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郁贤皓

增加 756 位元組, 5 年前
系列著作
李民《李白新论》序(《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47) 天姥山记(《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与天姥国际 会议专辑)</p><p style="text-indent:2em;">(48) 《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序(《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 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49) 李白绝句漫谈(《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p><p style="text-indent:2em;">(50) 李白诗的辑佚与辨伪(与尹楚彬合作)(《唐研究》3卷,1997)</p><p style="text-indent:2em;">(51) 近百年来李白生平研究述评(《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52) 从《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想到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 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53) 李白的潇湘之情探微(《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54) 安史之乱初期李白行踪新考订(《文史》55辑,2001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55) 《李白诗魂系青山》序(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56) 《李白安徽诗文校笺》序(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57) 李子龙《李白诗文遗迹释考》序(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58) 吕华明《李白新考论》序(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学术论文</p><p style="text-indent:2em;">(59) 必须用批判的态度对柳永的词重新估价(《光明日报?文学遗产 》1960年7月17日)</p><p style="text-indent:2em;">(60) 略论《诗经》中的奴隶文学(《语文学习》1978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61) 古典诗词艺术辩证法札记(《南京文艺》1978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62) 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文史知识》1983年1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63) 高适研究的可喜成果--评周勋初《高适年谱》(《文学评论》 1984年5期)</p><p style="text-indent:2em;">(64) 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唐诗探胜》,中州出版社1984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65) 研究古典文学必须了解多方面知识(《祝你成才》1984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66)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二)(《湘谭师院学报》1986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67)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四)(《湘潭师院学报》1986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68) 《全唐诗》作者小传正补(续)(《南京师大学报》1991年l期)</p><p style="text-indent:2em;">(69) 苏颋事迹考(《唐代文学研究》2辑)</p><p style="text-indent:2em;">(70) 宋之问事迹与交游五题考辨(《文学遗产》1993年l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l) 从令狐梅墓志看李德裕与晚唐党争(《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l辑 )</p><p style="text-indent:2em;">(72) 苏颋年谱(《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辑)</p><p style="text-indent:2em;">(73) 兰州刺史考(《兰州学刊1984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4) 劳格《杭州刺史考》补正(《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l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5) "玄黓"、"涒滩"是何年?(《古典文学知识》1987年l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6) 论唐代文史的微观综合研究(《周秦汉唐考古与文化国际学术会 议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77) 《元和姓纂四校记》斠正(与陶敏合作)(《文教资料》1989年5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78) 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和陵号(《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l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9) 帝王后宫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0) 从"变徴之声"和"律中无射"谈起(《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1) 古代刑法琐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l期)v82、和亲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3) 历代宦官弄权杂谈(《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5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4) 论"二重证据法"在唐代文学研究中的运用(《江海学刊》1993年 5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5)《元和姓纂》整理记感(中华书局《书品》1994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6) 唐代诗人与浙东山水(《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学林出版社 1994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87) 在微观考证基础上建立宏观理论体系的佳作--评邓小军《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杜甫研究学刊》1995年 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8) 中国唐代文学当代研究述评(《南京师大学报》1995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9) 读《程千帆选集》(《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5年10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0)《全唐诗》研究最突出的成果--评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 湘潭师院学报》1997年2期)</p>
[[File:539290a7N4b6fbcce.jpg|缩略图|left|[http://img10.360buyimg.com/n1/jfs/t196/70/634847965/28276/7df967ef/539290a7N4b6fbcce.jpg 原图链接][https://www.jd.com/?d 来自京东]]]
</p><p style="text-indent:2em;">(91) 神话学和宗教学研究的新突破(《江海学刊》1998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2) 开创庾信研究新局面的力作(中华书局《书品》199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3) 孙立《论词的审美特性》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94) 刘尊明《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95) 朱祟才《词话学》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96) 程杰《北宋诗文革新研究》序(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97) 张采民《隋唐之际诗歌之演进》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98) 鲁同群《庾信传论》序(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99) 周建江《北朝文学史》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100 ) 王青《汉代宗教与神话研究》序(台湾洪业出版公司1998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10l ) 《奚柳芳史地论丛》序(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102 ) 潘百齐《唐诗抒情艺术研究》序(南京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103 ) 陈泳超《尧舜传说研究》序(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104 ) 《郑虔资料汇编》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105 ) 李子龙《采石话源》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106 ) 李子龙《采石揽胜》序(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其它类 文章''' </p><p style="text-indent:2em;">(1) 道德文章皆吾师--介绍孙望教授(《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年 ) </p><p style="text-indent:2em;">(2) 我寻谪仙游天姥?剡中纪游(《风流一代》1985年10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3) 蛾眉亭记(《李白学刊》1989年1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4) 美国学界印象记(《扬子晚报》1995年11月28日l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5) 戚派艺术与南方传统文化积淀(《戚雅仙表演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6) 我与唐代文史(《学林春秋》三编上册,朝华出版社1999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7) 道德文章垂范后学时间生命奉献社会---孙望先生事迹简述(《学林往事》下,朝华出版杜2000年版) </p><p style="text-indent:2em;">(8) 静中见动(《青春》1979年12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9) 五次问鼎奥斯卡奖的影坛皇后(《祝您成才》1985年4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10) 好莱坞的长青树(《风流一代》1985年12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11) 越剧名伶戚雅仙(《风流一代》1987年2期) </p><p style="text-indent:2em;">(12) 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祝您成才》1988年3期)</p>
==参考文献==
[https://www.toutiao.com/i6290411695676326402/ 郁贤皓:一流的学问,一等的性情]
1,9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