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山症

增加 3,788 位元組, 2 年前
高山症發生機率
== 兒童 高山症 ==關於高山症的討論,大部分看到的都是針對成年人的高山症的預防與處置,但隨著愛山人口增加,我們也開始看到許多小朋友會跟著父母親一起上山親近自然。 但是成年人面對自己的不舒服,可以比較明確表達,可是對於還不能很清楚表達自己感受的兒童,發生高山症的機率並不比成人少,那到底幾歲才適合上山?如何能知道小朋友罹患高山症?兒童高山症要怎麼預防? 另外,肥胖與體能不佳的兒童與青少年,也是高山症好發的族群, 發生 高山症的 機率==甚至高達83%,比一般同齡者多出一倍多! 一、高山症的發生率: 1.急性高山病在兒童之發生率似乎與成年相近。 2.高海拔肺水腫在居住在低海拔兒童身上不會增加發生的危險,但長年居住在高海拔的兒童比較會發生重返的高海拔肺水腫。 3.沒有任何已經發表的文獻討論兒童的高海拔腦水腫。 二、危險因子: 1.上升速度過快 2.抵達地點之海拔過高 3.勞動 4.寒冷  5.已存在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6.原先就存在的心肺疾病 7.個人對疾病的感受度 8.居住地在高海拔且自低海拔地區之後重返高海拔之孩童 9.大型有組織的登山隊伍 三、症狀評估: 1.大於八歲:可用成人的方式來評估症狀。 2.三歲至八歲:需用睡眠、食慾、活力及情緒,以及使用改良版之路易斯湖急性高山病診斷標準來評估。 四、高山症之預防: 1.沒有任何研究提及兒童高山症之預防,但是一般認為可以採用成年之預防方式。 2.上升速度:成年的緩慢上升速度方式是否可以用於兒童,目前尚不清楚。 3.使用藥物預防:一般而言應避免使用藥物來促進高度適應,因為緩慢上升速度便可以達到相同之效果。但如果先前便容易發生高山症的兒童,使用藥物也許有幫助。 五、教育訓練: 孩童、照顧者以及他們的家人應該在兒童進入高海拔前先了解可能之症狀。 親人也應該了解孩童在高海拔的反應與一般簡單旅遊疾病有何差異。 六、緊急救護計畫: 任何進入偏遠高海拔地區之團體都應該有緊急救護計畫。緊急救護計畫必須事先聯繫以促進脫困。 假如孩童進入高海拔,立即下降高度或取得氧氣必須越快越好(幾小時內)。 應避免撤退時需要曠日廢時或需要先上升高度才能下撤。 七、團體高海拔旅遊: 應提供高於2500公尺之先前之睡眠高度以促進高度適應,並應盡量緩慢上升高度,且行程必須保有彈性來處置可能之病童。 先前之計畫應該包含以下幾項: 1.評估所有孩童之過去病史 2.教育所有孩童、工作人員以及家長關於高山症以及其他環境急症 3.對於工作人員必須進行野外第一線急救訓練以及準備野外急救包 4.緊急救護及脫困計畫,必須包含緊急事件時的聯繫 5.醫療及救援保險。 八、治療方式: 1.沒有任何研究提及兒童高山症之治療,但是一般而言,可以遵照成年人的處置流程。 2.藥物劑量方面應有所調整。 3.必須特別注意的是一旦兒童發生高山症症狀需要下撤時,必須比成年病患更早下撤,其原因是高山症在孩童的疾病進展尚未完全明瞭。在下撤過程,必須盡可能的減少勞動以免惡化症狀,並且在下撤過程必須由有緊急處置能力的人員陪伴。  
[[File:高山06.jpg|400px|缩略图|居中|高山症[http://www.mountainpig.com/best_single.php?id=31 照片來自]]]
31,61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