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主观唯心主义

增加 31 位元組, 2 年前
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门格尔、希克斯等人改变了了效用的概念。在一些观点中效用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希克斯等人认为,效用是人的主观感觉,并不是客观世界物质的绝对性质。也就是说,在希格斯等人眼中,商品最终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主观需要而并非其本身产生对人类的效用。在此基础上希格斯等人又建立了序数效用函数论。效用是无法精确度量的,因为人们对商品的偏好是难以用明确的数学来表示。在希格斯等人眼里,一组商品比另一组商品可以带给某个特定的消费者更多的效用是能确定的(这个假设虽然看似合理,在近几十年也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特别是行为经济学的试验与理论所反对),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字关系,而且强行确定某种严格的数学关系最后也往往不能很好地自圆其说,故序数效用论连同他的主观效用观点被此后的西方经济学广为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主流的观点。在这种理论,以及该理论的各种修改版本下的效用函数一般都是模糊不定,因人因时而异的,经济学家也一般只会确定这些效用函数的一些特性(比如增减性、凹凸性、极值等)进行研究而不再拘泥于具体的某一确定形态的效用函数,微观经济学理论大多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71756902 主观唯心主义]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41,2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