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刘乃和

移除 4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刘乃和是中国女界精英,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妇女史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文章。不仅写了广为人知的古代女界人物,如中国最早的[[女史学家]]班昭和东汉才女蔡文姬等:也评述了鲜为人知的唐代农民起义女领袖[[文佳皇帝陈硕真]]、能诗善咏的女道士[[鱼玄机]],以及清代光彩照人的弹词女诗人[[陈端生]]等;撰着了《中国古代妇女的教育、地位、奉献》等很有学术分量的论文;还整理了清代杰出的女天文学家、女才子[[王贞仪]]的文集《德风亭集》。并且主编过一部妇女辞典和妇女史资料汇编,请[[中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题写了书名,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付印,这是刘乃和深以为憾的一件事。除自己研究外,刘乃和还大声呼吁全社会重视妇女史的研究。早在1984年,刘乃和就撰文指出:"占中华民族人口半数的妇女.在历史上是做过重大贡献的,其成就是不可泯灭的。但妇女事迹,则因散见各书,多不为史家注意。写通史、专着,也未注意对[[妇女历史的探索]],史书无专章,论述少专着,这是很不应当,也是很不公平的。今之治史者应有意识地更多地重视古代妇女史的研究,以补过去的遗漏和不足,这是史学研究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个课题。"(《要重视古代妇女史的研究》,载《[[光明日报]]》1984年10月3日)
现在妇女史研究蓬勃开展,渐为社会重视,许多研究妇女史的作者都尊刘乃和为元老。尽管刘乃和抱着"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态度,不以元老自居,实则当之无愧。《光明日报》1993年8月10日发表刘乃和《探骊巾帼史,屈指二十年》一文加的[[编者按]]所说:"建国以来,女性研究长期只限于妇联系统,至80年代初,才逐步进入学术领域。一位学者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2期)中回顾这段进程时说:'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最早呼吁研究中国妇女史的,应属史学界的[[老前辈]]刘乃和先生。'"1991年刘乃和先生与侯孚允先生书信1991年刘乃和先生与侯孚允先生书信
刘乃和作为学界前辈,受到广大学者的尊重,问学、求序、索文者络绎不绝,她还承担了大量社会工作,因而有写不完的回信,偿不完的文债,开不完的讨论会。即使如此,自己的学术研究仍然取得突出成就.这与她加倍的勤奋分不开。刘乃和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节假日,"她曾说过:我是把别人每天遛弯、聊天、打太极拳的工夫都用来工作了。勤奋的确是出名的,用'手不释卷'已经不足以形容。她的案头上永远摆满了打开的书籍资料,书房内所有家具的大小平面上都摞放着书。先生每天晚上很晚才睡,为了赶稿子,有时还要熬夜。但是无论睡得多晚,早上都是四五点钟就起床,往往是别人都还在睡觉时,她已经开始 [[ 一天的工作 ]] 了"( [[ 王明泽 ]] 《先生与我》)。
== 社会工作 ==
刘乃和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71年前主要协助陈垣工作;1971年陈老逝世后,全身心教书育人,研究学术,还承担了繁重的社会工作。
刘乃和在陈垣身边学习和工作三十多年,始终把照顾、帮助陈老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特别是院系调整后,陈老任 [[ 北京师范大学 ]] 校长,组织上派刘乃和做他的专职秘书,而其时陈老已年逾古稀,因此除了帮助陈老的行政工作和学术研究外,每天照顾陈老的日常生活起居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刘乃和的工作。为了照顾陈老,刘乃和放弃了家庭的天伦之乐,即使是逢年过节都同陈老在一起,却没有在自己家里度过一次新年除夕。对于刘乃和的无私关照,陈老非常感动,曾说过"今生得一知己则无憾事"的话。后来又多次动情地对刘乃和说:"没有你,我活不到这么大岁数!"
陈垣除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外,还兼任 [[ 中国科学院 ]] 史学二所所长和中国人大常委等职,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都非常繁重,作为助手,刘乃和承担了其中绝大部分工作。陈老的许多讲话、文章都由刘乃和起草,她还经常仿陈老笔迹书写墨笔条幅,以满足社会各界之索求。这在北京师范大学已是 [[ 公开的秘密 ]] ,但刘乃和从不自我夸耀。
陈老在世时,刘乃和的工作是随着陈老的时间表运转,1971年之后,刘乃和就可以自主安排时间了。凭着刘乃和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力,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集中精力,潜心治学,一定能独树一帜,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但她为了祖国文化教育建设这个大事业,把个人的名和利一概抛在了脑后,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李修生教授所说:"她搞学术工作绝少个人的目的,她有自己准备研究的课题,但当有学术组织和个人请她为一个项目的计划、一部书、一篇文章提意见时,无论是给她一个顾问的名义,或无任何名义,她都会全力以赴地开始工作,为别人的书或文章查材料,核对原文。有时她写出的意见书,比她看的文章还长。"(李修生《忆刘乃和先生》)
刘乃和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后,刘乃和又为新时期的 [[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做出了突出贡献。"1979年,刘乃和参与发起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并先后担任副会长、会长。近二十年间,她不顾腰腿疼痛.和学会会员一起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发掘地方历史文献,研讨乡邦历史文化,推动了当地的 [[ 精神文明建设 ]] 。尤其是1989年任会长和《 [[ 历史文献研究 ]] 》主编以来,刘乃和更是殚精竭虑,为使学会成为国内外颇具声望的一流学术团体而废寝忘食,辛苦操劳。近十年来,她带领学会全体会员辗转祖国各地,先后在上海嘉定、广东汕头、陕西西安、 [[ 内蒙古呼和浩特 ]] 、四川南充、 [[ 河南驻马店 ]] 、贵州贵阳、江西乐平、江苏苏州等地开展以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活动在各地引起了深入、持久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 主要著作 ==
刘乃和在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妇女史研究等领域创获良多,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呼吁研究中国妇女史的第一人。她撰有《励耘承学录》、《历史文献研究论丛》等著作;主编《<册府元龟>新探》、《<资治通鉴>论丛》、《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迁和<史记>》、《历史文献与民族文化》、《中原文化与传统文化》、《太湖文化研究》等论集,另撰有《陈垣年谱》和《陈垣评传》两部书稿(未及完成)。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