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黑格尔哲学

增加 27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20235QoYBAFyZnkeARnJvAABwm 3iRm8600 n.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i8ylewww.kfzimg.com/G07/M00/A9/1A/p800 qoYBAFyZnkeARnJvAABwm_3iRm8600_n.jpg 原图链接][http://pic.sogsogou.com/d?query=%E9%BB%91%E6%A0%BC%E5%B0%94%E5%93%B2%E5%AD%A6&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6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自我意识就是把自我当作对象看的意识,对象意识就是把对象当作自我看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对象是其特殊性的地方。“意识,作为自我意识,在这里就拥有双重的对象:一个是直接的感觉和知觉的对象……另一个就是意识本身。”自我意识的扬弃要区分内部和外部。就外部而言,自我意识要扬弃它的对方,另一个自我意识;就内部而言,自我意识还要扬弃自身,自我的自我意识。由此,自我意识既要看到外在对象的规定性,又要看到内在自我意识的差异性。自我意识面对他者,既有对他者的意识,也有对自我的意识,这是同一个过程。这样“自我意识的活动也同样是对方的活动”。就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辩证法来看,主人通过奴隶的劳动,被奴隶的劳动束缚,貌似拥有主动性和决定性的主人变得不自由,成为了事实上的奴隶。而奴隶恰恰是通过劳动,感受到劳动中的自由本质,成为真正的主人。主人拥有的自我意识表现出双重性,即在外在对立的奴隶面前,可以剥夺奴隶的生命,是其否定性的表现;内在的自我意识,从主动性的主人意识变成了不得不依赖奴隶的被动的奴隶意识。按照F.巴塞尔所代表的哲学心理学的解读模式,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辩证法的理解的重点不在于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有差异的主人与奴隶的阶级基础,而要说明的是这种辩证关系的发展和过程所促成的自我意识发展的“道德心理学潜能”。这种潜能使得这种差异产生,进而实现转变成为可能。由内在的“我”有可能走向外在,走向“我们”。
同时,自我意识也表明为一种运动和过程,表现为自我的成长。由独立的个人的自我意识,到反思自我和他人,从而使自我意识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当一个自我意识面对另一个自我意识的时候,才形成了“真实的自我意识”。真实性来自于自我意识的满足。邓晓芒教授是从自我意识的无限性去理解这一社会化过程的。自我意识是对自我的无限的离开和划分,你可以从旁边来看自己,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自己来看这个看自己的自己,以此类推,自我意识结构本身展现出一种无限性。当然,它只有在别人那里才能获得它的无限性。它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人,但这个想象还不是真的别人,自我意识还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它只有在社会交往中在别人那里得到满足,也可以说,从个人可以看出他的类本质。<ref>[https://newwww.A027AL163.com/dy/article/GJKRVSTH05419EOY.html    它常“叶里藏珠”复旦哲学教授雄文:911、美国与恐怖主义的本源], 搜狗 网易2021年9月11日 ,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4,2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