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曾生

移除 7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date=2020年1月}}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曾生
| 图像 =
[[File:曾生.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baike.ssl.qhmsgso.com/t0150d5e84a9f59b29c.jpg 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61050&sid=6073894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5861050-6073894.html 来自360图片]]]
| 出生日期 = 1910年12月
|逝世日期 = 1995年11月20
| 民族 = 汉
| 籍贯 = 深圳坪山
| 职业 = 著名的东江纵队司令员
| 母校 = 中山大学
}}
=== 曾生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领导人''' 曾生(1910-1995)原名[[ 曾振生。 [[ 深圳 ]] 坪山]](原深圳龙岗坪山镇)[[客家人]] 。著名的[[东江纵队]]司令员 <ref>[https://www.sohu.com/a/473509487_121124548 他是客家人,曾任广东省副省长,东江纵队创始人、司令员! ],搜狐, 2021-06-22</ref>
1936年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1955年授 [[ 少将 ]] 。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 全国人大]] 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员,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人物简介 ==
曾生(1910~1995),原名振声,清[[ 归善]] 坪山石灰陂(今属深圳市龙岗区)人。父亲曾庭杰是澳大利亚华侨,母亲钟玉珍是龙岗圩沙梨村人。幼年先后在坪山、龙岗和香港读小学。1923年(民国12年)秋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市,先后就读补习学校和商业学院中专部。1928年底回坪山。1929年赴广州考入中山大学附中预科,被推选为广州惠阳青年同乡会会长。1933年7月,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就读。在中大学习期间,接触许多进步书刊,成立读书会,编印《铁轮》杂志,刊登反帝反封建文章。1934年冬,加入中国青年同盟(简称"中青"),任中山大学平民夜校校长,并以该校为阵地策划学生运动。同时,还参加突进社、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力社等中共外围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被推选为中山大学员生工友抗日会主席团主席、广州学生抗日联合会主席,组织和领导广州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不久,遭到广州国民党当局通缉。1936年1月中旬前往香港,在香港海员社团组织余闲乐社创办刊物《余闲》。旋到"日本皇后"号远洋客轮当海员工人,在海员中宣传抗日救亡。随后,经赤色海员工会负责人丘金推荐,任余闲乐社负责人,领导香港海员工人运动。1936年4月,回中山大学复读,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简称"香港海委",直属中共南临委领导)组织部长。1937年7月,在中山大学毕业。8月在香港创办海华学校,自任校长。该校培养了大批青年抗日骨干。同月香港海员工会成立后,任该会组织部长,组织海员工人罢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初,接替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职务,不久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在他的领导下,中共香港海委的工作和香港海员工人运动得到蓬勃发展。同时,他还努力做好香港惠阳青年会(简称"惠青")的工作,发动香港海员和"惠青"成员参加香港惠阳青年会回乡救亡工作团,回惠阳淡水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0月,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惠州、广州相继沦陷。10月24日,曾生与周伯明、谢鹤筹等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组成临时工作组,率领在港的共产党员、进步工人及青年学生等60多人分批回到惠阳坪山。10月30日,在坪山成立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任书记。12月2日,在惠阳周田村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游击总队有100多人,在惠、宝沿海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2月10日,惠阳县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即惠阳县第二区行政委员会在淡水成立。12月中旬,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以坪山为基地,与王作尧等领导的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互相配合,并肩战斗,初步打开了东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 人物生平 ==
1910年12月出生于[[ 龙岗区坪山镇]] 石灰陂村一户华侨家庭。
1916年至1923年,在龙岗、香港、坪山读小学;1928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商业学院;
1933年毕业于[[ 广州中山大学]] 附属中学。
1934年参加[[ 中国青年]] 同盟。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长。
1942年2月至1943年12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总队长、东江军政委员会委员。
1943年12月至1946年10月,任广东人民抗日[[ 游击队]] 东江纵队司令员、中共广东区党委委员。
解放后,曾生先后担任广东[[ 军区]] 副司令员、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任[[ 中共]] 海军党委委员、[[ 南海]] 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东省委[[ 常委、]] 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等职。
1982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 人民代表]] ,第四、五届[[ 全国]] 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 <ref>[https://www.guoxuemap.com/lishi-1075.html   华侨将军曾生逝世 ],国学在线, 2020-11-20</ref>
== 简介 ==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原顾问曾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 革命历程 ==
曾生同志是广东人民抗日[[ 游击队东江纵队]] 领导人。1910年生,出生于广东[[ 惠阳]] 宝安县。早年毕业于[[ 中山大学,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担任中山大学抗日救国会主席团主席,广州市抗日学生联合会主席团主席。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以前在地方工作,后参加游击队转入地方部队。曾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书记,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对推动香港、澳门和广东东江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0月,根据[[ 中共中央]] 的指示,由香港回到惠阳,任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领导组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在敌强我弱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他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指示,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组织抗日自卫队,发展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实行[[ 人民战争]] 。与此同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政策,争取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在他的努力下,有1000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爱国青年回国参加[[ 游击队]] ,这对部队的建立和早期部队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40年8月,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大队长,率部开进[[ 东莞县]] [[ 大岭山]] 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1月,指挥所部取得[[ 百花洞战斗]] 的胜利,击毙[[ 日军]] 长濑大队长以下50余人。广州日军首脑哀叹:"这是进攻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东江]] 纵队成立,他任司令员。与政治委员[[ 林平]] 等率部在[[ 日伪军]] 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夹击下,转战东江两岸,后挺进[[ 粤北]] 山区,建立东江抗日根据地,坚持艰苦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斗争。1941年[[ 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曾参加组织护送撤离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国际友人至后方安全地区。抗日战争中,他为创建[[ 华南抗日根据地]] 、发展壮大华南抗日武装作出了卓著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 中共]] 渤海区委员会副书记、渤海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 两广纵队]] 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珠江军区副司令员,海军[[ 南海]] 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一、二、三、五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第五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1月20日在广州逝世。
== 担任职位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 中山大学]] 抗日救国会主席团主席,广州抗日联合会主席团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任[[ 中共]] 海员工会组织部部长、书记,中共惠(阳)宝(安)工委书记,惠宝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 军区]] 军政大学副校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珠江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南海]] 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州市委第三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是第一、二、三、五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特别之处 ==
他是一名归侨将领,青少年曾随父到澳大利亚求学 ,并且毕业于商业学院中专部(也算海归了)
他的学历在55年授衔的所有将帅中,算是偏高的,是[[ 中山大学]] 文学院的学生。有大学学历的将帅也不少,但像这非军校的大学生是不多的。
他领导了一支人数不多但却具极大影响力的[[ 纵队]]-两广纵队,他的名字和纵队名字在《朱总司令命令冈村宁次投降信》中的关于投降事宜,就与华北聂荣臻、华东[[ 陈毅]] 、鄂豫两省[[ 李先念]] 将军一起并列作为广东指定代表 。可见曾将军的地位在抗战期是较高的,他的名字即使在教科书中也会提到,这在少将中也是仅有的。
在授衔后,很快转业了任地方要员,最后也官至部级。在政治场上有了个完满的归宿。
'''在监狱里知道"共产党"'''
曾生,原名[[ 曾振华]] ,父亲是澳大利亚的华侨工人,母亲则是一位善良、  纯朴的农村妇女。1923年,13岁的曾生离开[[ 故乡]] ,随父亲去悉尼半工半读。曾生在[[ 悉尼]] 的商业学院毕业后,考虑到商业不能救中国,加上父亲想回家乡安度晚年,于是他便放弃商业学习随父亲回国。1929年9月,曾生考入[[ 中山大学]] 附中,在[[ 黄明堂]] 办的学旅寄宿。但就在当年秋天,两广军阀混战,张发奎联合广西军阀李宗仁、[[ 白崇禧]] ,进攻军阀陈济棠控制的广东。房东黄明堂是[[ 张发奎]] 的部属,他秘密联络一些人,策划推翻陈济棠的统治。陈济棠很是不容,亲自带人去抄黄明堂的家,把曾生等一批在黄明堂学旅寄宿的同学抓走,投进了监狱。
在监狱的墙上,曾生看到许多共产党人写的革命标语、口号和诗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共产主义一定要在中国实现!""中国共产党万岁!"等等。他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党存在。他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未来只能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此次,曾生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和信仰。出狱后,曾生就留心打听有关共产党的消息,注意阅读共产党和进步的书刊,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主张。
'''在广州参加"一二·九"运动'''
"[[ 一二·九]]"运动时,曾生担任广州市学生抗敌联合会主席,带领学生、市民二万余人游行示威,当游行队伍到省教育厅请愿时,省教育厅不见人影,同学们一怒之下,捣毁了压制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教育厅。有的同学拆下了广东[[ 省教育厅]] 的牌子,当作胜利品扛回了[[ 中山大学]] 操场。这是一次由中山大学学生发起组织的广州"一二·九"抗日示威大游行,影响甚大。直到1948年,曾生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还对他说:"你们打了不准抗日的教育厅,打得好!"但因为此事,"南天王"[[ 陈济棠]] 大为震怒下令通缉,中山大学也停止了曾生的学籍。曾生一个晚上要换几个宿舍睡觉,后来在中山大学中青支部的帮助下,曾生只得跑到香港"避风头"。他在"日本皇后号"邮轮上当听电铃的"走钟仔",照顾旅客洗澡,筹办"余闲乐社"组织爱国海员,宣传抗日募捐钱物。
1936年9月,[[ 中山大学]] 中青支部通知曾生,陈济棠垮台了,对他的通通缉令也解除了,要曾生尽快回校复学,并解决入党问题
[[File:曾生22.jpg|缩略图]]
 1942年,曾生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1943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接连收复失地,威震南粤。东江纵队八年抗战,歼敌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000人,曾生成为我党在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1945年8月15日,曾生被[[朱德]]总司令指定为华南抗日纵队代表,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曾生为东江纵队和华南[[ 敌后抗日根据地]] 的创建和发展,为发展华南敌后抗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建设广东鞠躬尽瘁'''
1946年,按照军调部的协议,曾生率东江纵队2583人乘美国军舰至烟台。曾生部到达烟台后,编成一个团,曾生率大部分干部去华东军政大学学习,曾生任副校长。1947年,曾生率所部编入渤海[[ 军区]] ,任[[ 副司令员]] 。同年,成立两广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全纵4000余人。为什么叫"两广纵队"?因为该纵是由曾生部的广东人和在[[ 莱芜战役]] 国民党军广西籍的俘虏和山东翻身农民组成。两广纵队参加了华东战场的豫东、济南和淮海等重要战役,出色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1949年,两广纵队转隶四野指挥,曾生将现有部队编为一个师,另派出一个师的干部架子,接受北京和平解放时起义的国民党[[ 何宝松]] 师6000人。
曾生在赴京汇报的路上,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问:"你就是在广东打教育厅那个曾生吗?"曾生答:"是。"[[ 毛泽东]] 赞赏说:"打得好!"毛泽东鼓励曾生:"你这回又增加了部队,要为解放华南再立新功!" 毛泽东考问曾生:"你知道你们广东是什么时候开化的吗?"曾生一时语塞。毛泽东说:"你们广东开化很早,[[ 秦始皇]] 时代,广东就是秦朝管辖的地方。河北人[[ 赵佗]] 在广东做官,他对地方治理不错,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他乘机扩占了[[ 粤西]] 、海南岛等地方,自立为王。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派人去见他,他表示臣服,接受汉朝的管理。"
1949年9月曾生和[[ 雷经天、尹林平]] 一起,指挥由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组成的解放[[ 广东战役]] 的南路军,胜利完成了解放广东战役一翼的任务,对解放广东全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广州解放后,曾生先后担任广东[[ 军区]] 副司令员兼珠江军分区司令员、[[ 政委,中共]] 珠江地委书记、华南分局委员。1952年上半年任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 中南军区]] 赴朝实习团团长,率团参加抗美援朝,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副[[ 军长]] 。1952年,[[ 叶剑英]] 调回北京工作,[[ 黄永胜]] 任华南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知道曾生与黄永胜不和,于是将曾生推荐给海军司令员[[ 萧劲光]] ,萧劲光安排曾生到[[ 军事学院]] 海军系学习。
1955年曾生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解放勋章]] 。1956年7月,曾生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先后担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党委委员、[[ 南海]] 舰队第一副司令员、中共广东省委[[ 常委]] 、广州市委第二书记、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长、广州军分区第一政委、广州[[ 警备区]] 第一政委等职务,为南海国防建设和广东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生遭受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67年,黄永胜派人将曾生押至北京,关在京郊一个部队里,1968年关入秦城监狱。曾生当时有两个罪名,一是"[[ 东江]] 纵队是叛徒、特务、土匪部队",二是编造曾生1966年访问日本时玩日妓而出卖海军情报。1973年曾生的女儿写信给周总理,1974年曾生始得出狱,因长期关押与世隔绝,思维和语言迟钝,以致见了[[ 亲人]] 连话都无法说出,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得以恢复。
1974年平反后,曾生先后任交通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顾问等职务。1982年当选为[[ 中共]]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一、二、三、四、五届[[ 全国人大]] 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 常委]] 会委员,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1981年,曾生71岁时退居二线。曾生晚年虽然体弱多病,仍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坚决拥护邓小平同志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拥护[[ 党的基本路线]] 和方针政策,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5年11月20日,曾生病逝于广州,骨灰安放在深圳烈士陵园,生前著有《曾生回忆录》。曾生为广东的解放和建设发展以及[[ 人民军队]] 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深圳人民的骄傲。
1945年8月15日,曾生被[[ 朱德]] 总司令指定为华南抗日纵队代表,接受在广东的日军投降。曾生为东江纵队和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为发展华南敌后抗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 作品 ==
== 荣誉 ==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ref>[https://www.taomingren.com/baike/15848   曾生 ],淘名人, 2020-12-21</ref>
== 评价 ==
[[ 邹韬奋]] 在离开白石龙前,为曾生题词留念--
保卫祖国 为民先锋
曾生大队长,以文士奋起,领导爱国青年组成[[ 游击队]] ,保卫祖国,驻军[[ 东江]] 。韬从文化游击队自港转移阵地,承蒙卫护,不胜感奋,敬书此奉赠,藉表谢忱。
韬奋 一九四二年一月廿日
词条标签: 1955年授衔 中国 ==参考来源==[[Category:革命家]] [[Category: 事人物 中国少将 人物 军事学家 开国少将 战争相关人物 技术员 人物]]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