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谢夷吾

移除 1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谢夷吾
| 圖像 = [[ |居中|250px|[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63287f06e44bc900.jpg 原圖鏈接]]]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25年
钜鹿为当时大郡,治理难度较大。因此,虽然刺史的职位高于太守,但汉章帝还是特地派遣时任[[荆州刺史]]的谢夷吾出任钜鹿太守,这应该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安排。此前,章帝曾亲自考察过谢夷吾的断事能力:隔分东、西两厢处置一县三百余事,夷吾竟"悉与上合"。这使汉章帝大为感叹,说是"[[诸州刺史]]尽如此者,朕不忧天下",并以此激励群臣,致使"恩化大行,百姓乐政"。谢夷吾临去钜鹿前,汉章帝还亲自接见,赐予车马剑带,并谆谆告诫:"钜鹿剧郡,旧为难治。以君有拨烦之才,故特授任,无毁前功!"
但谢夷吾偏偏就在钜鹿太守的任上栽了。《 [[ 后汉书 ]] 》称:"夷吾迁钜鹿太守,郡吏称善,省奢从约,事从清俭。"可见,他既不专断独行贪赃枉法,也不尸位素餐碌碌无为,更没有瞎指挥、穷折腾而使民不聊生,恰恰相反,倒是保持了他一贯的作风。但就是因为"行春乘柴车,从两吏"这一不讲排场的做法,竟然无意中得罪了权贵, [[ 冀州刺史 ]] 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被贬为下邳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 精通占卜 ==
中国历史上,方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最多的还是隐士、释道之徒。
东汉的[[荆州刺史]]谢夷吾从小就受到术数文献的熏陶,《 [[ 后汉书 ]] ·谢夷吾传》记载他"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
《太平御览》引《 [[ 会稽典录 ]] 》记谢夷吾自己预测自己的逝世日期,非常准确。逝前,他对儿子说:"汉末当乱,有发掘露骸之祸。使悬棺下葬,墓不起坟。"
== 评价 ==
他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寿张令,不久升为[[荆州刺史]],改任钜鹿太守。谢夷吾所到之处,他都爰护抚育百姓,有很好的政绩。第五伦担任司徒时,吩咐班固写文表推荐夷吾说:"臣听说尧提拔稷、契,政治兴旺,天下太平;舜任用皋陶,天下和乐。殷商、周代虽然有高宗、姬昌、姬发这样的天子,仍然靠了傅说、吕望的谋略,所以能够使事业兴旺,协和得当。"
[[ 后汉书 ]] ·方术列传·谢夷吾传》说谢夷吾"学风角占候"但又"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徵,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
从前他担任佐吏,跟着臣做事,他发扬忠诚刚毅的操守,身具史鱼的品节,监督臣严明法纪,他被选拔做了地方长官,恩惠布于百里,给百姓造福愈益奇异,流布教化像神一样。及至管理荆州,威信行于境内。他奉守法纪,制订政策,有周公、召公的风范;生活俭朴,行止简约,继承公仪休的节操。
寻访有功绩有才能的人,是地方长官的表率;闻听声名考查实际情况,为九州牧伯中的第一位。调任钜鹿太守,和睦太平。品德器度,功绩谋略,有 [[ 伊尹 ]] [[ 吕望 ]] [[ 管仲 ]] [[ 晏婴 ]] 的能力;推阐恢弘道术秘奥,能够同史苏、京房等辈相比。虽然他为国家勤勉努力,然而他身体力行,内心谦让,不求名声而得到荣誉,没到处奔走而受宠幸。
谢夷吾"柴车行春"的遭遇,有助于人们客观公正地审视儒学。儒家传统中确有中华民族的精华,但不要忘了其中的糟粕---假如没有一个"礼"字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都让你们去"仁爱",去"务实",去保持"独立人格",中国古文化"本来就很难以"孔丘与朱熹"一言蔽之,儒学也不是治世良方,更不能再去"独尊儒术",把它当作让人顶礼膜拜的圣经,倘若要从儒家学说中继承一些什么有益的东西,也得把它们从那个以"礼"为核心的框子里挖出来"为我所用",这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举荐王充 ==
谢夷吾在任[[荆州刺史]]时,恰逢汉章帝南巡,章帝亲听谢夷吾"决正一县三百余事",件件都称他的意,认为如果各地刺史都能像谢夷吾那样,自己就不忧天下了,因此章帝破例当场将谢树为百官楷模。此后,曾任会稽太守、当时已在朝中任要职的第五伦因年迈有病,极力推荐谢夷吾,使谢的声望更著。正因为谢自知有一定的"资本",认为只要能得到皇帝认可,[[王充]]就有可能得到征召,遂越级直接向汉章帝奏荐王充。他大胆地写道:"充之天才,非学所加,虽前世孟轲、 [[ 孙卿]];近汉 [[ 扬雄 ]] [[ 刘向 ]] [[ 司马迁 ]] ,不能过也。"当时谢夷吾没有看过《论衡》全书,但他在曾经的接触中,充分看准王充是一位奇才,才敢如此下笔,因为一旦失实,是会犯大罪的。
章帝又一次信任了谢夷吾,他读了奏本后,下令"特诏公车征"。但王充却以老而有病予以谢辞。其实王充当时只有62岁,并不衰老,因为他直到约70岁时才去世。本来,他被征召时生活贫困,这应是一个改变生活境况的极好机会。他之所以不愿赴任,一是因为《论衡》还未最终定稿,尤其是他不愿将此书带到朝中;二是因为当时章帝及朝官尊经崇儒,《 [[ 论衡 ]] 》中的思想多与之抵触,王充感到要是章帝读到《论衡》,不仅自己很可能不受欢迎,而且还会累及举荐人谢夷吾。
就在征召令发出不久,章帝患病死去,接位者刘肇,是为和帝。此时谢夷吾感到自己不再像章帝时那样好说话了,便不复再荐王充。
== 古文记载 ==
时孝章帝巡狩,幸鲁阳,诏其决狱三百余事,均合帝意,叹其" [[ 诸州刺史 ]] 尽如此者,朕不忧天下"。因巨鹿剧郡,难治,特迁巨鹿太守。临发,赐车马剑带,勉其无毁前功。后因行春乘柴车,从两吏, [[ 冀州刺史 ]] 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被贬为下邳县令。《太平御览》引《 [[ 会稽典录 ]] 》记其预自克死日,如期果卒。敕其子曰:"汉末当乱,有发掘露骸之祸。使悬棺下葬,墓不起坟"。《后汉书》有传,《 [[ 太平御览 ]] 》有载。
== 参考资料 ==
61,2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