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杨荫榆

移除 1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评价
杨荫榆就这样壮烈地死了。她的死令人深思,令人深省。
== 人物评价 ==
作为一名中国文人,一个弱女子,杨荫榆不畏强暴,面对凶残的日本兵,竟敢孤身入虎穴,大义凛然地斥责敌酋,谴责日军暴行,实乃不屈于外族侵略者的壮烈之举,令人钦佩。她的这一行为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慷慨孤怀,颠危不惑;遑恤身家,唯念邦国,是旧知识分子在国难期间觉醒并为国捐躯的杰出人物!”
鲁迅先生曾对她定过性:她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
但也有人对此不平。女作家苏雪林曾经说:“她(杨荫榆)原是已故某文学大师(鲁迅)的对头,而某大师钦定的罪案是从来没人敢翻的。”这话也对也不对,随着时代的迁移,可以对杨荫榆作出公正的评价了。
综观杨荫榆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女子。她挣扎出不幸的婚姻,走出封建家庭,通过半生的奋斗,获得了事业的成功,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她一生服务于女子教育,曾经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但后来被自己的学生所抛弃。在女师大风潮中,杨荫榆在理念付之于实践的过程中,和中国实际的脱节,于是一切都走了样。在她的晚年,她给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壮烈的句号,为自己人生作了最后的注脚。
如果一场运动需要涉世未深的学生去推动,把祖国的未来推到斗争的前沿,这本来就不是恰当的事情。因为学生拥有热情,但同样容易被人利用。这应该是成年人的事情,当成年人懦弱的无法走上街头,却要学生来做这些事情。作为学生的监护者,杨荫榆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1,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