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蓬莱松的繁殖方法

增加 4,54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蓬莱松的繁殖方法</big>'''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蓬莱松(学名:Asparagus retrofractus L.)别名绣球松、水松、松叶文竹、松叶天门冬、松竹草等,为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多年生灌木状草本。
蓬莱松株高30-150cm,茎直立或稍铺散,木质化呈灌木状。具白色肥大肉质根。
 
植株具大量丛生茎,多分枝;茎灰白色,基部木质化;小枝纤细,叶呈短松针状,簇生成团,极似五针松叶。新叶嫩绿色,老叶深绿色。花淡红色至白色,有香气,花期7—8月,浆果黑色。
 
== 基本信息 ==
[[File: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jpg | thumb | 300px | left | 王子 Prince 2007年在超級盃的經典演出 <br> [https://ysolife.com/prince-rogers-nelson/ 原圖鏈接] ]]
中文名:蓬莱松
 
别 名:绣球松、水松、松叶文竹、松叶天门冬等
 
拉丁学名:Asparagus retrofractus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天门冬目
 
科:天门冬科
 
属:天门冬属
 
种:蓬莱松
 
分布区域:原产南非纳塔尔,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 形态特征 ==
 
蓬莱松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株直立,高30~60cm,具小块根,多分枝,茎丛生。叶鳞片状或刺状,新叶鲜绿色。花淡红色,花期7~8月。株高1.5m左右,茎直立或稍铺散,木质化呈灌木状。具白色肥大肉质根。小枝纤细,叶呈短松针状,簇生成团,极似[[五针松叶]].新叶翠绿色,老叶深绿色。花白色,浆果黑色。具小块根,有无数丛生茎,多分枝,灰白色,基部木质化,叶片状或刺状。新叶鲜绿色,老叶白粉状。叶状体扁线形,丛生,呈球形,着生于木质化分枝上,墨绿色。花淡红色至白色,有香气,花期7—8月。
 
== 生长环境 ==
 
蓬莱松喜温暖、湿润和荫蔽环境。生长适温20~30℃,越冬温度需在3℃以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强光长时间暴晒和高温,不耐干旱和积水。生长适温为20-25℃;冬季温度不低于10℃,低于5℃,则易受冻;夏季高温超过35℃,生长停止,叶状茎发黄。以疏松、肥沃的腐叶土为好。 [
 
== 繁殖方法 ==
 
1、播种繁殖
 
在使用播种繁殖时,需要选择较为饱满且健康的种子,并且因为它的种子外皮比较厚实,需要将其放入温水中浸泡48~72小时左右,等到种子吸收水分略显膨胀后再取出放在阴凉处晾干。这样可以起到催芽的作用。
 
种子晾干之后再将其与消石灰混合搅拌, 等种子表皮出现干裂之后才可用于播种。用于播种过的土壤最好是略微偏酸性的土壤,且排水较好,土壤肥沃,再将种子埋入土壤2~5厘米内即可。
 
2、分株繁殖
 
很多人都想知道蓬莱松的繁殖方法有哪些,分株繁殖便是最为简单且方便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最好是选择在春末夏初时进行,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水对于蓬莱松分株的生长是极为有利的。
 
将蓬莱松分株时需要先将植株从盆内取出,再切下一些地下根,且每根地下根上面有3~5个小分支,但切记要小心切取,不要对主根造成伤害。再将切好的地下根放到准备好的土壤内培育即可。<ref>[https://www.shancaoxiang.com/fanzhi/20200908207827.html 蓬莱松的繁殖方法,分株繁殖需切取丛根,山草香2020-09-08] </ref>
 
== 注意事项 ==
 
夏季,当温度超过35℃时,蓬莱松会停止生长,并且表现为叶片发黄,此时需及时做好遮荫工作,避免强光曝晒,并且常常给植株喷水,保持植株的翠绿和美观。
 
蓬莱松盆栽的换盆工作一般在2-3年后于春季进行,同时剪除过密株和长枝等,以利于其通风透光。生长期还要注意随时剪除枯枝、病枝等,保持株形的匀称美观。
 
蓬莱松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红蜘蛛]]和[[介壳虫]]危害,注意及时喷药进行防治。<ref>[https://www.huabaike.com/jtyh/8385.html 蓬莱松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花百科2017-04-20] </ref>
 
 
== 相关视频 ==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center></center>
{{#iDisplay:m01715s89u7|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10,7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