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其顿腓力二世

增加 4,7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align= light|
|}
==马其顿腓力二世== 腓力二世(希腊语: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前382年-前336年),为马其顿国王(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欧律狄刻]]最小的儿子,出生于佩拉。他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Arrhidaeus)的父亲。 =='''人物生平'''== 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Macedon) (前382年–前336年;希腊文 Φιλιππος, 翻译 Philippos) 马其顿王国阿吉德王朝国王(前359年-前336年)。阿敏塔斯三世(Amyntas III)之子。亚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Arrhidaeus的父亲。 马其顿虽不属于传统的[[希腊城邦]],但与希腊城邦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腓力早年就曾作为人质派往希腊的底比斯城邦。腓力回国之后,于公元前359年夺取了年幼的侄子的王位。他经过20多年的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王国。他在内政方面,加强王权,改革币制,促进贸易,建立新城市,打开出海口,但更重要的是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作为。 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他利用希腊城邦之间的矛盾,在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一役中大胜希腊联军,第二年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成立了以马其顿为主导的[[科林斯同盟]],确立了马其顿对希腊诸城邦的控制。公元前336年,他在准备进军波斯的前夕死于刺杀。 腓力二世在位的20多年间,马其顿由一个内乱不止的小国崛起为希腊城邦的首领,并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积累了巨大的潜力,为其子亚历山大的大征服准备了充分条件。 =='''刺杀解密'''== 腓力二世(前382-前336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之父。少时入质于底比斯。即位后施行币制和军事改革,政治上采用四处扩张计策,占领爱琴海北岸一带,继而南侵希腊,并于公元前338年取得希腊领导权。在准备进攻波斯期间被刺杀身亡。 公元前336年夏天,马其顿王国的旧都皮拉正在举行腓力二世女儿盛大的结婚典礼。她将嫁给[[伊庇鲁斯国王]]——她的舅舅,即她的母亲[[奥林匹娅斯]]的弟弟。婚礼办得十分奢华、热闹。腓力身穿节日的白袍、喜气洋洋,没有佩带武器,在一群喜庆的宾客簇拥下,走进礼堂。 谁也没有想到,正当腓力通过礼堂入口时,一名卫兵打扮的人突然冲了出来,拔出短剑直往腓力胸前刺去,腓力未及躲闪,转瞬间就倒在血泊之中。凶手早已备好马匹,打算事成后立即跃马逃遁,哪知马脚被野藤绊住,使他从马鞍上摔了下来,当场被人击毙。凶手名叫鲍舍尼亚斯,是一个年轻的贵族。 一种意见认为,刺杀腓力二世的是马其顿贵族,因为腓力的中央集权政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也有人怀疑波斯人很可能也参加了这个阴谋,他们指望杀害腓力得以阻止远征[[波斯战争]]的进行。 美国学者富勒认为腓力的前妻奥林匹娅斯有很大的嫌疑。由于[[阿塔拉斯]]的侄女[[约丽蒂]]有惊人的美色,所以腓力二世决心舍弃奥林匹娅斯而立她为王后。这样也就会影响到亚历山大的继承权,于是接着就引起了一场严重的家庭纠纷。  古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则怀疑刺杀阴谋一事与亚历山大直接有关。他认为刺杀腓力的罪行最主要应该归咎于奥林匹娅斯,她被说成是鼓动并激励那愤怒的青年去复仇的指使者。然而直接受到怀疑的应是亚历山大本人。亚历山大即位后,他马上宣布这件谋杀案完全是出自波斯的国际阴谋,是为了阻止马其顿的东征而使出的手段。这种冠冕堂皇的解释是为了掩饰他的真正动机。 =='''婚姻情况'''==  关于腓力的许多次婚姻的时间,和诸位王后的名字仍有争议,以下是[[阿特纳奥斯]]所记载腓力的婚姻: [[奥妲塔]], 她是[[伊利里亚]]国王巴耳底利斯的女儿,生有女儿[[库娜涅。 菲拉]],她是德达斯(Derdas)的女儿,也是马卡塔斯(Machatas of Elimeia)的姊妹。 [[费莱]]的[[尼刻西波莉丝]],她是色萨利人,也是帖撒罗妮加的生母。 伊庇鲁斯的奥林匹娅斯, 她是亚历山大大帝和克丽奥佩脱拉的母亲。 拉里萨的菲莉涅,她是腓力三世的母亲。 奥德萨的墨妲,她是色雷斯国王科特拉斯(Cothelas)的女儿。 克丽奥佩脱拉,可能是阿塔罗斯的女儿或侄女,腓力为她取名为克丽奥佩脱拉·欧律狄刻。<ref>[https://newwww.qqsohu.com/omna/20180819/20180819A027AL.html 它常被当成杂草 364396450_120510828 腓力二世改革:马其顿全面崛起的序幕 农民见了连根拔,却不知 珍贵 亚历山大东征 “叶里藏珠”奠基石 ], 腾讯, 2018-08-19搜狐2020年1月2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2,2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