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津教案

增加 8,091 位元組, 2 年前
新条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天津教案</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https://img1.qunarzz.com/travel/d9/1703/cf/b41649d0e77481b5.jpg_r_720x480x95_fda0a4db.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名 称: 天津教案

发生时间: 1870年6月21日

地 点: 天津望海楼教堂

伤亡情况: 处决人犯8人,流放苦役25人

经办人: 曾国藩,李鸿章

当事国: 清,法、美、英、德、俄、比、西

|}

'''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的肆行宣教活动,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


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胁。而清政府事后的对外妥协处理 方式也引起很大争议。


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杀16人,缓刑4人,流放25人,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派崇厚去法国“谢罪”,向各国赔银50余万两。<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12524692_17e375c94001001yqh.html?sudaref=www.so.com&display=0&retcode=0 天津教案,非常值得看的一篇文章]新浪新闻,2018年01月14日</ref>


==案件背景==


清同治八年(1869),天津法国传教士在繁华的三岔河口地区建造教堂,拆除了有名的宗教活动场所崇禧观和望海楼及附近一带的民房店铺,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望海楼教堂建成以后,法国传教士网罗了一批地痞恶霸、流氓无赖为教徒,为非作歹,欺压百姓。


1870年6月,[[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发生[[瘟疫]]大批死亡,教堂将之葬于河东盐坨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尸骸暴露,惨不忍 睹,引起群众愤恨。适天津不断发生迷拐儿童事件,被捕案犯供称系受教堂指使,一时民情激愤,舆论大哗。6月21日天津知县刘杰同拐犯到望海楼教堂对质,教堂门前聚集的民众与教徒发生冲突,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到场向刘杰开枪,打伤其随从,激起了天津民众极大愤慨,致使天津全城鼎沸,引发了“火烧望海楼”教案这场大规模的中国民众自发地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


==案发过程==


同治九年(1870年)五月二十五日军机大臣寄给曾国藩的上谕称,当时,天津有匪徒迷拐人口案件牵涉到法国设在天津的教堂,时任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约定于五月二十三,让天津府知府张光藻、天津县知县刘杰押带匪犯武兰珍在天主堂面见法国天主教教士谢福音,同时让武兰珍指认他所供出的房屋,经核查与他原来所供认的不符,于是武兰珍就被押带返回。随后,法国传教士谢福音随崇厚到通商署商量查办匪犯的办法。商量妥当之后,听说教堂里的传教士与围观的群众因为口角而发生掷砖斗殴的事件。正在崇厚派士兵前去“弹压”的时候,法国领事丰大业带着两杆洋枪气势汹汹地来到通商署,一名手执“利刃”的外国人紧随其后。丰大业向崇厚开枪,所幸并未击中,于是丰大业咆哮着并将通商署桌子上的物件随手损坏。崇厚认为“民情汹汹,恐激成事变”,劝丰大业不要出通商署。丰大业不听劝告,出了通商署,在回教堂的路上,遇到正在“弹压”的天津县知县刘杰,丰大业随即朝刘杰 放抢,打伤了刘杰的侄子刘七。“百姓激于众忿,将该领事群殴致死,并焚毁教堂等处房屋”。


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位于教堂旁边的法国领事馆,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其他4座基督教堂。破坏行动 持续了3小时。教案发生后,法、英、美、俄、普、比、西7国联衔向清政府提出“抗议”;1870年6月24日,外国调集军舰至大沽口进行威 胁,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而以法国为首。


==调查处理==


法国方面最初要求处死仇外最凶的陈国瑞将军以及天津知府和知县,清朝方面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偿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


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初十日一曾国藩到天津,立即发布《谕天津士民》,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随后经他调查之后,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于是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6人(马宏亮、崔福生、冯瘸子等,行刑之日是9月25日),缓刑4人(余下四名,原为照抵被杀俄人性命,因俄国领事孔令再三要求缓办,遂拖下未执行),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9万两白银,并由崇厚出使法国道歉。李鸿章也认为“冀终归于一命一抵了案”。而法国因随后发生了普法战争,无暇注意东方事务,因此接受了这个条件。


==处理结果==


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而另一方面天津教案的消息,也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影响,产生对于西方传教士的谣传及不信任,这些谣传也在一些地区造成了教案的发生。由于民怨沸腾,朝廷让李鸿章接接手此案,而曾国藩则被派驻为南京总督。交接当年,曾问李:“你与洋人交涉,准备怎么办?”李回答:“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李鸿章]]最后同意赔款40万两,派一个使团前去法国道歉,将天津知府和知县充军,8名肇事者处以死刑,25名送往新疆服苦役。曾国藩深感个人不称职,同时不断受到保守派的谴责,内心灰心 丧气,他在致友人书中说道:“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一年后即去世。


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杀16人,流放25人,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派崇厚去法国“谢罪”,向各国赔银50余万两。


==社会影响==


教案了结之后,大臣崇厚作为专使,去欧洲向法国道歉,以示与法国“实心和好”。1870年10月28日,由上海起程,抵达马赛时,普法战争正酣,法国政府无暇接待。直到1871年11月23日,才得到法国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梯也尔接见。崇厚把同治帝的道歉书呈递,并希望法国对中方惩凶与赔款感到满意,梯也尔回答: “法国所要的,并非(中国人的)头颅,而是秩序的维持与条约的信守。”


1897年,望海楼天主堂在空置了20多年之后被重建起来,1900年又在庚子之乱中第二次被烧毁。1903年用庚子赔款第二次重建。


==教案遗址==


“天津教案”的原发地“天津望海楼教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教案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中外文化,宗教,外交冲突事件,被后世民众牢记,被中国近代史学者们持续研究。天津望海楼教堂墙外,立有“天津教案遗址”的纪念碑。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事件 ]]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