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祚的著作有四部收录于《四库全书》,另有个别著作收入在《清朝文献通考》中。664年,薛凤祚将其一生研究成果汇集为《天学会通》80卷,刊行于世。《清史稿·艺文志》将该书分著为正集、考验、致用三大部分。
==探索经历==
薛凤祚少时随魏文魁学习中国历算。后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在南京结识波兰传教士穆尼阁,随他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顺治九年(1652)前后,薛凤祚至南京,拜波兰传教士穆尼阁(Smogulecki)为师,从事天文、历法学和算学研究,学习西方新法。穆尼阁博学多才,具有丰富的天文、数学知识,在物理、化学方面也颇有造诣,为第一个在中国传播哥白尼《天体运行论》者。薛凤祚与穆尼阁合作,介绍翻译西方科学,协同翻译西方天文历算著作《天步真原》。
《历学会通》内容涉及天文﹑数学﹑医药﹑物理﹑水利﹑火器等。主要是介绍天文学和数学。天文部分有太阳太阴诸行法原、木星﹑火星﹑土星经行法原、交蚀法原、历年甲子、求岁实、五星高行、交蚀表、经侵行签、西域回回术、西域表、今西法选要、今法表等。书中既翻译介绍了欧洲天文学和阿拉伯天文学,也有中国传统的方法,力求将中西回各法融会贯通。他是继《崇祯历书》之后最先系统介绍按第谷体系计算太阳﹑月亮﹑行星﹑交蚀等方法的天文学家。在计算中首次引进了对数﹑三角函数对数。将西方的六十进位制改成十进位制,重新编制三角函数对数表,还介绍了一至二万的常用对数表。薛凤祚所著《历学会通》的数学部分主要是传自穆尼阁的《比例对数表》、《比例四线新表》和《三角算法》等各一卷。《比例对数表》和《比例四线新表》分别给出了1-20000的六位对数表和六位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对数表。书中把"对数"称为"比例数"或"假数",并简单解释了把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的道理。这是对数方法在中国的首次介绍。《三角算法》中所介绍的平面三角与球面三角法比《崇祯历书》介绍得更完整。如平面三角中包含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和半角定理等,且多是运用三角函数的对数进行计算。球面三角中增加半角公式、半弧公式、达朗贝尔公式和纳皮尔公式等。除正弦、余弦定理外,还有半角公式、半弧公式等。该书还包括力学、水利、乐律、医学等内容,所载知识在当时都较为新颖。
薛凤祚综合整理介绍了中、西、回(阿拉伯)天文学。他的求岁时》两书,对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黄道、赤道的夹角,都作了深入地研究和详尽地阐述。他经过实地观测和精密地计算,求出的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的时间,较现在举世公认的时间仅差13分37秒。另外,他还测定出太阳并不是西方天文学家所说的"恒星",而是每年以52秒的速度运行着的自转的恒星。他对"回历","木、火、土"三星的运行规律,也都有深入地研究和精辟的见解。在天文理论的研究中,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第谷体系"(第谷·布拉赫1546-1601,丹麦天文学家)。
==人物影响==
薛凤祚是一位勤奋好学、严谨务实、有重大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他综合、整理、介绍了中、西、回(阿拉伯)的天文学,例如他的《太阴太阳诸行法原》和《求岁时》两书,对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规律,黄道、赤道的夹角,都经过了实地观测和精密计算,他求出的地球绕太阳一周常要的时间,较现在公认的时间仅差13分37秒;对"恒星"太阳也测出其自转速度;对回历的木、火、土三星的运行规律,也有深入地研究和精辟的见解。另外数学方面的《比例对数表》12卷,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对数"专著。此书首次介绍了对数的求法、原理,编制了一至二万的常用对数表,并计算到小数第六位。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称其书是"中国最早的对数表及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