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

增加 10,41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br><img src="https://web.dcsh.tp…”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br><img src="https://web.dcsh.tp.edu.tw/sites/default/files/page/2014/05/10484/1404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eb.dcsh.tp.edu.tw/offices 圖片來自dcsh]</small>
|}

'''臺北市立大直高級中學'''({{Lang-en|Taipei Municipal Dazhi Senior High School}}),簡稱'''大直高中''',前身為大直國中,設立於1963年,是1990年代[[臺北市]]由[[國民中學]]升格成[[高級中學]]的學校之一。

==簡史==
* 1932年日本政府為訓練臺灣人參加日本海軍,在現址西南角鄰接基隆河處興建倉庫型建築,設立水兵訓練所。
* 1963年國民政府將[[台灣省訓練團]]原址,改設立為台北市立大直初級中學,招收[[國民學校]]畢業之學生。
* 1968年8月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前,維持男女兼招的辦學模式,而後改制為台北市立大直國民中學,改為專收男生,當年也曾為[[台北市]]南區[[初中聯考]]的明星學校。同年,並於[[大直]]地區成立[[北安國民中學]],自此,大直國中便專招國小畢業之男學生,而[[北安國中]]則專招女生,此現象大致維持到1991年才兼收女生,在2004年以前,大直高中大部分的女廁,甚至還有以前男校時代遺留之小便斗。
* 1997年8月,[[余霖]]校長成立大直高級中學籌備處,更於1998年正式升格成大直高級中學,國高中兼收,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校風及特色==
=== 特色簡介 ===
大直高中以「新高中、小大學」自詡,所開辦的課程較傳統高中多元。除鼓勵普通班學生參與類似[[資優班]]之[[專題研究]],亦有如學術餐會、科學週、八年級[[啦啦隊]]競賽等多元課程與活動。

==學校環境==
大直高中座落於[[大直]]地區,正門於[[北安路 (台北市)|北安路]],後門於[[明水路]],兩側緊鄰[[大直橋]]及[[北安國中]],四周為軍事要地,如[[中華民國國防部]]([[三軍大學]]舊址)、[[軍官語言學校]]、[[國防部海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憲兵]]自強堡營區及新落成之[[國防部空軍司令部|空軍司令部]]與海基會辦公處等,不遠處為[[實踐大學]]、[[大直國小]]、[[永安國小]]等教育機構,[[大直橋]]旁則有[[大直市場]]。校內環境部分,大門左側為荷花池,右側為學生活動中心,前方黃色建築物為教學大樓,依序為一棟、二棟、三棟。靠近後門側為操場(200[[公尺]])、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操場中央之草皮為足球場,花費八十萬餘。靠近[[北安國中]]側之兩棟建築,具有火箭造型者為科學館,為大部分之自然學科實驗室、音樂教室、表演藝術教室、童軍教室之所在,樓高四層,曾美化重整,一百學年度校方證實科學館為海砂屋,近年做出處置決定,進行擴柱等;另一棟五層樓之建築為迎曦館(命名原因 : 其面向東方),為電腦教室、網路管理中心、設備組、視聽教室、生活科技教室、美術教室所在。總校地三萬餘平方公尺。

==學校象徵==

=== 校徽 ===
* [[鵬]],該校標語為「大鵬展翅,直上雲霄」,其來由為《莊子‧逍遙遊》中,曾提及一則寓言,說到北冥有隻鯤魚,當牠順勢蛻變成大鵬鳥時,能夠振其宛若天邊雲彩般的巨翅,鼓動海風,水擊三千里,順著風飛上九萬里之雲霄,以達到極遠的南冥。無論是鯤或鵬的悠然自適,皆能各順勢其性,以達到逍遙的境界。
* [[藍色]],取自該校高中制式運動服

===學校===
'''学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学]]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幼童|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ref>{{cite web |url=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title=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ublisher=Open Digital Archive |access-date=15 May 2014 |archive-date=2016-04-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4015817/https://oda.hio.no/jspui/bitstream/10642/888/2/802941.pdf |dead-url=no }}</ref>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訓|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自學|在家學校]]和[[線上學習|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 歷史 ==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ref>{{Cite web|url=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title=History of the School|website=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language=en|access-date=2019-07-27|trans-title=校史|archive-date=2019-07-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27070256/https://www.kings-school.co.uk/about/history/|dead-url=no}}</ref>;而[[中国历史|中国]]最早的學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 學校教育的目的 ==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是[[統治階級]]培養[[貴族|下一代]][[品格教育|品格]]、[[雅乐|禮樂]]、[[閱讀|讀]][[寫作|寫]]和[[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 常見的分級 ==
[[欧洲]]的一些地区,[[文理中学|高级中学]]({{lang-en|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学)和[[中学]]。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在[[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級中學|高中]]、[[學院]]、[[大學]]及[[研究生院]]。在[[美國]],从幼稚園到[[高級中學|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 常見的分類 ==
在[[英國]]及[[北美洲|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 批评與替代 ==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学。

== 動物學校 ==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 現代學校 ==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 校園設施 ==
* [[教室]]
* [[禮堂]]
* [[自修室]](可能和圖書館併設)
* [[图书馆]]及閱讀角
* [[體育館]]及[[操場]]
* [[電腦教室]]及語言教育室
* [[实验室]]
* [[办公室]]([[校长]]室、教員室、總務部及校務處)
* [[會議室]]
* [[校工]]([[交流生]])[[宿舍]]
* [[學生輔導室]]
* [[天台]][[花園]]
* [[福利社]]

== 參見 ==
等級分類
* [[初等教育]]
* [[成人教育]]
* [[課程]]
* [[補習班]]
* [[家庭教育]]
* [[義務教育]]
學校分類
* [[私立學校]]
* [[寄宿學校]]
* [[預科學校]]
* [[音樂學院]]
* [[语言学校]]
* [[鄉校]]
學校組成
* [[校園]]
* [[校車]]
* [[校友]]
* [[校友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中小學]]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