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有袋目

增加 8,766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有袋目.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89%E8%A2%8B%E7%9B%AE&step_word=&hs=0&pn=2&spn=0&di=29920&pi=…”
[[File:有袋目.jpg|缩略图|[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C%89%E8%A2%8B%E7%9B%AE&step_word=&hs=0&pn=2&spn=0&di=2992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323532465%2C583440177&os=508045971%2C796863485&simid=4242796419%2C778621170&adpicid=0&lpn=0&ln=297&fr=&fmq=163450898163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613%2F3ec5520b94d24291aebc5da62fc7437b.jpeg%26refer%3D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37101295%26t%3D57d9fd8fdac9de57b6f449232c08e4d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dncm80ama_dbcndaAzdH3F%3Fret1%3Daaa88c_no_w&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235617060_285320/?pvid=000115_3w_a 来自手机搜狐网]]]
'''有袋目'''是哺乳纲后兽次亚纲的1目。其幼仔出生时发育不全,雌兽有袋囊供幼仔继续发育。在大洋洲,有袋类与有胎盘类平行进化,适应辐射,产生许多不同的种类。现生有袋类共有9科80属250种。有袋类与有胎盘类在一些重要方面比较接近。如身体被毛、单一的下颌骨、具乳腺、胎生等;但有些方面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如有泄殖腔,没有真正的胎盘。肩带上有乌喙骨的残余,腰带上有上耻骨等。<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949535631049143&wfr=spider&for=pc 世界上最开心的动物!澳洲濒危物种短尾矮袋鼠,睡梦中都在微笑]鱼非雁</ref>

== 简介 ==
像袋鼠或考拉那样的长有育儿袋的哺乳动物是有袋目动物。世界上有袋目动物约有280种,其中75种是生活在美洲的负鼠,其余种类都生活在澳大利亚及周围的岛屿上。有袋动物目靠吃昆虫、树叶、肉类为生,它们生活在多种多样的环境里,从荒漠、雨林的洞穴到树上、地面,都有它们生存的痕迹。有袋目动物的妊娠期都很短,例如负鼠只有13天。它们生下的幼崽很小,没有毛发,像粉红色的小虫子,幼崽穿过母亲身上的软毛爬进育儿袋,在那里它们以奶为食,直到长大离开为止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032825918236031&wfr=spider&for=pc 养宠日记-蜜袋鼯介绍]小蜜是只老鼠</ref>

== 分布范围 ==
主要分布澳大利亚及伊里安岛,其次是南美洲和中美洲。如大袋鼠、[[袋狼]]、袋狸和负鼠等
== 外形特征 ==
有袋目头骨的鉴别特征是:下颌角突向内弯、鼻骨后部较宽,前颌骨永不与额骨接触,颧骨向后延伸构成颌关节窝的一部分,腭骨后缘较厚等。
== 下属分类 ==
现生有袋目共有9科80属250种,其中[[袋鼠科]]、[[树袋熊科]]、[[负鼠科]]、袋熊科较多为人所知。

袋鼠科
袋鼠科(macropodidae):有袋目的1目。身体的大小差异很大,体长23.5~160厘米;头小,尾长而被毛,基部变粗;后肢比前肢显著强大。前肢具5趾,后肢缺第1趾,第2、3趾小,并由皮层连接在一起,第4趾最长,第5趾次之;雌兽都有很发达的袋囊,内有4个乳头,但通常只有2个有机能。共17属52种。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新几内亚及其邻近岛屿。
本科动物除1个树栖的属──树袋鼠外,都适应跳跃生活、草食性。由于具有类似反刍的消化方式,能占据对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不利的区域。在繁殖上也有特别的适应:雌兽在袋囊中有了幼仔以后,仍可交配受孕,但受精卵发育到100个细胞阶段就停止发育;如果袋囊中的幼仔死亡,胚胎则继续发育;几周后第2个幼仔又可降生。
袋鼠类分为9个类群:
①鼠袋鼠,包括5属,为袋鼠中最小的和最原始的类群。其中,麝袋鼠属后足具有发育良好的第1趾,前肢与后肢接近等长;短鼻袋鼠属、赤褐袋鼠属、荒漠袋鼠属、长鼻袋鼠属尾短而裸,能缠绕用以携带筑巢的树枝。

②兔袋鼠,包括2属,即兔袋鼠属和条纹袋鼠属,它们能在低草中隐藏并适应跳跃生活,与兔类相似。

③[[甲尾袋鼠]],包括1属onychoalea,尾端具1角质距。

④[[树袋鼠]],包括1属dendrolaus,适应树栖生活,前肢再次发展,约与后肢相等。

⑤岩袋鼠,包括两属,即岩袋鼠属和小岩袋鼠属。适应岩栖攀爬生活,足垫十分发达。

⑥[[小丛林袋鼠]],包括两属,即短尾小丛林袋鼠属和红脚小丛林袋鼠属。喜栖于沼泽地区的草丛、灌丛和密林中。

⑦[[丛林袋鼠]],包括1属,为中型袋鼠。较大袋鼠略小。

⑧新几内亚林袋鼠,包括两属,即林袋鼠属和山林袋鼠。

⑨大袋鼠,包括1属macropus,是有袋类中的“巨人”,体长可达1.6米,站立时高达2米左右。

树袋熊科
树袋熊科(phaseolarctos):仅树袋熊(phaseolarctos cinereus)一种,英文名为koala,所以又叫考拉,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干旱森林,高度特化的植食性,只食桉树叶。耳有毛丛,鼻裸露,无尾(有时也称为无尾熊)。成年体重8-10千克。齿式:3/1,1/0,1/1,4/4=30,上下齿列在前齿和颊齿之间有虚位。每产一仔,幼仔出生时仅5.5克重,在袋内哺乳6个月,以后数月骑在母兽背上继续生长。第三或第四年才成熟,寿命约20年。独栖,夜间活动。有三个亚种:p.c.victor,产于维多利亚、p.c.cinereus,产于新南威尔斯、p.c.adustus,产于昆士兰。

负鼠科
负鼠科(didelphidae):有袋目的1科,通称负鼠,为中、小型兽类。大多数具有能缠绕的长尾。尾毛稀疏并覆以鳞片。少数种类尾短而具厚毛。四肢短,均具5趾。拇指大,无爪,能对握。共12属66种。分布于加拿大东南部,向南通过美国东部和墨西哥到达阿根廷境内南纬47°的地区。北美大负鼠、灰四眼负鼠、水负鼠3属具清楚的袋囊,其余的属或不具袋囊或仅有两条皮褶。雌兽具7~25个乳头。

负鼠类能适应多种环境,大多营树栖或地栖生活,只有水负鼠营半水栖生活。夜行性。多杂食,但也有只食虫的和食肉的种类。繁殖率很高,怀孕期仅10余天,幼仔出生时比蜜蜂还小,前肢十分发达,并具锐爪(到达袋囊后脱落)。幼仔在袋中发育60~70天后即可自由出入袋囊,再过1个月左右离开母体独立生活。负鼠类的自卫方法是装死。寿命很少超过两年,是食肉动物和人类猎取的对象。由于繁殖率高,食性广,适应能力强,负鼠类数量和分布依然在增加和扩展。
== 袋熊科 ==
袋熊科(vombatidae):体形粗壮似熊,眼小,脸似鼠。体重可达35千克。头骨略扁平,鼻面部相对较短。齿式:1/1,0/0,1/1,4/4=24,所有牙齿无齿根,终生生长。尾退化。育儿袋向后开口,内有一对乳头。四肢短而有力,前足五趾,宽而具长爪。后足第三和第四趾合并。富有挖穴能力,穴长往往超过30米,洞穴向外开着,或位于岩石堆下。主要吃草,但也吃根和树皮。包括两属:[[毛袋熊属]](lasiorhinus),只有毛袋熊(lasiorhinus latifrons)一种;袋熊属(vombatus)包括袋熊(vombatus ursinus)和粗毛袋熊(vombatus hirsutus)两种。袋熊又称为普通袋熊(vombatus ursinus)。
== 袋鼬科 ==
袋鼬科成员多数体型较小,与老鼠接近,其中某些种类的袋小鼠体重仅4克,头体长不及6厘米,是最小的有袋类,也是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袋鼬科现存最大的成员是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岛的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也是现存最大型的食肉有袋类之一,头体长约60厘米,强壮而凶悍。袋鼬科第二大的成员是斑袋鼬,大小如猫,也是澳洲大陆现存体型最大的食肉有袋类。原本常见于澳洲大陆东部的东袋鼬(Dasyurus viverrinus,即食鱼袋鼬)在澳洲大陆可能已经灭绝,仅存于塔斯马尼亚岛。袋鼬科成员很多为树栖性,也有一些为陆栖,其树栖性成员尾部均不具缠绕性,但是有些种类有蓬松的尾毛用于[[平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1,7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