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魏元忠

增加 2,06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弘道二年(684年),[[魏元忠]]迁任殿中侍御史。那年,[[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i14cr257ro.html 李孝逸 ]名人简历</ref>督军讨伐,[[武则天]]诏魏元忠监理军事。李孝逸到临淮,而他的偏将雷仁智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接着徐敬业又攻陷润州,回兵来抗击李孝逸。李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魏元忠对李孝逸说:“朝廷因您是王室懿亲,所以委以这平定叛乱的大事,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忽闻这叛乱,莫不注心倾耳,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大军停而不进,这样对待世人的期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辞来解脱自己的带兵不前的罪过呢?最好是迅速进兵,以立大功。不然,灾祸就要临头。”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对,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
<p style="text-indent:2em;">当时,[[徐敬业]]驻兵于下阿奚谷,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率领偏师逼进淮阴。魏元忠请先击徐敬猷,诸将都认为:“不如先攻徐敬业,徐敬业被打败,徐敬猷不战就可以生擒。如果击徐敬猷,那么徐敬业肯定会引兵援救,这样就会造成腹背受敌。”魏元忠道:“不然,敌人的劲兵精卒,尽在下阿奚谷,像蚂蚁一样拥来,只能一战而胜,否则,那我们就大势去矣。徐敬猷的军队,既不习战斗,又人少且弱,军心易浮动,我们大军临阵,其势必胜,既打败徐敬猷,我军乘胜而进,徐敬业如援救淮阴,计算行程则赶不到,他又怕我们进军江都,一定会在中途拦击,敌军劳倦,我军以逸待劳,打败他们就成必然之势。这就如追逐野兽,弱者先擒,哪里能舍弃一定可以捉到的弱兽,而去攻打难敌的强兵呢!这样恐怕不是善策。”李孝逸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引兵击徐敬猷,一战而破之,徐敬猷脱身逃遁。李孝逸于是进军,与徐敬业隔溪相拒,前军总管苏孝祥的守地被叛军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当初,徐敬业带兵到下阿奚谷,有流星坠落他们的军营中,到此时,又有群鸟飞噪于阵上。魏元忠说:“应验此情况,正是贼兵败亡之兆,现在风又顺荻草又干枯,火攻必有利。”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又升至洛阳令。
此时,[[武三思]]的死党。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拿魏升的事,证明魏氏父子与节愍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皇上亲自手批,免除左仆射,加特进的最高荣誉职,封齐国公告老还乡,但还是初一、十五上朝。宗楚客等又拉拢右卫郎将姚庭筠要御史中丞举报魏元忠,因此贬为渠州员外司马。侍中[[杨再思]]、中书令[[李峤]]都依从宗楚客的旨意,来使魏元忠致罪,惟有中书侍郎萧至忠主张对魏元忠从宽原宥。宗楚客大怒,又派给事中冉在雍与杨再思再上奏,说:“魏元忠既有叛逆罪的嫌疑,不适合授内地官。”于是魏元忠又降迁思州务川县尉。过了不久,宗楚客又令御史袁守一上奏“:武则天过去在三阳宫有疾,内史狄仁杰奏请陛下监国,魏元忠秘密进言说不可。据此,就可以知道魏元忠怀叛逆之心由来已久,伏请从严加罪诛除。”中宗对杨再思等说“:我想这件事,这是袁守一的大错,人臣忠于主上,必在一心,哪里有主上稍有不安,就请出太子来主管国事的?这实际上是狄仁杰私心讨好,并不是魏元忠有什么过失。袁守一假借前事来给魏元忠罗织罪名,这哪是什么判罪的道理。”宗楚客等到此才算罢休。魏元忠到涪陵去世,享年七十余岁。
景龙四年(710),追赠魏元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又令把他的灵柩送回老家安葬,睿宗即位,又亲旨令魏元忠遗骸陪葬定陵。景云元年(710),又降旨“:故左仆射、齐国公魏元忠,代合众望,可称得国之贤良。他历事三朝,都极忠诚干练,晚年遭贬谪,并不是他有罪。应当按功归还他的儿子著作郎魏晃实封一百户。”开元六年(718),谥号为贞。
== 诗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武三思席上咏绮娘<ref>[http://ent.sina.com.cn/zl/bagua/blog/2013-12-18/1904779/2036655340/7964e4ec0101rcph.shtml 蓝洁瑛从花旦变疯婆浮沉录 ]新浪专栏</ref>
[[李旦]]:故左仆射、齐国公魏元忠,代协人望,时称国良。历事三朝,俱展诚效。晚年迁谪,颇非其罪。
[[宋祁]]:魏、韦皆感概而奋,似矣。及在惸上侧臣间,临机会,不一引手揕奸邪之谋,诚可鄙哉。至抵后艳主以烝谮撼宗社,亦不肯从也。古所谓具臣者,谅乎!"
[[洪迈]]:若唐宰相三百余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 [[ 魏徵 ]] [[ 王珪 ]] 、[[褚遂良]]、[[狄仁杰]]、魏元忠、韩休、[[张九龄]]、[[杨绾]]、崔佑甫、[[陆贽]]、[[杜黄裳]]、[[裴垍]]、[[李绛]]、 [[ 李藩 ]] 、[[裴度]]、[[崔群]]、[[韦处厚]]、[[李德裕]]、[[郑畋]],皆为一时名宰,考其行事,非汉诸人可比也。
[[冯梦龙]]:因材任能,盗皆作使。俗儒以'鸡鸣狗盗之雄'笑田文,不知尔时舍鸡鸣狗盗都用不着也。
[[王夫之]]: [[ 李日知 ]] 、魏元忠、 [[ 唐休璟 ]] [[ 韦安石 ]] 当武氏之世,折酷吏之威,斥宣淫之魂,制凶竖之顽,怀兴复之志,张挞伐之功,皆自命为伟人,而为天下所属望者也。及其暮年,潦倒于韦氏淫昏之世,与宵小旅进旅退,尸三事之位,濡需于豢养,殆无异于鄙夫。
[[李塨]]:魏元忠从盩厔江融学兵,尽其术。后上封事,谓今言武者先骑射,不稽之权略,言文者首篇章,不取之经纶。夫由基射能穿札,不止鄢陵之奔;陆机识能辨亡,无救河桥之败。其言剀切,可为万世取人者龟鉴,而后人覆辙相寻,谓之何哉!
[[乾隆]]帝:元忠素负重望,颇能不为利害动心,乃自岭表召还,顿改前辙,捧制感咽,时名节扫地,盖不待酸枣尉责以十失,已知其无能为矣。行百里者半九十里,晚节可不慎哉!
== 视频 ==
武则天:第28集
{{#ev:youku|XMjQ1OTI2NDI0|alignment=left}}
== 参考文献 ==
2,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