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冯自由

增加 18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冯自由.jpg|缩略图
|center|[httphttps://imgcachep1.cjmxssl.qhmsg.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t016a6532cabade2467.jpg 原图链接] [https://starbaike.cjmxso.com/201609doc/11824316355861-6569494.shtml html 自明星网自360图片]]]
| 出生日期 = 1882年
| 逝世日期 = 1958年5月6日
| 职业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
'''冯自由'''(1882年-1958年5月6日),原名懋龙,字健华,后改名自由。汉族,祖籍 [[ 广东南海县盐步高 ]] 村人。出生于日本华侨家庭,自幼就学日本,1895年在日本横滨加入 [[ 兴中会 ]] 。1900年因反对 [[ 康有为 ]] 改名自由。同年入东京 [[ 早稻田大学 ]] 深造,与 [[ 郑贯一 ]] 等创办《开智录》半月刊,主张革命。1911年任临时政府稽勋局局长,汇集革命史料。1917年参与护法之役。历任立法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1958年5月6日病逝台北。著有《革命逸史》、《华侨革命开国史》、《华侨革命组织史话》、《社会主义与中国》等书。
== 人物生平 ==
=== 背景 ===
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华侨家庭早年跟随 [[ 孙中山 ]] 干革命,为兴中会和 [[ 同盟会 ]] 的知名人物,是早期的革命家之一。他在海外曾主持过多种华侨报纸,宣传反对满清政府,反对保皇的 [[ 立宪派 ]] ,传播孙中山的纲领政策,发展党务,向华侨募款支持革命,策划武装起义,还写了不少有关革命运动的历史,可惜他在后期未能紧跟孙中山的改组国民党、联俄联共的政策,反对国共合作。但他仍然不失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冯自由的父亲 [[ 冯镜如 ]] ,在 [[ 香港 ]] 出生,取了一个洋名叫金赛尔,后到日本长崎从事文具印刷业,他的公司也取名为"金赛尔公司",主要进口一些文具商品以及出版一些儿童读物,在长崎华侨中颇有声望。
孙中山在1894年于 [[ 檀香山 ]] 组织了兴中会。同年及次年冬途经日本,散发会章,发动爱国华侨参加兴中会,在日本成立支部。这时,冯家开始与反清政治活动发生联系。翌年,孙中山又来日本,和冯家来往密切,结果在长崎组成一个小规模的支部。冯镜如被选为支部负责人。1895年,十四岁的冯自由(他当时叫懋龙),也加入了兴中会,他是年龄最幼的会员。有革命童子之称。
=== 革命早期 ===
兴中会成立后的几年中,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派和拥护康、梁的立宪派经常发生论战。论战中心在日本。冯自由因受兴中会秘密印刷并散发的反清文件的影响,对革命派的主张坚决支持并参与论战。
1900年,冯自由进了东京专门学校(后改名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学习。此后数年,他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与 [[ 郑贯公 ]] 等创办《开智录》半月刊,阐发 [[ 天赋人权 ]] 说,鼓吹自由平等思想;与粤籍留学生 [[ 李自重 ]] 、王宠惠等组织成立 [[ 广东独立协会 ]] 。倡言广东当局应向清政府宣布独立,以反对法国势力侵入广东;与 [[ 章炳麟、马君武 ]] 等在长崎举行为明朝 [[ 崇祯皇帝 ]] 逝世纪念会,具有"反清复明"的意思;翻译出版《政治学》一书,介绍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1903年,冯自由任香港《中国日报》,美国旧金山《大同日报》驻东京记者,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任评议员。由于他原籍广东,又在香港、日本有家族联系,所以孙中山决定派他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进行党务工作。
1906年,他任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中国日报》社长兼总编辑,该《中国日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主要栏目有论说、评论、国内新闻等,着重传播孙中山的纲领政策,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抨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并同香港保皇派报纸《商报》进行论战,在海内外影响较大。
他任同盟会香港分会长期间,曾协助孙中山参与策动 [[ 潮州 ]] 黄岗、 [[ 惠州 ]] 七女湖等地的起义,各地起义虽然都失败,但清政府惊恐不安,风声鹤唳。而各地革命者闻风响应,奋起斗争,动摇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基础。当时,反清运动虽屡遭挫折,但由于冯自由的坚韧不拔,同盟会香港分会的工作照常进行。
1910年冯自由离香港往加拿大,任域多利埠《大汉日报》主笔。为广州起义积极筹款。所集资金为海外各埠募饷之冠,后来加拿大同盟会支部成立,他被举为支部长。次年夏,孙中山在美国募捐,派冯自由去旧金山主编《大同日报》,并取得 [[ 致公堂 ]] 的合作,对于联络华侨支持革命取得很好的成绩。
=== 武昌起义时期 ===
1911年10月, [[ 武昌起义 ]] 成功。冯自由被派往协助建立 [[ 南京临时政府 ]] 。1911年底,他先到上海,带回来不少华侨政府的捐款,这对解决民国建国初期出现的经济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冯自由一直任总督府的机要秘书。当临时政府北迁,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冯自由任穗勋局长。他任此职一年。1913年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民主体制的。" [[ 二次革命]]"爆发,冯自由不得不逃离北京。
=== 二次革命时期 ===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党内精神涣散,党员成份不纯,为了重新举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于1914年在日本成立 [[ 中华革命党 ]] ,在各地分设支部。孙中山派冯自由去美国负责党务,冯到旧金山出版党的机关刊物《民口杂志》。
1917年,冯自由以华侨代表当选为参议员。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 [[ 中国国民党 ]] ,冯自由拥护孙中山的 [[ 三民主义 ]] 。他在《中国日报》上发表一篇《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的文章里,他要求人们要特别注意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如土地国有化、单一税等问题。
1920年,冯自由又出版了一本《社会主义与中国》,研究了各派社会主义及其对中国的意义,但他模糊了社会主义和三民主义的界限,认为 [[ 民生主义 ]] 和西方社会主义有相似之处。1923年,他反对 [[ 曹锟贿选 ]] ,回粤,自设民治通讯社于广州。同年,冯自由任广州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他参加了准备翌年国民党改组的讨论。
=== 辛亥革命时期 ===
[[ 辛亥革命 ]] 以后,虽然推翻了清帝,建立了民国,但中国仍处在动乱之中,军阀割据,官僚流毒。社会黑暗,建设无成,民众困苦。孙中山正处困境之中。这时,无产阶级就在资产阶级后面站立起来了,建立了共产党,开始领导了中国民主革命。
=== 十月革命时期 ===
[[ 俄国十月革命 ]] 以后,孙中山立即认定要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必须走俄国人的路。他很快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理论。并于1924年1月,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 [[ 国共合作 ]] 。冯自由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但却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因而他未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他与一些国民党右派在广州另行开会,起草一项" [[ 李大钊 ]] 等国民党的共产党员企图控制党权"的决议,制造国共不和。国民党左派 [[ 廖仲恺 ]] 就训斥他们违反党章的非法活动。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认为时机已到,便纷纷聚集起来,从事各种反共活动,企图夺取国民党中央的领导。
冯自由于1925年底在北京大学第三院发起成立"国民党同志俱乐部",公开进行分裂活动,被 [[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 决定开除出党。他还参与国民党老右派 [[ 邓泽如、张继、谢持 ]] 等人所组织的" [[ 西山会议派]]"的活动。他们狂妄地宣布停止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职权,通过一系列的反共决议,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为蒋介石发动革命政变制造理论根据。此后,冯自由一直投靠蒋介石。
1928年,冯自由与亲友在上海开设 [[ 新新公司 ]] ,自任总经理。1932年,任国民政府 [[ 立法委员 ]] 。1935年,冯自由恢复国民党党籍。1943年,当选国民政府委员。1948年12月移居香港。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1951年奉蒋介石电召偕妻赴台。1953年,冯自由任"国策顾问",一直到1958年春中风而死,年七十七岁。
=== 二十年代中期 ===
二十年代中期,冯自由的兴趣从政治转到历史。早在1928年,他就开始收集报导、通讯、私人文件和当时党内人士的回忆录。他利用这些资料,并根据他对民国成立前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广泛知识,撰写辛亥革命前的革命党史及其活动。
1928年11月,他著的《 [[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 ]] 》第一卷出版,第二年出版第二卷,1944年出版最后的第三卷。鉴于中国历史上有 [[ 正史、野史 ]] [[ 逸史 ]] 之别,冯自由想把这部书写成一本正式的革命党史,以补他以后撰写的逸史之不足。
他利用私人文献多于官方实录,例如有关革命运动初期的人物及事件的私人回忆录、轶闻等,写成《 [[ 革命逸史 ]] 》五卷,于1939~1947年出版。他还写了三本革命史:《华侨革命开国史》、《中国革命运动二十六年组织史》、《华侨革命组织史话》,这三本先后于1946、1948、1954年出版。这些著作对了解 [[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的历史很有价值。
== 人物著作 ==
《革命逸史》是冯自由根据香港《中国日报》及他自己多年笔记、往来书信、稽勋局调查表册等编写的,所记载的都是最有根据、最有价值的正史材料,只是"暂以革命逸史名之"。
从1895年参加兴中会起,冯自由曾亲历辛亥革命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与孙中山、 [[ 黄兴、章太炎、秋瑾 ]] 等革命史上异彩夺目的关键人物都非常熟悉,如秋瑾1904年10月,曾参加冯自由在 [[ 横滨 ]] 组织的"三合会",她加入同盟会也是冯介绍的。冯担任过15个月的临时稽勋局长,调查搜集了大量革命史料,这些因素都是他研究革命史得天独厚的条件。
== 社会评价 ==
综观冯自由的一生,他是一个知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对 [[ 旧民主主义革命 ]] 是有功的,但他又是一个反共的 [[ 国民党右派 ]] ,成为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的阻力。衡量他的功过,还是功大于过。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有待评说。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