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岱年

增加 3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姓名 = 张岱年
| 图像 = [[File:张岱年345.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image.ssl.qhmsgso.com/t019bb56678bddd3926.jpg view?q=%E5%BC%A0%E5%B2%B1%E5%B9%B4&src=tab_www&correct=%E5%BC%A0%E5%B2%B1%E5%B9%B4&ancestor=list&cmsid=3f9e92d22c84ce0fcdfc23ffcf54a65b&cmras=0&cn=0&gn=0&kn=10&crn=0&bxn=20&fsn=9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70864106a02903622ae1073f6759bdbc&currsn=0&ps=67&pc=67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6013884-6226872.html 图片来源]]]| 图像说明 = 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 出生日期 = 1909年5月(己未年)
| 出生地点 = 河北献县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哲学家  教育科研工作者
}}
'''张岱年'''(1909年–2004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 ]][[ 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 ]] 、哲学史家]]
张岱年先生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 [[ 教授 ]] 。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 ]] 哲学系]] 教授、[[ 清华大学]] 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 中国哲学史学会]] 会长、名誉会长。
2004年4月24日,张岱年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 人物简介 ==
张岱年(1909年–2004年),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沧县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 北京大学]] 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1933年任清华大学助教,1936年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起张岱年先生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1979年[[ 中国哲学史学会]] 成立,张先生被推为会长。张先生长期从事[[ 中国哲学史]] 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2004年4月24日,张岱年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竭,不幸逝世,享年95岁。曾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 清华大学]] 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
[[File:136129387.jpg|缩略图|左|250px|[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187/125/2093/136129387.jpg 原图链接][https://rufodao.qq.com/a/20160704/027236.htm 图片来源]]]
1909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 张濂,光绪]](1903年)进士,授职[[ 翰林院]] 编修。长兄张崧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对张岱年的学术道路选择产生了直接影响。1928年,张岱年考入[[ 清华大学]] ,旋即退学,又报考[[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系,被录取。1933年大学毕业时,因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从事[[ 哲学专业]] 的教学工作。"七·七"事变以后,清华大学南迁,他滞留北京,闭门著书。1943年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聘为哲学讲师。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回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1951年晋升为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54年至1955年与[[ 冯友兰]] 先生共同开讲新观点的"中国哲学史"课程,1956年至1957年写成《宋元明清哲学中提纲》。1957年以言陷入"反右"扩大化的网罗,五年后才恢复教学工作。1966年史无前例的"[[ 文化大革命"]] 开始,又遭受批判。自1957年至1967年十年间,不能正常地进行学术研究工作。1979年北大党委宣布1957年张岱年属于错划,恢复了名誉和待遇。1978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 招收硕士研究生,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课程。1982年又开始招收中国哲学中博士研究生,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末,中国哲学史研究会成立,被推为会长。1989年改任名誉会长。1983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 研究领域 ==
 
张岱年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
在中学时期,张岱年就立下了学术救国之志,深入研究古代哲学典籍。大学期间,在张崧年的指导下,他大量研读英国哲学家罗素、摩尔、怀特海的哲学著作,分析哲学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张岱年的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张岱年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其他的[[ 唯物主义]] 哲学的译著,认识到"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学说"。
[[File:01300000179562121613421948436.jpg|缩略图|右|250px|[http://a4.att.hudong.com/55/42/01300000179562121613421948436.jpg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a4_55_42_01300000179562121613421948436_jpg.html 图片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他除了讲授马列主义基础课外,继续讲授中国哲学史。教学之余,先后写出《张载--中国十一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两书。粉碎"四人帮"后,先生重执教鞭,并开设了《[[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课程。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除了部分旧著再版外,先后出版了《中国哲学发微》、《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等著作,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无论是人物,还是专题,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张岱年始终对文化问题感兴趣,尤其是1984年后,他在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民族性和普遍性、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和建设新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 文化研究]] ,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保守主义,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认为只有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才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才能具备文化进步的基础,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文化在近代落伍了,必须吸取[[ 西方文化]] 的先进成就,尤其是[[ 民主与科学]] 。建设新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离开了它,就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张岱年把[[ 中华民族精神]] 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发扬自觉性、坚持前进精神,以和为贵、宽容博厚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张先生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赞同。
== 作品成就 ==
1942-1944年间,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和《品德论》等书稿,分别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哲学结构。
80年代,将授课[[ 讲稿]] 整理成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 》,又出版论文集《中国哲学发微》、《求真集》、《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真与善的探索》、《思想·文化·道德》;又撰写了专著《[[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及《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 刘鄂培、钱耕森]] 等学友建议编印文集,于是编印《张岱年文集》6卷。90年代[[ 河北人民出版社]] 建议编印《张岱年全集》,收录1995年以前的论著, 共8卷。
== 学术研究 ==
张岱年的学术研究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二是哲学理论问题研究,三是文化问题研究。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张岱年对于[[ 先秦诸子]] 、汉魏哲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都进行了研究,比较注意阐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在三十年代,一般认为宋明理学分为[[ 程朱理]] 学与陆王心学两大派别,而张岱年提'出在程朱、陆王两派之外,还有以张横渠、王浚川、王船山为代表的气一元论,特别注意对于中国哲学史上的概念范围的阐释,认为中国古典哲学有自己的一套概念范畴,与[[ 西方哲学]] 与印度哲学有所不同。研究中国哲学,必须对于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有比较深切的理解。张岱年关于中国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发微》、《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等。
[[File:Img225623222.jpg|缩略图|右|250px|[http://photocdn.sohu.com/20050519/Img225623222.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ohu.com/20050519/n225623221.shtml 图片来源]]]
关于哲学理论问题研究,张岱年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阅读了恩格斯、列宁的哲学著作,[[ 赞同辩证唯物论]] 的哲学,同时也阅读了英国哲学家罗素,穆尔的哲学著作,对于罗素、穆尔的逻辑分析方法也颇为欣赏。我写了《论外界的实在》、《谭理》等论文,用分析方法论证唯物论的观点。四十年代,撰写了《哲学思维论》,用分析方法对于唯物辩证法进行了阐释,认为逻辑分析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哲学理论问题方面的主要论著,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 谭理]] 》、《论外界的实在》及四十年代所写的《事理论》等。五十年代以后,由于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很少写关于哲学理论问题的文章了。
关于文化问题,张岱年早在三十年代即参加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既反对全盘西化论,也不赞同传统文化复兴论,主张汲取西方文化的特长同时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我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相比确实落后了,中国没有创建自己的实验科学,又缺乏民主法治传统。必须向西方近代学习。但是,中国文化也有自己的优秀传统,这就是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他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主张在汲取西方文化的优秀成就的同时努力发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发挥创造性思维,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
另外,清代学者论学,将学术分为三种,即一义理之学,二考据之学,三词章之学。张岱年则比较注意研究义理之学与考据之学,认为宋明哲学中的气一元论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是值得宣扬的,高度评价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唯物论传统与辩证思想,试图将中国哲学中的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结合起来。张岱年坚持唯物论、赞扬[[ 辩证法]] ,老而[[弥笃]];在方法论上,既强调分析,又主张综合,试图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坚持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 治学方法 ==
[[File:01300000179562121613435991232.jpg|缩略图|左|250px|[http://a0.att.hudong.com/85/43/01300000179562121613435991232.jpg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a0_85_43_01300000179562121613435991232_jpg.html 图片来源]]]
《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
 
《张载--中国十一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唯物论史(主编)》,1994年。
[[ 孔子大辞典]](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文史百科(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主要论文 ==
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
 
张横渠的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理论分析方法,
 
孔子哲学解析:
 
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
 
简评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的学说,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论庄子: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道德阶级性与继承性,
 
如何分析人性学说,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
 
孔子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及其更新,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试谈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文化体系及其改造,
 
中国哲学中的价值学说,
 
人伦与独立人格,
 
论价值的层次,
 
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论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文化发展的辩证法,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及其演变,
 
我为什么信持辩证唯物主义,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辨析,
 
试论新时代的道德规范建设,
 
论价值和价值观,
 
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
 
客观世界与人生理想--平生思想述要,
 
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试论中国文化的新统,
 
论中国哲学发展的前景,
 
新时代的义理理欲问题,
 
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道路,
 
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改造,
 
生命与道德,
== 参考 资料:来源 ==[[category: 哲学家教授]][[Categorycategory: 中國人]][[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Category:110 思想、學術概說]][[Category:190 倫理學總論]][[Category:教育學 哲学 ]][[Category:[[Category:[[Category: ]]]]]]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