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拉萨尔

增加 16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拉萨尔
| 圖像 = [[File:拉萨尔.jpg|缩略图|居中|[http://a3.att.hudong.com/53/03/01000000000000119080333115753.jpg 原图链接]]]}}
 [[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全德工人联合会创始人, [[ 联合会主席 ]] 。他曾指出工人阶级的贫困是由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
=简介=
①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ref>[[博雅人物网]],德国</ref>
=人物履历=
1825年4月11日生于[[布雷斯劳]](现[[弗罗茨瓦夫]]),1864年8月31日卒于瑞士日内瓦。在柏林大学攻读哲学、语言和历史。接受G.W.F.黑格尔的哲学体系。184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参加杜塞尔多夫民主派的革命活动,并 与K与[[K.马克思 、F]]、[[F.恩格斯 ]] 结识。1859年出版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反对通过自下而上的激进革命道路统一德国。1863年3月,发表《[[给筹备莱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提出一种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工人政纲的基础。其要点是:工人阶级的贫困是由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这个规律使工人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按照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解放工人阶级的唯一道路,即废除铁的工资规律的唯一道路,是依靠国家帮助发展工人合作社,使工人获得全部劳动所得,而这只有通过普遍的直接的选举才能实现。为了求得 [[ 普鲁士 ]] 国家的帮助和实现普选,拉萨尔从1860年5月起多次与O.von俾斯麦密谈和通信,表示工人阶级“本能地感到自己倾向于独裁”。1863年5月23日全德工人联合会成立,拉萨尔当选为联合会主席。<ref name="名人简历">{{cite web |url=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9/d0b6a3r982.html |title=拉萨尔| accessdate=2019-02-19}}</ref>
=人物生平=
拉萨尔出身于德国犹太富商家庭,少年时代曾被称为神童,青年时代在 [[ 柏林大学 ]] 学习过黑格尔哲学,后来成了律师。他在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投身于革命运动,为马克思所领导的《[[新莱茵报]]》工作过,并曾被捕入狱。在1849年2月至5月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四次以《[[拉萨尔]]》为标题,在《[[莱茵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声援过拉萨尔的斗争。革命失败后,他继续从事律师工作,完成了为哈茨费尔特伯爵夫人办理离婚案的工作,伸张了正义,获取了良好的名声。当沉寂了一个时期的国际工人运动在六十代年初开始复苏的时候,拉萨尔积极参加了德国工人运动,于1862年和1863年先后发表了《[[工人纲领]]》、《[[公开答复]]》等小册子。1863年5月担任了当时最大的、最重要的德国工人组织――全德工人联合会的主席。而此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在远离德国的英国,主要从事理论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拉萨尔在德国工人中的名声和影响,自然要超过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了当时德国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
=与马克思的差距与矛盾=
同马克思相比,这个小七岁的理论家和革命家,有着严重的不足和弱点。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 [[ 黑格尔 ]] 的辩证法的理解是肤浅的,他所写的《[[爱菲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没有摆脱黑格尔哲学的藩蓠,只是重复黑格尔关于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些话,并按黑格尔的样子来修改赫拉克利特,没有自己的创见。马克思把这本书叫作小学生的作文。
拉萨尔对于经济学也缺乏深入研究,尽管马克思多次向他解释过自己的理论,并请他帮助出版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但他始终不能理解马克思在五十年代末所完成的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不懂剩余价值规律和工资规律,只是谈论货币是价值的符号,这类流行过多年的一些简单常识。拉萨尔的社会主义,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水准,显得简单、粗俗。他的斗争策略虽然强调了现实主义,但又常常是同机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以致迷恋于“合法手段”,过分相信当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险些将工人运动引向歧途。他本人在个性上又显得轻浮、夸张,喜欢别人奉承自己,企图成为工人运动中的独裁者。这样,马克思从一开始,对拉萨尔的活动就持有批评态度。如果说在1859年对农民战争的评价,对 [[ 意大利 ]] 战争的评价和在1860年对 [[ 拿破仑 ]] 第三的间谍福格特的评价,对攻击当时沙皇俄国对外扩张政策并揭露帕麦斯顿政府对俄妥协政策的英国保守派政论家乌尔卡尔特活动的评价等问题上,马克思还主要是批评拉萨尔的浅薄、虚荣心和“犹太人的庸俗”的话,那么,在1862年马克思当面批评拉萨尔提出的“依靠国家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的策略之后,二人之间的矛盾便极其尖锐起来,其间又交织着马克思向拉萨尔“借债” 和马克思要求拉萨尔帮助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引起的个人纠纷,马克思认为拉萨尔已“无可救药”,以致断绝了来往。
=德国两大工人派的统一=
怎样才能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实现工人的解放呢?拉萨尔开出了两个药方,一是“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一是“普遍的、直接的选举权”。拉萨尔的信条在他去世后的十几年间,一直被“全德工人联合会”即拉萨尔派信奉着。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5年得知他们的老朋友李卜克内西所领导的德国工人组织――爱森纳赫派要与拉萨尔派合并,并在纲领草案中采用了许多拉萨尔派的提法时,便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马克思写了有名的《[[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也写了一封措词尖锐的批判信。马克思的学生和追随者李卜克内西等人在接到“批判”后,认为从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合并时做出一些妥协,保留拉萨尔派的某些对整个工人运动无害的提法还是必要的,便没有采纳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见,德国两大工人派别终于实现了统一。
=参考文献=
{{reflist}}
8,36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