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王母

增加 1,69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最初[[西王母]]有过一段短暂的司兵斗刑罚的职能,最初的怪物形象就是司天厉及五残,为掌管[[天灾]]、[[刑罚]]与[[杀戮]]之神<ref>《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0卷第1期 - 中国战争女神流源论》(辽宁师大学报编辑部, 2007)第86-87页。</ref>。在[[《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同样继承了司兵的职能,描写出西王母腰佩分景之劍这样威风凛凛的女战神形象,还有玉山主人的《[[雷峰塔奇传]]》中王母布天罗地网,手持[[斩妖剑欲斩偷盗仙丹的[[白娘子]]。从[[唐代]]开始西王母的战神职能被驾下的[[九天玄女]]取代,从王母差遣玄女授兵法给[[黄帝]]的故事就有所体现。
== 民间信仰 ==
王母而认为是[[天帝]]之母,其位阶與「[[東王木公]]」相對,故有稱東王公為天父、西王母為天母。其形象一步登天,从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开始逐渐转化为一位仪态万千、年可三十许的絕美貴妇,成为了尊贵的“西方天界之母后”。掌管着[[长生不老]]的仙药,同时还主宰着位于西方昆仑山上的蟠桃园。象征物是蟠桃和三足鸟。民间还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王母娘娘的圣诞日,届时王母娘娘要举行[[蟠桃会]],宴请各路大小神仙,群仙为其祝寿於[[瑶池]],又为长生不老的象征。她是天宫中地位最高也是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为女仙之首,并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专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与华北地区所尊奉的[[碧霞元君]]混同起来。
== 最初西 相关习俗 ==      蟠桃会 明清时代, 王母 娘娘在中国民间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响遍及整个中国。清朝北京竹枝词《都门杂咏》中 段短暂 首《蟠桃宫》曰:“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飏。”北京 司兵斗刑罚的职能 蟠桃宫本叫太平宫,在东便门内,宫内主祀王母娘娘 每年农历三月 三有著名 怪物形象就 蟠桃会,届时百戏竞演,热闹非凡。泰山王母池道观也 司天厉及 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240多名香客签名刻勒的《合山会碑》(现存王母池院内)载:“泰邑城东石碑庄有祭泰山之会,由来已久,饮和食德,咸获神庥,靡有缺遗矣。……会中人恐世远年湮之后,善事或有不继者,故于道光十 年挂匾王母之上 为掌管天灾 ……今又立石以志,以永建此会云。”港台同胞也不断向泰山王母池捐款维修 刑罚与杀戮 粉饰金身或刻碑送匾。王母娘娘 神<ref>《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0卷第1期 - 所以如此受到 中国 战争女神流源论 民间的信仰崇拜,是因为她有不死之药,能使人长生不老。   王母娘娘能使人长生不死之说甚早,据《穆天子传》记载,王母曾为周天子谣曰“将子无死”;《淮南子 (辽宁师大学报编辑部, 2007)第86-87页 讲:“羿请不死之药于王母” </ref>。在 汉晋时期成书的《汉武故事》和 《汉武帝内传》中 ,明知这个不死之药为“仙桃”(蟠桃)。此桃“大如鸭卵,形圆色青”,“桃味甘美,口有盈味”,“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此仙桃因与 西王母 同样继承了司兵的职能 有关,故有称之为“王母桃”者,如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华林园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里照彻 描写 得霜即熟。亦 西 昆仑山。一曰王母桃。”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十称:“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另外中国民间不仅认为 王母 腰佩分景 娘娘握有不死 劍这样威风凛凛的女战神形象 而且 有玉山主人 赐福、赐子、化险消灾。如汉焦延寿 的《[[雷峰塔奇传]] 焦氏易林 卷一载:“稷为尧使,西见王母。拜请百福,赐我善子。引船牵头,虽物无忧。王母善祷,祸不成灾。”也有说西 王母 布天罗地网 也掌握各种瘟疫戾气 手持斩妖剑欲斩偷盗仙丹 后期渐渐转移为泰山府君 神职 [[白娘子]5]  ②祀庙会 西王母(太真王母)庙会始于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农历三月二十,已传承了1043届 从[[唐 它是宋 ]]开始西 重修王母宫竣工庆典而形成的上层、民众参与的公祭、民祭 王母 和娱人活动为主题 战神职 民俗文化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礼仪、节庆和工艺、技 被驾 、商贸、饮食、文艺展销展演等诸多元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每逢庙会,泾川城区居民倾家出动,乡下农民成群结队涌向县城;豫、晋、陕、甘、宁各地客商和王母信众慕名参会。当日,回山上 人山人海,蔚为壮观,最多时达到十多万人。近20年来,每届王母庙会都有各国家 九天玄女取代 民俗研究者考察、采风,海内外华人 尤其是台湾同胞组成的声势浩大的 王母 差遣玄女授兵 朝圣团前来朝圣。庙会庆典活动主要有取水、 给黄帝 会、放河灯、演秦腔、唱小曲、舞神鞭以及剪纸、刺绣、小吃等展销。2009年,历经千年而不衰 故事就有所体现 王母庙会信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