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开元释教录

增加 10,14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开元释教录</big> '''   |-   | File:A93044859c72f786.jpg|…”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开元释教录</big> '''
 
|-
 
|
[[File:A93044859c72f786.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kPmLkEmrELjboLmLkEk7sTkKIMkbELjbgQmLkElbcTkKILmrGNIjXlEkOILqIPjepHwL4Qj%20lHzrGIOzzgjb0Ew%20dBxfsGwOVFmTyRFCflWaIPjepHwO9Gj%20lHzrELjbwJmLkEmrELjboLmLkEk7sTkKIMkbELjbgQmLkElbcTF0aXLzblEkMElKJ8zOkQmaR7zOMTEl%20OKaIPjeh5yupNj%20lHzrGOGzy5L34ElKJ8zOlBz6R7zOM%3D_-934056261&query=%E5%BC%80%E5%85%83%E9%87%8A%E6%95%99%E5%BD%95 原图链接][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a93044859c72f786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开元释教录'''==

佛教经录。简称'''《开元录》'''。
'''唐代智昇著''',共二十卷。
总录十卷,记载东汉到唐所译佛经目录和译者传记,末附著作目录,共百七十六人。
别录十卷,以经为主,分记重译单译、删略、补阙、疑惑、伪妄等录情况,最后二卷为大、小乘入藏目录。总计入藏经典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佛学解释==

凡二十卷。
唐代智升编于开元十八年(730(庚午年))。
又作开元录、开元目录、智升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
全书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称‘总括群经录’(卷一至卷十),相当于代录,系以时代别、译者别,依序列举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唐代开元十八年,凡六六四年间,一七六名译经僧所译大小乘经律论,共计二二七八部,七〇四六卷。
其中有关译经之资料搜罗绵密,包括译经之异名、略名、卷数、存缺、原著者名、翻译年代、场所,及翻译关系者,所载译经又有译与失译之别、单译与重译之别、大经与别生经之别等。
此代录部分系继承历代三宝纪、大唐内典录而来。
后半部称‘别分乘藏录’(卷十一至卷二十),系仿自法经录之分类整理目录,相当于标准入藏目录与现藏入藏目录。
别分乘藏录系以经为主,又分七类记载,即:(一)有译有本录(卷十一至卷十三),(二)有译无本录(卷十四至卷十五),(三)支派别行录(卷十六),(四)删略繁重录(卷十七),(五)补阙拾遗录(卷十七),(六)疑惑再详录(卷十八),(七)伪妄乱真录(卷十八)。
最后两卷为大、小乘之入藏目录,总计入藏经典一〇七六部,五〇四八卷。盖历来所谓‘一切经五千余卷’之称即出典于此。
其中之‘有译有本录’,将大乘经分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五大部,并注明单译、重译情况,为后世之大藏经编目所遵循。
智升复将本书入藏目录以千字文编号,预防混杂,编定‘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为北宋以后雕印大藏经编号所依据。
本书记事完备详实,故后世经录皆取为范本。后世藏经组织亦大体依据本经录,先大分为经、律、论藏等部,更一一区别大小乘,大乘经中又以依五大部顺序排列为常例。
唐代贞元十年(794)圆照作续编三卷,正名为《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宋高僧传卷五、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卷十九]

=='''作者简介'''==

'''智升'''生平事迹不甚详明。他精通律学,擅长文史。曾于唐玄宗开元中,住'''长安西崇福寺'''。
开元十八年(730)撰成了《开元释教录》,此外还撰有《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即前录中《有译有本录》的简目),《续大唐内典录》一卷,《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集诸经礼忏仪》二卷。

=='''内容简介'''==

本录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为总录,即总括群经录。二为别录,即分别乘藏录。

'''一、总录'''
以译人为主,分十九个朝代出译的经籍记录。
第一卷后汉、魏两录,第二卷吴、西晋两录,第三卷东晋、苻秦两录,第四卷姚秦、西秦、前凉、北凉四录,第五卷刘宋录,第六卷齐、梁、元魏、高齐四录,第七卷北周、陈、隋三录,第八、九两卷唐录。
每录都先记朝代、都城、帝系、年号、译家(兼及作家)人数,所译(兼及所撰集)的典籍部数卷数,并注明存缺。然后再按译人(及撰人)详细记载所译(和所撰集)的典籍、名题、卷数、译时、译地、笔受润文者、单重译等,及各人小传,一十九代一共有一百七十六人。还列有失译的经,附在每一朝代录之末。
总录末卷即第十卷,载历代佛经目录,分二类:一为古目录,从《古经录》至《众经都录》共廿五家,依长房、《内典》两录仅列各古录名目。二为新目录,从《众经别录》至《大唐内典录》共十六家,详述内容,重要的还略加批评,指出它的缺点。

'''二、别录'''
以经典为主,分七类:
'''(一)''''''《有译有本录》'''(附失译有本),从卷第十一至十三,共三卷。其中包括三录:
第一是'''《菩萨三藏录》''',这就是菩萨契经藏(即大乘经藏)、菩萨调伏藏(即大乘律藏)和菩萨对法藏(即大乘论藏)。
第二是'''《声闻三藏录》''',这就是声闻契经藏(即小乘经藏)、声闻调伏藏(即小乘律藏)和声闻对法藏(即小乘论藏)。
第三是'''《圣贤传记录》''',内包含有赞佛、明法、僧行、护法、外宗五类的撰集,而以梵本翻译的放在前面,中国撰述的放在后面。三大类共计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二)'''《有译无本录》(附失译缺本),卷第十四、十五共二卷。这就是大小乘三藏经典及圣贤集传名存本阙的目录,此录的分类法也和前一录相同。
合计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
'''(三)'''《支派别行录》,卷十六,一卷。这是从大部中抄出一向单独流行的大小乘三藏经典及圣贤集传的目录。
合计六百八十二部,八百一十二卷。
'''(四)'''《删略繁重录》,卷第十七上半卷。
这是各经录里同本异名或广中略出误为别种,而实际应该删去的各书目录。
共一百四十七部,四百零八卷。分为四类:
第一是《新括出别生经》,即从大部译典中抄出而旧录误为独立翻译的。
第二是《新括出名异文同经》,即异名同本的经典而旧录误为是别本的。
第三是《新括出重上录经》,同一本经而旧录数处重出的,如真谛译《摄论释》十二卷与《摄论》十五卷内容相同而分卷不同,旧录即误为别本等。
第四是《新括出合入大部经》,合部和零本重出的,如《合部金光明经》是揉凉、陈、隋三种译本而成的。
合部本既已入藏,前三种译本即是重出本。
'''(五)'''《补阙拾遗录》,卷第十七下半卷。
凡旧录(主要是《大周录》)阙载或新译未及入藏的,今都另为目录(这些书并都编入现定入藏录)。
共三百零六部,一千一百一十一卷,按照旧译大乘经律论,小乘经律及贤圣集传;新译大乘经律论,小乘经律及贤圣集传;戒律羯磨;此方撰集传记的次第分别编录。
'''(六)'''《疑惑再详录》,卷第十八上半卷。
记载真伪可疑尚待考定的经典,共十四部,十九卷。其中如《毗罗三昧经》等八部九卷,旧录本编在伪妄,《大周录》附入正经,今以为有再研究的必要。
此外,还有《法社经》等六部十卷皆内容可疑,均须再详。
'''(七)'''《伪妄乱真录》,卷第十八下半卷。
记录后人随意编造伪撰的经典,共三百九十二部,一千零五十五卷,分为十三类:
第一,《开元释教录》新编的伪经,这一类以前诸录均未记载,是智升新加搜集的。
第二,苻秦释《道安录》中的伪经。第三,
梁释《僧祐录》中的伪经。
第四,萧齐释道备伪撰经。
第五,萧齐僧法尼诵出经。
第六,元魏孙敬德的梦授经。
第七,梁沙门妙光的伪造经。
第八,隋《开皇众经录》中的伪经。
第九,隋《仁寿众经录》中的伪经。
第十,《大唐内典录》中的伪经。
第十一,《大周刊定录》中的伪经。
第十二,隋沙门信行的《三阶集录》。
第十三,各种名滥真经或杂揉异义的伪抄经。
卷十九为大乘经律论入藏录,卷二十为小乘经律论及贤圣集传入藏录,以上入藏的总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这和《有译有本录》内容相同,但计部数有异),四百八十帙。

'''总别二录'''的内容,大略如上。总录完全依照'''僧祐'''的'''《出三藏记集》'''、'''费长房''''''《历代三宝纪》'''的历代录,以及道宣《大唐内典录》的《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十卷仿照《内典录》的《历代所出众经录目》而作,并无创例。惟别录中分类最详,创例颇多,为本书的精彩部分。

=='''本录宗旨'''==

本录撰述的宗旨,据作者在总序中说,是因为佛法东传以来年代已相当长远(从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到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凡六百六十四年),翻译的经典,“屡经散灭,卷轴参差”,更有一些人渗入妄伪,弄得混杂难以考究。
从前虽有不少学者,用心整理写成经录,当时所存凡六七家,但还没有穷极根源,因而颇多遗漏。
本录就是为了要考校这些异同,指出它们的得失,而使佛典叙次有条不紊。 
 
<ref>[https://baike.sogou.com/v7545428.htm?fromTitle=%E5%BC%80%E5%85%83%E9%87%8A%E6%95%99%E5%BD%95   它开元释教录],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5-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2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