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金斯伯格

增加 3,32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欧文·艾伦·金斯伯格]]'''| 外文名 = Irwin Allen Ginsberg | 圖像 =[[File:欧文·艾伦·金斯伯格.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7130504f6e7b8085.jpg?size=268x383 图片来源][https://baike.so.com/doc/5741438-5954189.html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1926|06|3}} | 出生地点 = [[美国]]新泽西州纽华克|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97|04|5|1926|06|3}}| 國籍 = [[美国]]| 民族 = 犹太人| 别名 = | 職業 = 作家,诗人| 教育程度 = 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br>哥伦比亚大学| 活跃时期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嚎叫》}}'''[[ 欧文·艾伦·金斯伯格]]'''(英语:Irwin Allen Ginsberg,1926年6月3日--1997年4月5日),美国诗人,他在《嚎叫及其它诗》(1956年)中的标题诗确立了其在垮掉的一代中的领袖诗人地位,堪称美国当代诗坛和整个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怪杰"。金斯伯格后来参与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他一度宣扬使用毒品的自由。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是一名主要的反战激进分子。 ==人物生平==艾伦·金斯伯格生于新泽西州的纽华克犹太家庭,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期间曾被一度开除,却于1955年在旧金山的一次朗诵会上,以其《[[嚎叫]]》获得轰动性成功。这首长诗抨击了美国社会的物质主义,也描写了美国青年的颓废生活方式,在形式上模仿沃尔特·惠特曼的长行自由诗,作为一首诗和一部文献,《嚎叫》可以同艾略特的《荒原》相提并论,它成为金斯伯格和他的同时代人的里程碑。第二部诗作《祈祷文》(1961)描写其与已故母亲的痛苦关系。1960年赴亚洲研究佛教。60年代积极参加反越战运动,出版了《现实三明治》(1963)、《行星新闻》(1969)等诗集。因诗歌集《美国的堕落》获得1974年全国图书奖。《诗集1947-1980》收集了其所有的重要诗作,诗歌风格继承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及惠特曼的传统,<ref>并受到当代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影响 。</ref> 金斯伯格在1954年遇见了他那位当时年仅21岁的同性爱人彼得·奥洛夫斯基(Peter Orlovsky),奥洛夫斯基作为金斯伯格一生的爱人和伴侣直到1997年金斯伯格去世。 ==主要作品== *1960年《卡第绪及其他》(Kaddish and Other Poems) *1963年《现实三明治》(Reality Sandwiches) *1973年《美国的衰弱》(The Fall of America) *1977年《日记: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初》(Journals:Early Fifties,Early Sixties) *1978年《精神气息:诗集1972–1977》(Mind Breaths:Poems 1972–1977) *1984年《诗集:1947–1980》(Collected Poems:1947–1980) *年《白色的尸衣:1980–1985》(White Shroud:Poems,1980–1985) *1996年《诗选:1947–1995》(Selected Poems:1947–1995) ==人物评价==金斯伯格被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他集诗人、文学运动领袖、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旅行家、预言家和宗教徒于一身。 他叫嚷:"别把疯狂藏起来。"这几乎成为他在美学上的宣言。他自称在形式和精神上师承惠特曼,神秘气氛上得之于布莱克。他那些发泄痛苦与狂欢的诗作,不仅给诗坛以巨大冲击,有时也令整个社会为之瞠目。富有意味的是,金斯伯格在1973年成为美国文学艺术院成员,继之又得到了全国图书奖。美国学院终于迎进了这位粗鲁狂野、留着大胡子的反学院派诗人。<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7f956640102yau8.html 艾伦·金斯伯格]新浪网</ref>==文献参考=={{Reflist}}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