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齐映

增加 92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齊映</big>'''=
[[File: 齊映10001齐映.jpg|250px|缩略图|右|齐映[https://timgsass1.baidu.com/timg?image6ONXsjip0QIZ8tyhnq/it/u=950425678,743502319&qualityfm=80173&sizeapp=b9999_1000025&secf=1550250454467&diJPEG?w=b2be57863350542de87b869ce6606e56500&imgtypeh=0604&srcs=http%3A%2F%2Fd.ifengimg.com%2Fw600%2Fp0.ifengimg.com%2Fpmop%2F2018%2F0531%2FA5E2CB04867884D39C76C010CBA290A2CF3F3BBD5_size73_w640_h483.jpeg A1375A9446A262B482024903030030EF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html 图片来自]]]
'''齊映'''({{bd|747年||795年|catIdx=Q}}),[[瀛州]][[高陽]](今[[河北]][[高陽]])人。
==<small>人物生平</small>==
父[[齊玘]],官至檢校兵部侍郎。[[齊皎]]之弟,善畫山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舉博學鴻詞,補[[河南府]][[參軍]],[[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聘为掌书记。令狐彰病重时,召见齐映起草临终章表,齐映劝他请求朝廷派替代他的人,並遣子回京都私第。令狐彰都同意,还把女儿许配给齐映。<ref>《[[新唐書]]‧齊映傳》:“滑毫節度使令狐彰署掌書記,彰疾甚,引映託後事。映因說彰納節,歸諸子京師。”</ref>令狐彰死后,发生了兵乱,齊映逃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聘為[[判官]],上奏为[[殿中侍御史]]。<ref>《旧唐书》卷136《齐映传》“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辟为判官”。《[[旧唐书]]》卷134《马燧传》:“大历十年,河阳三城兵乱……以燧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使。”</ref>
<br>[[建中]]年初(780年)宰相[[卢杞]]举荐升[[刑部]][[员外郎]]。[[张镒]]出镇[[凤翔]](治所在今凤翔),齐映任张镒判官。
<br>建中四年(783),爆發[[泾原兵变]],[[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张镒被部将[[李楚琳]]所杀,齐映逃至奉天,授[[御史中丞]]。 <br>[[興元]]元年(784年)随帝巡幸[[梁州]](今陕西固城以西),路途险峻难行,齐映为德宗牵马,德宗恐马伤齐映,命其放缰辔,他说:“马奔踢,不过伤臣,若危及圣上,臣虽死不足推责。”官[[给事中]],又改[[中书舍人]]。
<br>[[貞元]]二年(786年)以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改[[中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與[[崔造]]、[[劉滋]]共同輔政。齊映與左僕射[[张延赏]]早年有交情,张延赏向齐映为亲属求官,遭拒,遂怀恨在心,向皇帝弹劾齐映“非宰相之器”。<ref>《[[新唐書]]‧齊映傳》: “映微時,張延賞遇之善。及映相,而延賞為左仆射,數為映畫事,又為所親求官,映不答,延賞恚。既復用,即劾映非宰相器。”</ref> <br>贞元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被贬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转[[衡州]]刺史。後為桂管、江西兩觀察使。 <br>贞元十一年七月卒。追赠为礼部尚书,諡曰'''忠'''。
==轶事典故== 父[[齊玘]],官至檢校兵部侍郎。[[齊皎]] 执辔 弟,善畫山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舉博學鴻詞,補[[河南府]][[參軍]],[[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聘为掌书记。令狐彰病重时,召见齐映起草临终章表,齐映劝他请求朝廷派替代他的人,並遣子回京都私第。令狐彰都同意,还把女儿许配给齐映。<refbr> 《[[新唐書]]‧齊映傳》:“滑毫節度使令狐彰署掌書記,彰疾甚,引映託後事。映因說彰納節,歸諸子京師。”</ref>令狐彰死后,发生了兵 朱泚之 ,齊映逃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聘為[[判官]],上奏为[[殿中侍御史]]。<ref>《旧唐书》卷136《齐映传》“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辟为判官”。《[[旧唐书]]》卷134《马燧传》:“大历十年,河阳三城兵乱……以燧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使。”</ref>[[建中]]年初(780年)宰相[[卢杞]]举荐升[[刑部]][[员外郎]]。[[张镒]]出镇[[凤翔]](治所在今凤翔) ,齐映 任张镒判官。建中四年(783),爆發[[泾原兵变]],[[ 唐德宗]]出 [[奉天]](今[[陕西]][[乾县]])。张镒被部将[[李楚琳]]所杀,齐映逃至奉天,授[[御史中丞]]。[[興元]]元年(784年)随帝巡幸[[ 梁州]](今陕西固城以西) 每遇道 峻难行 阻处 齐映 便亲 为德宗牵马 。御马常因受惊而乱窜 ,德宗 恐马伤 担心 齐映 受伤 命其放 便让他松开 绳。齐映却始终不肯松手 他说 并道 :“马 ,不过 是让臣受到一些 害,但 若是松手 若危及圣上 就有可能会伤害到陛下。如果让陛下受伤 ,臣虽 不足推 也难抵罪 责。” 官[[给事中]],又改[[中书舍人]] 德宗嘉叹不已 [[貞元]]二  奏感德宗 <br>德宗初 (786年)以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不久改[[ 吐蕃多次侵入关 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與[[崔造]]、[[劉滋]]共同輔政 齊映與左僕射[[张延赏]]早年有交情,张延赏向齐映为亲属求官,遭拒,遂怀恨在 朝野人 动摇 向皇帝弹劾 甚至有传言称德宗欲离京避乱。 齐映 “非宰相之器”。<ref>《[[新唐書]]‧齊映傳》 奏道 映微時 戎狄扰乱国家 張延賞遇之善。及映 臣作为宰 ,而延賞為左仆射,數為映畫事,又為所親求官,映 能分君之忧 延賞恚 这是臣的罪责 既復用 如今人心惶惶 即劾映非宰相器 都说陛下已准备出行 陛下为什么不与臣等商议好了再动身呢? </ref>贞元三年正月二十七日 他俯伏流涕 被贬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 言辞恳切 转[[衡州]]刺史。後為桂管、江西兩觀察使。贞元十一年七月卒。追赠 唐德宗也 礼部尚书,諡曰'''忠''' 之感动
==<small>主要成就</small>==
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