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60
次編輯
變更
王德荣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德荣
| 圖像 = [[File:121788512.jpg|居中|缩略图| [http://img.hexun.com/2009-11-24/121788512.jpg 原始链接]]]
| 出生日期 = 1934年7月
| 国籍 = [[中国]]
人物简历
1915年12月12日 生于北京市(原籍安徽省滁县)。</br>
1934—1938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航空门学习,获学士学位。</br>
1938—1939年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航空工程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br>
1940—1942年 任云南省垒允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工程师组长。</br>
1942—1945年 任贵州大定发动机厂技士。重庆交通大学航空系副教授、教授。</br>
1945—1949年 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教授。</br>
1949—1952年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br>
1952—1966年 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空军工程系空气动力教授会副主任和空气动力实验室主任、工程科主任、空气动力专科主任、系副主任,院空气动力研究室主任。</br>
1957年 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委员。</br>
1964年 兼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空气动力专业组成员及试验技术分组组长。</br>
1966—1969年 任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教授、系副主任。</br>
1969年1月13日 逝世于哈尔滨。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 ==
王德荣 男,1934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研究员。1958年8月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曾历任国家经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实习员;铁道部规划院副处长、处长;国家经委(后为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室主任、总工程师、所长、党委书记;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并兼任中国国防交通协会副会长、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副会长等职。
现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亚洲运输学会副会长、国际物流与运输学会院士、中国分会会长。
== 主要成果 ==
“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网发展规划研究”;</br>
“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改造研究”;</br>
“广东省综合运输网规划研究”;</br>
“中国公路运输发展战略研究”;</br>
“中国物流用户调查研究”;</br>
“中国物流供应商调查研究”</br>
先后组织了“中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物流发展政策研究”、“2001—2020年中国物流发展战略研究”、“2001—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所获奖励</br>
“中国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研究”、“1981—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br>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前期重大技术经济的问题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br>
“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br>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冷藏运输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中国旅客运输发展战略研究”、
1991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br>
2002年被评为首届“中国物流十大风云人物”之一。</br>
== 主要贡献 ==
研究工作领域主要有: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综合运输网规划、交通运输技术政策与经济政策、重大运输建设项目、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以及中国物流发展政策等。1991年被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
参加、组织、主持的“中国交通运输技术政策研究”、“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前期重大技术经济的问题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公路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造船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冷藏运输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旅客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多项研究成果获部委级奖历。
先后在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任兼职教授,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多名。
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著作有“中国运输布局”、“2000年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国交通产业政策研究”等。
2012年1月6日 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不能因一次事故就对高铁建设盲目猜疑》。
主要内容是:当前的铁路建设存在赶工期、试运行期过短的现象。但是,不能因为一次事故就对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盲目猜疑。我们对铁路事故要重视,但不能因噎废食。铁路还是要加快建设。
从能耗上来看,只有铁路能大规模地使用电能,其余各种运输方式皆以使用油品为主。如果折算成标准煤,每万吨公里能耗,水运、铁路、公路、民航之比约为1∶2∶10∶20。尽管水运是最便宜、最节能的运输方式,但考虑其时间成本高、又没有网络效应,铁路的比较优势仍是最明显的。
加快铁路建设,难点是钱从哪儿来。有人说,铁路实行的是计划运价,赔本运输了大量战略物资,是基本公共服务,应该全部由财政拨款建设和维护。也有人说,运输业应该是充分竞争领域,铁路应该像民航、公路一样,完全实行社会融资、商业运营。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一刀切”。中国铁路网既要有青藏铁路这样的赔本也要开通的公益性铁路,也要有京沪高铁这样具有商业价值的线路,不能一概而论。
要解决钱从哪儿来,关键是实施铁路投融资改革。改革的基础是引入商业性与公益性的评估机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铁路网不是中央财政拿钱修建的,因为出行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铁路网形成后,带来产业发展、就业增多、税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