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莲洞遗址

增加 3,091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白莲洞遗址</big> '''
|-
|
[[File:123223白莲洞遗址.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baikewww.sogoumap1000.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jingdian/450000/pic/%E7%99%BD%E8%8E%B2%E6%B4%9E%3AE9%2F81%2Fpic.baike.soso.com97%2FpE5%2F201202289D%2F20120228153238-203484987180.jpg&type=1#simple_0 原图链接][https://baikepic.sogou.com/v9151411.htm d?query=%E7%99%BD%E8%8E%B2%E6%B4%9E%E9%81%97%E5%9D%80&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3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白莲洞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石路407号,地处柳州市东南郊白面山南麓,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因洞口有一块白色钟乳石,形似莲花蓓蕾而得名。
白莲洞遗址洞口朝南,高5-6米,洞内宽18米,总面积达150多平方米。白莲洞遗址所处的白面山海拔249.8米,高出附近的地平面152米。遗存文物有人类用火遗迹火坑、人类牙齿化石、石器、陶片,动物化石、动物牙齿化石等。白莲洞遗址提供了探讨华南地区古人类演化及其生产活动,特别是原始农耕与动物驯养活动产生的环境背景。
 
1961年,白莲洞遗址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白莲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内容'''==
 
中文名:白莲洞遗址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6-0169-1-169
 
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石路407号南端
 
批准单位:国务院
 
所属时代:[[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历史沿革'''==
 
1956年,白莲洞遗址被发现。同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古人类研究室华南调查队在裴文中教授率领下对白莲洞遗址进行发掘,在白莲洞扰乱上层发现石器4件,骨器2件。经贾兰坡、邱中郎两教授鉴定,白莲洞内的堆积物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1973年-1982年,白莲洞遗址经过多次发掘清理,采到了多种标本,并通过堆积物可白莲洞遗址分成五个连续的文化层。
 
1981年,柳州市文化局筹建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1985年5月,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正式成立,对外开放的洞穴遗址及延伸部分面积近7500平方米,路程长1850米。
 
=='''遗址特点'''==
 
白莲洞遗址主要堆积可分为上、下两套沉积物,上部灰黄色沉积,下部棕红色沉积。两套沉积物之间为横贯全室的厚钙华板。
 
[[白莲洞遗址文化]]堆积物厚达3米,根据洞穴内堆积,可划分出三期文化。分别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3个文化期,时间跨度为距今3.7万-7000年。一期文化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6000年。二期文化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中石器时代),<ref>[https://new.qq.com/rain/a/20210715V0ERNR00   白莲洞遗址博物馆,研究价值高,填补人类发展史空白!],腾讯网,07-15</ref>距今25000-19000年。三期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5000-12000年。
 
=='''科研成果'''==
 
2007年12月,周国兴发表了《白莲洞文化中石器文化典型个案的研究》。
 
=='''文物保护'''==
 
1961年,[[柳州市人民政府]]将白莲洞遗址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白莲洞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5,5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