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新魁

增加 3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李新魁
| 图像 =
[[File:李新魁.jpg|缩略图|center|[https://picp1.baikessl.sosoqhmsg.com/ugc/baikepic2/13981/20160817202206-1676118542t010ccad3f984591d95.jpg/0 原图链接] [https://pic.baike.sososo.com/ugc/baikepic2/13981doc/201608172022066055405-16761185426268435.jpg/0 html来自360图片]]]
| 出生日期 = 1935年10月
| 出生地 = 广东澄海
| 职业 = 语言学家,音韵学家, 文字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李新魁'''(1935年10月-1997年9月),字星桥,澄海市(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著名 [[ 语言学家 ]] ,古汉语音韵学家,文字学家,教授, [[ 中山大学中文系 ]] 博士生导师。
== 人物生平 ==
魁老1935年10月出生于澄海县一书香之家。1943年入私塾读书,学过《四书五经》,还阅读过大量古籍和新文学作品,从小酷爱文学。1947年进正规小学读高小,1949年考进澄海县第一中学,1955年高中毕业后考进 [[ 中山大学中文系 ]] 。初入大学之门,他本拟以文学为务,当在上现代汉语课时,却萌生对语言学的兴趣。1957年开始从著名学者方孝岳教授学习语音史,"始以方言为绪,继而涉猎音韵"。从此走上语言学的研究道路。
1959年大学毕业后,是年8月,被分配到 [[ 广东师范学院 ]] 中文系任教。1962年8月调入 [[ 暨南大学 ]] 中文系。1964年9月至次年2月,于天津 [[ 南开大学 ]] 从邢公畹教授进修 [[ 汉语语音史 ]] 。1965年7月,被安排下乡参加"四清运动"。1968年底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8月,暨南大学下马,他被调到 [[ 华南师范学院 ]] ,仍被遣往该院设于韶关的干校劳动。至1972年始回校参加"教改"。1973年底被调入 [[ 中山大学中文系]];1978年9月又被调往暨南大学中文系;1979年12月始回中大中文系任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他自1982年9月起,开始带"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2年荣获 [[ 国务院特殊贡献 ]] 专家津贴;1994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7年9月13日,因病不幸逝世,终年62岁。
== 个人成就 ==
李新魁生前曾任 [[ 中国语言学会 ]] 常务理事、 [[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 ]] 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全国高校文字改革学会理事、 [[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 ]] 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联委员、广州国学研究社社长等学术兼职。并受聘为 [[ 汕头大学、广东社会科学大学、信阳师范学院 ]] 兼职教授。曾应邀赴日本、台湾、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曾连续多届获广东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在其执教卅余载中,讲授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汉语等韵学、汉语语音史等课程。在治学中,他对汉语音韵学、方言学、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文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取得硕果累累的成就。特别是在音韵学和方言学两方面,造诣最深。他是最早对广东畲话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国内为数甚少的西夏文专家之一。他除了对潮汕方言有较深入的研究外,对闽、粤、吴三大方言形成的历史和发展也有精辟的见解。他的突出成就引起国内外汉语音韵学界的重视,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魁老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主要著作有 [[ 《古音概说》、《韵镜校证》 ]] 、《汉语等韵学》、《 [[ 汉语音韵学 ]] 》、《 [[ 中古音 ]] 》、《普通话、潮汕方言常用字典》、 《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 [[ 潮汕方言词考释 ]] 》(合作)、《广东的方言》、《李新魁自选集》、《李新魁语言学论集》、《中原音韵音系研究》、《 [[ 汉语文言语法 ]] 》、《古代汉语自学读本》、《 [[ 香港方言与普通话 ]] 》、《类别词汇释》、《实用诗词格律辞典》、《李新魁音韵学论集》等24部学术专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