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袁渭康

增加 4,3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施建军'''| 民族 = 汉族| 图像 = [[File:袁渭康 WPS图片.jpg|缩略图|File:袁渭康 WPS图片.jpg ]]|center |[http://news.buct.edu.cn/images/content/xwimages/10162.jpeg 原图链接] [http://news.buct.edu.cn/images/content/xwimages/10162.jpeg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网]]]| 出生日期 = 1935年7月日| 出生地点 = 上海| 国籍 = 中国| 学历 = 研究生| 职业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毕业院校 = 华东化工学院 }}'''<big>袁渭康</big>'' == 基本信息 ==<p style="text-indent:2em;">编辑分类袁渭康,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袁渭康长期从事工业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发展了移动床煤气化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和通用的相平面分析法,以及反应器多态的全局分析法。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获1999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专著4本 。</p > == 个人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953年,在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8-1962年,为同院化学工程系研究生。 1962-1973年,在北京化工学院担任助教。 1973年,在华东理工大学任职至今,历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所长。 1979-198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客座研究。 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9年,丹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p > == 研究领域 ==<p style="text-indent:2em;">长期从事化学工程研究,以化学反应工程为主要方向。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工作涉及催化反应工程及多相反应工程, 反应器模型化及动态学,以及电化学反应器等。在反应器的研究开发方面,创导了工业反应过程开发方法的主要思想, 并成功主持了几个重要的工程应用项目。曾数度获国家及部委奖励,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1992年创议成立亚太化学反应工程工作委员会并任首任主席,组织地区学术活动。 该委员会现已被公认为是平行于北美和欧洲在本领域中三个国际组织之一。 1998年创建中法化学与环境工程联合实验室并任中方负责人。该实验室目前有双方12个实验室参加,运行良好。 当前研究方向:反应器工程,非传统反应工程。 研究方向(1) 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催化新材料与催化剂制备,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开发 (2) 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聚合物加工,超临界反应,近临界水反应等。 (3) 反应器的非定态行为与动态操作:换向固定床反应器,强制振荡多相流反应器,电流振荡电化学反应器等。</p ><ref>[http://www.sjzxhhgyq.gov.cn/shiyanshi/yuanshi/yuanweikang.html 袁渭康 ]党政机关网</ref> == 学术论著 ==<p style="text-indent:2em;">1. 化学反应工程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 Reactor Engineering: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rt, Ind. Eng. Chem. Research , 1994, 74 (10): 638 3. Estimating Radial Velocity of Fixed Bed with Low Tube-to-Particle Diameter Ratios, AIChEJ, 1997, 43 (5): 1319 4. Modeling of a Fixed-Bed Reactor Using the K-L Expansion and Neural Networks, Chem. Eng. Sci., 1996, 51 (10): 2179 5.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Unsteady-State SO2 Converters, Canad. J. Chem. Eng., 1996, 74 (10): 772 1. Adsorption of benzene and cyclohexane on gamma-Al2O3 and Pd/gamma-Al2O3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36(2-3):414-418, 2008.03.01 2. Zeta potential on the anti-scalant modified sub-micro calcite surface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328(1-3):60-66, 2008.10.01 3.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fibers: Effect of metal purification ElectrochimicaL ACTA, 53(10):3587-3596, 2008.04.01 4. Adsorption of ammonia on activated carb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ess, 27(2):225-233, 2008.07 5. In situ FT-IR spectroscopic study on th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isotactic polypropylene in the presence of supercritical CO2 </p > == 奖项 ==<p style="text-indent:2em;">获奖 "基因重组酵母发酵过程的自适应状态估计和优化控制策略",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p > == 参考文献==   
8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