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贺双卿

移除 9,31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小小双卿 ==
 
 据说她舅舅是当地的塾师,一说她舅舅是帮塾师打柴、担水的杂役,但无论如何,这都给好学的双卿提供了一个求学的便利条件。每当塾师授课时,双卿就倚于窗下,悉心聆听,铭记在心。三年过去了,双卿学会了读书、写字、吟诗、作文,父母亲认为姑娘家大了,不能再到处乱跑了,便不再让双卿去学馆听课。此时的双卿,已经善诗能文了,可是,双卿虽有卓越的才华,却一直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
 双卿的丈夫叫[[周大旺]],比双卿大十几岁,是个没有一点文化的佃户樵民,粗俗不堪,生性粗暴,而且嗜赌成性;婆婆杨氏更是刁泼蛮恶,不讲情理。婚后,丈夫和婆婆把双卿当成牛马役使,家中清扫、煮饭、喂鸡、养猪、舂谷之类繁重的劳作都落到双卿的头上。婆婆还经常故意找双卿的磋子,稍不顺眼非打即骂。双卿原本身体孱弱,在娘家就很少做这些重活,婚后却要样样从头学起,家里田里两头都要忙,哪里吃得消呢?但慑于婆婆和丈夫的淫威,她只有忍气吞声,独自把苦涩的泪水咽进肚里。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双卿嫁到周家后不久便患上了严重的疟疾。劳动的艰苦,疾病的煎熬,婚姻的不幸,精神的折磨,心灵的凄楚,种种愁情苦况,一齐折磨着双卿,在这个冷似冰窖令人窒息的家庭中,双卿又无处倾诉,唯凭诗词倾诉衷肠。双卿的诗作,抒发的基本上是对个人生活不幸的感叹,浸透着浓郁的压抑情绪和伤感的情调,同时,她个人的悲剧,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阴影,使人们看到了封建时代下层社会妇女的苦难,听见了她们痛苦的悲吟,深为她们的才华被埋没而悲哀和不平。
 
 丈夫和婆婆的欺凌,日日消损着双卿的花颜玉容,却磨不尽她的锦秀才情。从娘家带来的纸用尽了,双卿便在芦叶、竹叶、桂叶和破布残片上写;笔磨秃了,她就用炭棒和白粉代替。婆婆多次淫威大发,将双卿的笔折断,诗稿烧毁,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双卿写诗的激情。双卿不在乎留下什么传世之作,甚至有意不想让诗作留存于世,她写诗、作词的唯一目的,只是想用它来宣泄悲郁、点染生活,为自己枯萎的生命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不幸的遭际,使双卿常常想起婚前的美好时光,虽然清苦,可拥有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内心是温暖而平静的,美好的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再也无法倒流,双卿唯有靠这点点回忆来慰藉着饱经创伤的心灵。  
 
 既然无法反抗,也就只有加倍地恭顺了,或许这样可以一点减少痛苦。据清代[[史震林]](1692~1778年)《西青散记》记载,双卿到婆家后不长时间,便久病不愈,在临终前的日子里,“事舅姑愈谨,邻里称其孝。夫性益暴,善承其喜怒,弗敢稍忤。”(卷四第46页)就这样,大约于[[雍正]]末年或[[乾隆]]初年,一代才貌双全的农家女词人,最终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下,花颜凋落,含恨离开人世,留下一段千古遗憾,让后人叹惋不已!  
 应该说,贺双卿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天赋、最具才华的女词人,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又称“清代李清照”。贺双卿不仅诗才冠绝当时,其出身之贫寒、身世之悲凉亦世所罕见,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向东风。双卿悲惨的人生遭际使她的词感情凄怨愁苦,缠绵悱恻,格调含蓄细腻,意旨幽深,风格哀婉凄恻,感人肺腑。诗词内容多为自伤其悲惨命运,读来催人泪下。清末词家[[黄燮清]]评曰:“双卿词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见见闻闻,思思想想,曲曲写来,头头是道。作者不以为词,而阅者亦忘其为词。而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乃其所遇之穷,为古才媛所未有,每诵一过,不知涕之何从也。”。清人丁绍仪在《听秋馆词话》中写道:“双卿生有夙慧,嫁给金坛周姓樵子,家无纸笔,所为诗词悉芦叶写之。”清代[[陈廷焯]]撰《白雨斋词话》评曰:“西青散记,载绡山女子双卿词十二阕。双卿负绝世才,秉绝代姿,为农家妇。姑恶夫暴,劳瘁以死。生平所为诗词,不愿留墨迹,每以粉笔书芦叶上,以粉易脱,叶易败也。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其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古今逸品也。日用细故,信手拈来,都成异彩。"  
 
 双卿因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又终日劳作,没有多少时间写作,加上悍夫恶婆不让双卿写诗作词,更主要的原因是她本人写诗作词只为排解忧愤,不愿作品留世,每每写完后随写随丢,故作品大多散佚,后人只辑得其14首诗词,取名《雪压轩词》或《雪压轩集》。又因双卿出身贫苦,一生短暂,虽才华绝世,而知者甚少,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及《华阳散稿》中,另外,《白雨斋诗话》和《听秋馆词话》中亦辑有双卿的部分词作或点滴的生平,但大多语焉不详,所以,后人对双卿的身世猜测纷纷,[[胡适]]先生就曾作《贺双卿考》,怀疑历史上是否确有双卿其人。后来,苏州大学清诗词专家[[严迪昌]]教授写成论文《“西青散记”与“贺双卿考”疑事辨》,以严谨翔实地考证,认为[[胡适]]先生列举的“五点可疑之处,皆不足疑”,因此,[[胡适]]先生的“疑心”是不必要的。1997年,南京大学清代文学专家[[张宏生]]教授、美国汉学家[[罗溥洛]]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杜芳琴]]教授等一行专家学者,专程到江苏金坛薛埠方山作了实地考察,取得了有力的第一手资料和许多旁证,令人信服论证了历史上确有贺双卿其人。专家们先后发表论文和专著证明:双卿不仅实有其人,而且就是金坛薛埠方山脚下的丹阳里人氏。[[杜芳琴]]教授还先后写了《贺双卿集》和《痛菊奈何霜:双卿传》两部专著。  
 
 贺双卿的生卒年月,据现有资料记载,大致认为,双卿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雍正或乾隆年间,具体出生年份大约有以下几种说法,分别是1713年,1714年,1715年,比较准确地说法是康熙五十四(1715年)年秋天,具体去世年月的说法有两种,分别是1735年或[[乾隆]]初年。  
 
 贺双卿的故里,《西青散记》中介绍说,贺双卿乃“绡山女子”,即江苏丹阳人,《丹阳志》中也记载说贺双卿是丹阳蒋墅人,后人具体补充说绡山即现在的四屏山,双卿长大后嫁给金坛的贫苦樵民[[周大旺]]家;而生活于[[史震林]]之后有的文人却说她是金坛薛埠人,例如在清末民初,[[冯煦]]编纂的金坛县志(民国重修版)》卷十“人物志”·“列女篇”·“贤淑”这一章节中,记载道:“周贺氏,名双卿,字秋碧,家世业农,生有宿慧。十余岁习女红,工巧异常人。其舅为塾师,书馆与之邻,默听悉暗记,以女红易诗词诵习之。小楷亦端妍,能于一桂叶写多心经。嫁村夫贫陋颇极,舅姑又劳苦之不相惜。双卿善事之,见夫未尝无愉色。”据考证,金坛现在的确有个薛埠镇,在茅山东边,据金坛人讲,贺双卿的家乡就在薛埠镇,而原来的绡山如今改称为西山或四屏山。  
 要全面了解贺双卿其人,不能不先了解《西青散记》及其作者史震林。因为贺双卿以如此贫寒的出身,而没有埋没被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让后人能领略到她超卓的才华,完全是因为[[史震林]]的著作《西青散记》的功劳。 [[史震林]],字公度,号梧冈,别号瓠冈居士、华阳外史等。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出生在金坛洮湖东畔瓜渚村的一个三代书香的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学习刻苦,学问道德、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俱佳,青年时代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才子。可是,仕途不顺,几番乡试均落第。雍正十年(1732年),史震林应堂姑父薛埠绡山人[[张修园]]之邀,到薛埠绡山与其表兄弟作辅导陪读,同年赴金陵乡试,结果又名落孙山。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修园]]敞开绡山耦耕书院大门,广收博纳各路学者文人。[[段玉函]]等一批文人雅士纷纷聚集于绡山。同年四月初,,[[史震林]]、[[段玉函]]等人认识了绡山周家新娶的媳妇贺双卿,并结下了一段深厚而纯洁的情谊。雍正十三年(1735年),[[史震林]]考中举人。乾隆三年(1738年),又考中进士。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史震林]]去世。[[史震林]]的著作除《西青散记》外,还有《华阳散稿》、《游仙诗草》等,在清代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  
 据写实笔记《西青散记》记载,1733年四月的一天,在绡山耦耕书院读书的[[史震林]]和[[段玉函]]等几个才子,偶见一婀娜女子手执畚箕出外倒脏物,便非常惊奇:穷乡僻壤,何来如此美貌女子?经打听,方知双卿身世,不由十分同情。后又读到双卿的诗词,更是敬佩至极,于是写诗作词以示问候。双卿钦慕才子,不由也诗词唱和,但她“发乎情而止乎礼义”,始终不越雷池一步。[[史震林]]等才子也曾想帮助双卿摆脱困境,但双卿深受封建礼教束缚,说“田舍郎虽俗,乃能宛转相怜,何忍厌之,此生不愿识书生面矣!”亲手葬送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令人扼腕叹息!羁留绡山的日子里,[[史震林]]着意搜集双卿的诗词。读着这些凄恻动人、才思超卓的作品,他不由深深地震惊了。一个如此才貌双全的奇女子,竟有如此悲惨的命运。“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史震林]]把这个苦命才女的遭遇写进了他的《西青散记》中,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她。《西青散记》以双卿所吟诗词为主线,串连了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真实记录了贺双卿这位绝代佳人的才高、色美、情幽、境苦、德贞以及她凄惨悲凉的命运,从而使这位清代杰出女词人的生平事迹和诗词佳作长留人间。现代文学家[[郁达夫]]在其长兄郁曼陀的推荐下,读了《西青散记》,曾写下诗作:“逸老梧冈大有情,一枝斑管泪纵横,西青散记闲来读,独替双卿抱不平。”一向关注女性命运的周作人先生亦非常推崇双卿的作品。[[徐志摩]]、[[舒芜]]先生都写过关于贺双卿的文章    贺双卿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子,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她遭受了如此不幸的命运,却没有完全向命运低头,在艰难中拿起纸笔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 她的诗情在艰难因厄中越磨越显出色,透出一种别样的艳丽,闪烁着震撼人心的的凄美,为中华诗坛增添了一份夺目的光彩。贺双卿,你将远活在善良的人们心中! <ref>[http://www.doc88.com/p-9485191653958.html 不应该被边缘化的贺双卿],道客巴巴网</ref>   
== 锦思花情 主要词作 ==词十四首
1.【浣溪沙】
算一生凄苦也拚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东菑却嫌饷缓,冷嘲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7.【惜黄花慢】孤雁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连。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粱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8.【凤凰台上忆吹箫】残灯
 
已暗忘吹,欲明谁剔,向侬无焰如荧。听土阶寒雨,滴破三更。独自恹恹更更,难断处,也忒多情。香膏尽,芳心未冷,且伴双卿。
 
星星,渐微不动,还望你淹煎,有个花生。胜野塘风乱,摇曳渔灯。辛苦秋蛾散后,人已病,病减何曾?想看久,朦胧成睡,睡去空惊。
 
9.【薄幸】咏疟
 
依依孤影,浑似梦、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有药难医花症。最忙时,那得工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娥眉不醒。
 
去过酉,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万转,欲眠仍起,断红叫破残阳冷。晚山如镜,小柴扉烟锁,佳人翠袖恹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
 
10.【一剪梅】
 
寒热如潮势未平,病起无言,自扫前庭。琼花魂断碧天愁,推下凄凉,一个双卿。
 
夜冷荒鸡懒不鸣,拟雪猜霜,怕雨贪晴。最闲时候妾偏忙,才喜双卿,又怒双卿。
 
11.【摸鱼儿】谢邻女韩西馈食
 
喜初晴,晚霞西现,寒山烟外青浅。苔纹干处容香履,尖印紫泥犹软。人语乱。忙去倚,柴扉空负深深怨。相思一线,向新月搓圆;穿愁贯恨,珠泪总成串。
 
黄昏后,残热犹怜细喘。小窗风射如剪。春红秋白无情艳,一朵似侬难选。重见远,听说道,伤心已受殷勤饯。斜阳刺眼,休更望天涯,天涯只是,几片冷云展。
 
12.【凤凰台上忆吹箫】送韩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13.【春从天上来】梅花
 
自笑恹恹,费半晌春忙,去省花尖。玉容憔悴,知为谁添?病来分与花嫌。正腊衣催洗,春波冷,素腕愁沾。硬东风,枉寒香一度,新月纤纤。
 
多情满天坠粉,偏只累双卿。与蝶招魂,替莺拭泪,夜深偷诵《楞严》。有伤春佳句,酸和苦,生死俱甜。祝花年,向观音稽首,掣遍灵签。
14.【春从天上来】饷耕== 視頻 ==
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田步步春生。记那年春好,向春燕、说破春情。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红楼梦讲座《不该忘却的女词人—贺双卿》'''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赠与春侬,递将春你,是侬是你春灵。筭春头春尾,也难筭,春梦春醒。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ev:youku|XMzU5MjYzMjcyMA|alignment=left}}
=== '''词条标签:'''=参考文献 ==女性 历史人物 清代 词人 诗人 贺双卿 文学家
5,0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