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校

增加 3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中校''',校官军衔的一级。绝大多数国家校官军衔的中间一级。“中校”一词源于拉丁文“大的”“职位较高的”“年长的”等词汇组合。17世纪,“中校”在 [[ 俄国 ]] 军队中是副团长的称谓,后来逐渐演变为副团长的军衔。在 [[ 西欧 ]] 国家,中校是团队指挥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国彼得一世《官级表》将中校作为校官的第二级军衔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实行军衔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1939年补充设置了中校。当代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中校军衔,一般为副团长和营长的编制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实行的军衔制度,均设有中校军衔。1955年规定,中校主要授予正团级干部,是副师长、团长、副团长的编制军衔。1994年5月公布的《关于修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规定,中校是正团(副旅)职、副团职、正营职和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军官的编制军衔。<ref>[http://xh.5156edu.com/page/z2338m5122j18679.html   中国军衔等级划分]在线汉语词典</ref>
在17世纪俄国军队的副团长称作中校,后来逐渐演变为副团长的 [[ 军衔 ]] 称号。在西欧国家,中校是团队指挥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国彼得一世在《官级表》中,将中校作为校官的第二级军衔称号固定下来。1935年苏联红军实行军衔制时,校官只设上校和少校两个级别,到1939年才补充设置了中校。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大多都有中校军衔称号,一般为副团长或营长的编制军衔。
中国军衔制历史中, [[ 中华民国 ]][[ 北洋政府 ]] 时期、国民政府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设立中校军衔。
''' 北洋政府时期'''
''' 国民政府时期'''
''' 解放后'''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