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07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李觏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李觏(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67b85b11c3a249662fcbfdcd78055351.jpg 原图链接] [https…”
[[File:李觏画像.jpg|230px|缩略图|右|<big>李觏(画像)</big>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67b85b11c3a249662fcbfdcd7805535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list/0-59973 来自 古诗大全 的图片]]]
《'''惜鸡诗·吾家有鸡母'''》是北宋儒家学者,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的作品之一。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73/taibogongyuan.html 抚州市资溪县泰伯公园旅游指南],博雅文化旅游网</ref>,塑有李觏雕像。
<center>惜鸡诗·吾家有鸡母</center>
{{Cquote|
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生来逾六旬,互觉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离散。
众雏既不来,一子独恋恋。
恋恋不肯离,逐之终不移。
母行无险易,唧唧相追随。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无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复忘餐。
子於背上卧,不舍须臾间。
我时见之喜,异类能如此。
因欲观其终,其终谅何似。
一朝大长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有腹,渐见东西行。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还多,养子何劳役。
朝啄荆草林,暮爪汙泥深。
昔时随母意,今作爱雏心。
雏生诚可爱,母老宁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叹慨。
物类本无知,无知孰责之。
斯鸡与从异,酷似有天资。
天资以仁孝,变更何太早。
况彼本无知,血毛安足道。
万物灵者有,孰不念其亲。
少艾与妻子,所以夺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称稽古。
埋子得黄金,迩来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泪沾衣。
斯言足自警,题作惜鸡诗。
|[北宋]李觏}}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北宋儒家学者,著名改革家。李觏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家于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学者称盱江先生。
==思想成就==
李觏是北宋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ref>[http://www.hxlib.cn/wenzhang/9399.html 李觏贡献翻译和赏析],古诗文网</ref>,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客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
==文学著作==
李觏而且还是一位著作家。他主张文以经世、致用为贵,所以他的文章内容比较充实。即使是解经之作,也常常以古说今,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潜书》十五篇,即是出于"愤吊世故,警宪邦国"(《潜书序》),"以康国济民为意"(《上孙寺丞书》),纂写而成。《庆历民言》三十篇,李觏的其他[[散文]],如书信、志铭、碑、记等,也都写得通达有识,逻辑性强,为人们所称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他的用世思想时有流露。他的《[[袁州州学记]]》,起语不落俗套,立论警切,结构严谨,文笔稳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前人称他"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范仲淹荐李觏疏》)。"在北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间,别成一家"(《宋元学案补遗》卷三)。
==诗词作品==
他的诗文,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先生全集》[[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李觏集》,即据此校点。)三十七卷,另有《外集》三卷附后。《[[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视频==
===<center> 惜鸡诗·吾家有鸡母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乡思 宋·李觏 古诗微电影 诗词歌赋 中国水墨风 垕德载物</center>
<center>{{#iDisplay:z32325vkxd3|560|390|qq}}</center>
<center>9-19古文观止·李觏 袁州州学记</center>
<center>{{#iDisplay:l07531uwpn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https://image.gushimi.org/file/67b85b11c3a249662fcbfdcd7805535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shimi.org/list/0-59973 来自 古诗大全 的图片]]]
《'''惜鸡诗·吾家有鸡母'''》是北宋儒家学者,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的作品之一。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73/taibogongyuan.html 抚州市资溪县泰伯公园旅游指南],博雅文化旅游网</ref>,塑有李觏雕像。
<center>惜鸡诗·吾家有鸡母</center>
{{Cquote|
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生来逾六旬,互觉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离散。
众雏既不来,一子独恋恋。
恋恋不肯离,逐之终不移。
母行无险易,唧唧相追随。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无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复忘餐。
子於背上卧,不舍须臾间。
我时见之喜,异类能如此。
因欲观其终,其终谅何似。
一朝大长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有腹,渐见东西行。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还多,养子何劳役。
朝啄荆草林,暮爪汙泥深。
昔时随母意,今作爱雏心。
雏生诚可爱,母老宁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叹慨。
物类本无知,无知孰责之。
斯鸡与从异,酷似有天资。
天资以仁孝,变更何太早。
况彼本无知,血毛安足道。
万物灵者有,孰不念其亲。
少艾与妻子,所以夺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称稽古。
埋子得黄金,迩来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泪沾衣。
斯言足自警,题作惜鸡诗。
|[北宋]李觏}}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人,住县城北街瑾睦坊。北宋儒家学者,著名改革家。李觏一生以教学为主,40岁那年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为直讲,所以后人称他为"李直讲",李觏家于盱江边,创办了盱江书院,故又称"李盱江",学者称盱江先生。
==思想成就==
李觏是北宋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ref>[http://www.hxlib.cn/wenzhang/9399.html 李觏贡献翻译和赏析],古诗文网</ref>,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客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
==文学著作==
李觏而且还是一位著作家。他主张文以经世、致用为贵,所以他的文章内容比较充实。即使是解经之作,也常常以古说今,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潜书》十五篇,即是出于"愤吊世故,警宪邦国"(《潜书序》),"以康国济民为意"(《上孙寺丞书》),纂写而成。《庆历民言》三十篇,李觏的其他[[散文]],如书信、志铭、碑、记等,也都写得通达有识,逻辑性强,为人们所称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他的用世思想时有流露。他的《[[袁州州学记]]》,起语不落俗套,立论警切,结构严谨,文笔稳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前人称他"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范仲淹荐李觏疏》)。"在北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间,别成一家"(《宋元学案补遗》卷三)。
==诗词作品==
他的诗文,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又称《盱江先生全集》[[中华书局]]新出版的《李觏集》,即据此校点。)三十七卷,另有《外集》三卷附后。《[[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视频==
===<center> 惜鸡诗·吾家有鸡母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乡思 宋·李觏 古诗微电影 诗词歌赋 中国水墨风 垕德载物</center>
<center>{{#iDisplay:z32325vkxd3|560|390|qq}}</center>
<center>9-19古文观止·李觏 袁州州学记</center>
<center>{{#iDisplay:l07531uwpnq|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