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经济周刊

增加 7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经济周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 [[ 人民日报社 ]] 主管并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中国经济周刊》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以政经为主的综合经济类杂志,是中央宣传主管部门指定的中央级重点 [[ 媒体]](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定的重点期刊、国务院新闻办确定的63家中央级重点媒体之一);全国两会指定上会的经济类期刊,是中国官方主流财经媒体。
《中国经济周刊》定位于“领导决策的经济参考”,核心读者为 [[ 政府 ]] 和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层,为中央、地方以及 [[ 企业 ]] 的领导层提供最具权威性和前瞻性的资讯、新闻及观点。
作为官方主流 [[ 新闻媒体 ]] ,《中国经济周刊》的原创深度报道专业、权威,第一时间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现场报道,以及重大热点新闻的深度解读。
2004年创刊以来,《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多次受到 [[ 习近平 ]] 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肯定,许多报道和观点受到中央决策层的重视和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每月月中、月末出版,全年24期。《中国经济周刊》为《[[ 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收录期刊;国内订户遍布各省区市,海外订户分布在37个国家和地区,每期直接影响80万高端人士,订阅量在同类媒体中遥遥领先;网络转载率位于中国财经类报刊前三位。
==办刊历史==
1994年,《[[ 中国经济快讯]] 》创刊,刊期为周刊。
2004年,该刊更名为《中国经济周刊》。
2014年12月,《中国经济周刊》入选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 [[ 学术期刊 ]]
==办刊条件==
===主要栏目===
《中国经济周刊》主要栏目有中国经济时评、封面 [[ 文章 ]] 、特别报道、中国经济论坛、洞见、区域、 [[ 产业 ]] 、金台银街等。
==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周刊》主要内容以体制经济为核心的 [[ 宏观经济 ]] 、以城市经济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以企业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经济、以金融为核心的财经领域等内容。
==读者对象==
《中国经济周刊》 [[ 读者 ]] 对象有城市和 [[ 企业 ]] 的领导者和决策层。泛读者群为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大学以上学历的副处级或副经理级以上的干部。他们是中国最有影响力和购买力的人群;他们是中国典型的“四高”(高职位、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他们是中国拥有社会资源和财富最多的人群;他们是掌握中国经济现实并关涉中国经济命运最重要的人群。
据2021年4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经济周刊》共出版 [[ 文献 ]] 量32814篇。
据2021年4月19日 [[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 显示,《中国经济周刊》共载文15723篇,基金论文量为4篇。
据2021年4月19日 [[ 维普网 ]] 显示,《中国经济周刊》共发文量27052篇。
==影响因子==
==收录情况==
《中国经济周刊》被中国知网、维普网、 [[ 万方数据库 ]] 等收录。
==文化传统==
===投稿指南===
1,《中国经济周刊》演示文稿必须可靠,数据准确、创造性、 [[ 科学 ]] 和实用。新颖论据充分,资料可靠,文书也要自负(禁止抄袭),文章要精炼。名称按句子顺序排列,排列应在贡献时决定。作者的 [[ 姓名 ]] 、单位、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必须明确填写,多位作者签名时必须征得其他作者的同意,按先到先得的顺序排列,原告通知后不再更改。文章需要2000-2400个字符(标题、作者和单位、邮政编码、内容摘要、关键字、正文、参考资料等)。文章标题字符不能超过20个字符。
2、文章的图表要典型,尽可能少而精密,表使用3选票。黑线、柔和的线条、均匀的厚度、测量单位不能采用非法定测量单位。
3、为了缩短发行周期和减少 [[ 错误 ]] ,图高中总是使用word格式,请指明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 [[ 编辑部 ]] 对投稿权有删除权,不同意修改的原告请在投稿中陈述。
==视频==
790,6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