制本科生19989人,预科生55人,成人教育学生17305人;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4532人,其中学历生1872人。
=='''简介'''==
1922年3月18日,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在上海闸北青岛路青云坊(今青云路298号附近)创办。学校的创办者是校长王理堂、校务长陈绩武、会计汤石菴,他们以提倡新文化为号召,设立了国文、英文、美术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为主的160余名学生。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共产党干部,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师因王理堂、汤石庵、陈绩武等借学敛财、携款私逃而引发学潮。学生成立自治会要求改组校务,欲请陈独秀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校长。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共认为请国民党出面办学较为有利,学生自治会接受了中共的意见。经学生代表两次恳请和邵力子、柏烈武、柳亚子、杨杏佛、叶楚伧等国民党要人的劝说,于右任同意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英译为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并亲自题写了校牌。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成立,《民国日报》刊登启事:“本校原名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因东南两字与国立东南大学相同,兹从改组会议议决变更学制,定名‘上海大学’。公举于右任先生为本大学校长。”邵力子(当时是中共党员)出任副校长。校舍为老式石库门2层楼房10余间。1923年,在李大钊推荐下,共产党人邓中夏任总务长(后改称校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工作主要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所主持。上海大学初设文学(分国文、英文两组)、美术(分图音、图工两组)两科,并设普通科;经过改制,设有社会科学院(含社会学系)、文艺院(含中国文学系、英国文学系)和美术科,另外还附设中学部和俄文班。社会学系逐渐成为学校最大的系,该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主。
=='''评价'''==
1923年12月5日,校评议会通过《上海大学章程》,并根据章程[[制定]]了《上海大学章程细则》,对校务方面的重大事宜及各个方面工作作出详细规定。是月,评议会改为行政委员会,于右任亲自兼任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邵力子、何世桢、洪野、韩觉民、曾伯英任委员,以后学校行政委员会又多次改组。陈望道后为代理校务主任。校务长先后为邓中夏、刘含初、韩觉民,教务长先后为瞿秋白、叶楚伦,学务长先后为何世桢、陈望道。美术科主任为洪野,中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张君谋、陈望道,英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何世桢、周越然,社会学系主任先后为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后为陈德征、杨明轩、侯绍裘、张作人。校长于右任放手起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又先后聘请蔡和森、张太雷、李汉俊、恽代英、沈雁冰、郑超麟、任弼时、安体诚、李季、蒋光慈、杨贤江、萧楚女、田汉、萧朴生、郑振铎、高语罕、张秋人、胡朴安、周建人、俞平伯、赵景深、朱光潜、朱自清、刘大白、周越然、丰子恺、黄葆钺、章太炎、胡适、郭沫若、吴玉章、施存统、谢六逸、徐蔚南、李仲干、冯子恭、陈抱一、叶圣陶、曹聚仁、方光焘、蒋光慈等到校任职任教。<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71756902 上海大学1]搜狗</ref>
=='''参考文献'''==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上海大学1</big> '''
|-
|
[[File:8435e5dde71190ef09615bb5c11b9d16fcfa60c6.jpg|缩略图|居中|[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ae413be0808ed686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gQmLkElbYTkKIMkrELjbkRmLkElbkTkKIRmLkEk78TkKILkbHjMz%20PLEDmK6IPjf19z%2F19z6RLzO1H1qR7zOMTMkjYKKIPjflBz%20cGwOVFj%20lGmTbxFE4ElKJ6wu981qR7zOM%3D_844253275&query=%E9%AB%98%E7%A3%81%E5%AF%BC%E7%8E%87%E6%9D%90%E6%96%99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上海市美术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上海大学。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而成。截至2020年5月31日,上海大学有宝山校区(校本部)、延长校区、嘉定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设有30个学院、1个学部(筹)和1个校管系;开办91个本科专业;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2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专任教师3173人;有研究生16581人,全日制本科生19989人,预科生55人,成人教育学生17305人;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4532人,其中学历生1872人。
=='''简介'''==
1922年3月18日,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在上海闸北青岛路青云坊(今青云路298号附近)创办。学校的创办者是校长王理堂、校务长陈绩武、会计汤石菴,他们以提倡新文化为号召,设立了国文、英文、美术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为主的160余名学生。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共产党干部,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师因王理堂、汤石庵、陈绩武等借学敛财、携款私逃而引发学潮。学生成立自治会要求改组校务,欲请陈独秀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校长。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共认为请国民党出面办学较为有利,学生自治会接受了中共的意见。经学生代表两次恳请和邵力子、柏烈武、柳亚子、杨杏佛、叶楚伧等国民党要人的劝说,于右任同意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英译为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并亲自题写了校牌。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成立,《民国日报》刊登启事:“本校原名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因东南两字与国立东南大学相同,兹从改组会议议决变更学制,定名‘上海大学’。公举于右任先生为本大学校长。”邵力子(当时是中共党员)出任副校长。校舍为老式石库门2层楼房10余间。1923年,在李大钊推荐下,共产党人邓中夏任总务长(后改称校务长),瞿秋白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工作主要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所主持。上海大学初设文学(分国文、英文两组)、美术(分图音、图工两组)两科,并设普通科;经过改制,设有社会科学院(含社会学系)、文艺院(含中国文学系、英国文学系)和美术科,另外还附设中学部和俄文班。社会学系逐渐成为学校最大的系,该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主。
=='''评价'''==
1923年12月5日,校评议会通过《上海大学章程》,并根据章程[[制定]]了《上海大学章程细则》,对校务方面的重大事宜及各个方面工作作出详细规定。是月,评议会改为行政委员会,于右任亲自兼任行政委员会委员长,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邵力子、何世桢、洪野、韩觉民、曾伯英任委员,以后学校行政委员会又多次改组。陈望道后为代理校务主任。校务长先后为邓中夏、刘含初、韩觉民,教务长先后为瞿秋白、叶楚伦,学务长先后为何世桢、陈望道。美术科主任为洪野,中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张君谋、陈望道,英国文学系主任先后为何世桢、周越然,社会学系主任先后为瞿秋白、施存统、彭述之,附中主任先后为陈德征、杨明轩、侯绍裘、张作人。校长于右任放手起用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又先后聘请蔡和森、张太雷、李汉俊、恽代英、沈雁冰、郑超麟、任弼时、安体诚、李季、蒋光慈、杨贤江、萧楚女、田汉、萧朴生、郑振铎、高语罕、张秋人、胡朴安、周建人、俞平伯、赵景深、朱光潜、朱自清、刘大白、周越然、丰子恺、黄葆钺、章太炎、胡适、郭沫若、吴玉章、施存统、谢六逸、徐蔚南、李仲干、冯子恭、陈抱一、叶圣陶、曹聚仁、方光焘、蒋光慈等到校任职任教。<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71756902 上海大学1]搜狗</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