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苏良嗣

增加 4,45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苏良嗣| 图像 =[[File:苏良嗣.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p/20101203/bki-20101203131545-1876504399.jpg 原图链接]]]| 图像说明 = '''<big></big>'''| 出生日期 = | 国籍 = | 籍贯 = | 职业 = | 母校 = | 研究领域 = }}'''苏良嗣'''(606年-690年),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 苏良嗣出身 武功苏氏 是西汉名将苏建的后裔,因 早年以 门荫入仕, 是唐朝名臣。担 周王府司马、 洛州长史、冀州刺 史、荆州长 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 等职。他在武后摄政时拜相,担任纳言,封温国公,后升任文昌左相 同凤阁鸾台三品。 载初元年(690年),苏良嗣进拜特进,后遭到 宰相 韦方质的攀诬。武则天虽未相信,但他年事已高,竟因此惊惧而死,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中宗年间又赠司空。==人物生平==苏良嗣早年曾任周王府司马,常对周王李哲的不法行为进行诤谏,深受李哲敬畏。当时,王府属官多不称职。苏良嗣则遵循法度,对他们加以约束,受到唐高宗的赞赏。后历任洛州长史、冀州刺史 荆州长史。 永淳元年(682年),苏良嗣由岐州刺史调任雍州长史。 当时,关中饥荒,百姓相食,盗贼横行。苏良嗣为政严明,凡有盗贼作案必能在三日之内将其擒获。 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临朝听制,擢升苏良嗣为工部尚书。 垂拱元年(685年),苏良嗣拜相,担任 纳言 ,封温国公,并出任西京留守。当时,尚方监裴匪躬负责管理京苑,建议贩卖禁苑中的蔬果为朝廷谋利。苏良嗣对此加以拒绝,并引用春秋时期鲁国相国公仪休的典故,指出朝廷不宜和农民争利。 垂拱二年(686年),苏良嗣被召回东都洛阳,升任文昌左相 同凤阁鸾台三品。 载初元年(690年),苏良嗣被罢去 文昌左相 之职,加拜 特进 、同 ,仍授凤阁鸾台 三品 等职  景龙元年(707年),唐中宗恢复苏良嗣官爵,再次追赠他为司空 并允许其孙苏务玄袭 爵温国公。 ==主要成就==苏良嗣担任王府司马,遵循法度,约束王府属官,匡谏周王李哲;担任雍州长史,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治下发生案件,必能三日破案,被号为神明。他数次劝谏皇帝,反对劳逸扰民,反对"与民争利",抑制宦官的滥权行为。 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为唐朝开国以来"名迹崇高,功效明著"的 相韦 臣评定等级,苏良嗣被定为上等。 ==轶事典故==苏良嗣曾因连襟贪赃连累而贬官。妻妹前去道歉,他毫无愠色,道:"官职调动乃是常事,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 唐高宗曾派宦官到长江沿岸采办奇异竹木,打算移植到御苑中。这些宦官征用船只运竹,到处恣行暴虐,结果在荆州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上疏进谏道:"为取得远 质遭 奇异物品,骚扰沿途百姓,恐怕不是圣人爱护百姓的本意。小人擅自耍弄威权,也有损皇帝圣明。"唐高宗对武则天道:"我约束不严,果然被苏良嗣责怪。"于是抚慰苏良嗣,让 人陷害 将竹子全部投入江中。 荆州有一座河东寺 因与 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河东王萧誉所兴建。 苏良嗣不 知河东寺得名于河东王,道:"江汉之间怎能称为河东?"他上奏皇帝 故而诬陷是 将河东寺改名。时人都认为 指使 学问不够,加以鄙薄。 苏良嗣担任宰相时,曾在朝堂遇到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拽住薛怀义 尽管 扇其耳光。 武则天 得知后,告诫薛怀义道:"你应该从北门出入,南衙是宰相往来之地,你 要去冒犯。" 韦安石早年曾任雍州乾封县县尉,深得长史苏良嗣器重,后升任雍州司兵参军。苏良嗣担任宰 后,对韦安石道:"大才须当大用,岂能徒劳于州县。"他在武则天面前举荐韦安石,将其擢升为膳部员外郎。 ==人物评价==晁补之:高宗非纳谏之主,而良嗣之名亦未 于朝廷也。至囚王人而罢夺其所求 高宗慰勉之不暇,此事君臣皆可贤,近古所未有也。(《旧唐书杂论·苏良嗣囚采竹宦者》) 王夫之:武、韦之世,杀君子而不蔓引其类,故斩艾虽憯,而陈子昂、苏安恒、李邕、宋务光、 苏良嗣 还是惊惧 之流,犹得抒悃昌言 无所诎;乃至守正不阿、效忠不贰如狄仁杰、宋璟、李日知、徐有功、李昭德 皆列上位而 年85岁 伸其志。 ==家庭成员==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益 苏良嗣出身于武功苏氏,是西汉名将苏建的二十四世裔孙。 祖父苏振,仕后周为宕 都督、司空等 刺史 ==史籍记载==《旧唐书·卷七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