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东岳庙(山东省泰安市东岳庙)

增加 4,89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A0a44c70-85ce-11e9-b5c4-d1d02c33124b.jpg| thumb | 300px | 右 | 东岳庙 <br> [https://www.meipian.cn/25qj1h9k 原圖鏈接]  ]] '''<big>东岳庙</big>''' ,旧称“东岳庙” 又叫 庙, 岱庙 。 始建于汉代, 位于泰安市 区北, 泰山南麓。 南北 长406 长405.7 ,东西 宽237 宽236.7 米,总面 积9.6万 积96000 平方米, ,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 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 代帝 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 举行 大典的地方。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这里保存了琳琅满目的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艺品,也有闪烁着华夏文明光华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历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经。更为珍贵的是还有184块历代碑刻和48块汉画像石,成为我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又是一座赏心悦目的古典园林。  == 岱庙碑林 ==<p style="text-indent:2em;">岱庙因历史久远,藏碑颇为丰富。现存历代碑刻300余通,林立而群,形制各异。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体现汉代隶书风格的“张迁 碑”、“衡方碑”;有晋代三大丰碑之一“孙夫人”碑;有形制特异的唐“双束碑”,以及宋至清历代重修岱庙的御制碑等。 以时代而论,自秦泰山刻石、汉衡方碑、张迁碑等,至现代名人题刻,时间跨度达二千余年。就碑之来源,一是岱庙原有的,二是由庙外迁入的。从碑的内容看,有 封禅 告祭、庙宇创建重修、文人题诗吟岱等,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故有岱庙碑林之称。<ref>[https://www.meipian.cn/25qj1h9k 泰安---东岳庙(岱庙),美篇 2019-06-03] </ref>  == 汉柏院 ==<p style="text-indent:2em;">汉柏院位于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 <p style="text-indent:2em;">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院内存历代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 东御座 ==<p style="text-indent:2em;">东御座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 <p style="text-indent:2em;">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 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  == 天贶殿 ==<p style="text-indent:2em;">天贶(音况,赏赐意)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 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 <p style="text-indent:2em;">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天贶殿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面积近970平方米,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重檐八角,斗拱飞翘,上覆黄琉璃瓦,檐间悬挂“宋天贶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红明柱,柱上有普柏枋 祭祀 斗拱,外槽均单翘重昂三跳拱,内槽殿顶为四个复斗式藻井,余为方形平棋天花板。殿内供奉 泰山神 即东岳大帝。民间传说此神即黄飞虎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屡树战功 武将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命他总管天 人间的吉凶祸福。 == 铜亭 == <p style="text-indent:2em;">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铸造,铜质,原置于泰山顶碧霞祠内,内奉碧霞元君。亭为仿木结构,设计巧妙、工艺精湛。   == 唐槐院 ==<p style="text-indent:2em;">唐槐院位于岱庙西,与东侧的汉柏院相对。原有延禧殿,旧称延禧殿院,清末时殿废,因院内有唐槐而名唐槐院。 <p style="text-indent:2em;">原树高大茂盛,蔽荫亩许,民国年间枯死。1952年在枯槐内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称“唐槐抱子”。树下有明万历年间甘一骥书“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间张鹏翮题《唐槐诗》碑。西树立有清乾隆帝亲笔题刻:“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院内遍植槐树,春夏之际,满院飘香。百碑墙、古槐荫山、槐香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盆景,别有一番情境 。 东岳庙,创建历史悠久,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唐开元十三年(725)进行增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据《重修泰岳庙记碑》所载,时有“殿、寝、堂、阖、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筑被毁,元时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庙内大部分建筑遭到焚毁,清代再次修缮。岱 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 万千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 煌
东岳庙,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 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 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4,0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