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芳园

增加 3,3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李芳园.jpg|250px|缩略图|右|李芳园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李芳园& 原图链接]]]
 
'''李芳园'''
 
李芳园(1850年~1901年),晚清琵琶艺术家,代表作有《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
李芳园 琵琶演奏家。又名祖菜。浙江平湖人。以经商为业,来往于平湖与上海之间。自其高祖李廷森,曾祖李煌,祖父李绳墉,父李其枉,至[[李芳园]],前后五代都弹奏琵琶。其传派称平湖派,在江、浙一带有较大影响。曾编印《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他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编订出版《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收录文曲6首:《平沙落雁》《浔阳月夜》《陈隋古音》《塞上曲》《青莲乐府》《霓裳曲》;武曲5首:《满将军令》《郁轮袍》《淮阴平楚》《海青拿鹅》《汉将军令》;大曲2首:《阳春古曲》《普庵咒》。平湖派在弹奏文曲时,要求婉约轻扬,柔腕轻拨,如珠落玉盘般奏出舒展徐缓的旋律,并有余音缭绕之感。武曲演奏则追求表现雄健豪宕势不可挡的气概,讲究抑扬顿挫、刚柔相济的处理。 [1]
 
==平湖派琵琶艺术==
他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编订出版《南北 平湖 十三大套 琵琶 新谱》 的演奏特色主要体现在右手“轮指”等技法上。“轮指”是琵琶演奏技法中最基本也是最富有特色的一种技法 收录文曲6首:《平沙落雁》《浔阳月夜》《陈隋古 就是五个手指根据 》《塞 符时值的长短似车轮一样圆满无痕并按一定轨迹做连绵不断的规律运动(“全轮”)。“轮指”主要有“ 曲》《青莲乐府》《霓裳曲》;武曲5首:《满将军令》《郁 出轮”、“下出轮”两种。“上出 袍》《淮阴平楚》《海青拿鹅》《汉将军令》; ”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依次弹下,然后 曲2首:《阳春古曲》《普庵咒》 拇指挑上 平湖派在 “下出轮”则是小拇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 奏文曲时 下,然后大拇指挑上。两种“轮指”方法 要求婉约轻扬 其艺术效果相仿 柔腕轻拨 但也有细微差异 如珠落玉盘般奏出舒展徐 前者声 的旋律 且长易圆 并有余 缭绕之 色颗粒 强,后者声清健圆活易密 武曲演奏则追求表现雄健豪宕势 平湖派琵琶基本采用“下出轮”,兼用“上出轮”。据了解,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学院都 可挡 再教授“下出轮”指法,所以平湖派琵琶 气概 这种指法弥足珍贵。除此之外 讲究抑扬顿挫 还有“蝴蝶双飞”、“抹复扫”、“七操”、“马蹄轮” 刚柔 “挂线轮”等特色技法。平湖派琵琶对当今琵琶艺术各种风格的形成有 处理 影响 [1]
==艺术风格==
琵琶艺术为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琵琶本身也是我国几大民间传统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明清时期,琵琶在华秋苹、鞠士林等众多优秀演奏者的共同努力与实践下,已经形成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等诸多风格各异的传派。其中,平湖派以其潇洒高逸、清爽不凡的艺术风格,在各流派中独树一帜。对此,笔者将以平湖传派中的代表人物李芳园为例,着重就其琵琶艺术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平湖派琵琶风格特征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在江南一带兴起了琵琶的五大传派,其中平湖派以发源于浙江平湖地区而得名。平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杭嘉湖平原东北部,南濒杭州湾,东临上海市,属于江南一隅。在人文地理概念中,江南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从地理意义上而言,相对于北方,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平原,多水。在历史上江南一度被中原称为吴越,后来随着中原汉人大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化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江南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江南文化一方面不断演变、逐渐丰富,随着人类各种活动的渐次展开而不断有新的内容补充并沉积;另一方面,它又相对稳定,始终保持着一些使之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独特品质。在明清时期政治和社会长期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江南地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并形成规模。
== 參考资料==
1,48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