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藻礁

增加 86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連綿沙質的臺灣西海岸中,桃園一帶確有多段海岸是礫石灘,一顆顆的石頭提供了穩固的基質,配合適合的漂沙環境,讓珊瑚藻可以附著生長,這也是為什麼桃園海岸,可以見到大片藻礁生長的原因之一。<ref>[https://www.tycg.gov.tw/ch/home.jsp?id=10453&parentpath=0,10403,10449 桃園海岸珊瑚藻礁地形],藻礁-桃園市政府</ref>
 
 
==認識藻礁==
一、藻礁如何形成
藻礁,是由「無節珊瑚藻」在硬基質上形成的生物礁,無節珊瑚藻會形成由碳酸鈣組成的骨架,經過長年的累積,構築出多孔隙的礁石地形,並成為潮間帶生物的棲息地。不過,與珊瑚礁不同,珊瑚藻對環境的耐受度比較強,能夠生長在光線昏暗的深水地區、易受浪潮打擊的潮間帶區、鹽度變化較大的泥沙岸以及濁度和營養鹽濃度高的河口環境中,也因此發展出與珊瑚礁不同的生態體系。
如大潭藻礁常見的「兇猛酋婦蟹」,雖然台灣東部有三種不同的酋婦蟹,但兇猛酋婦蟹這個品種只有桃園才找得到,足見藻礁生態系的特殊性。<ref>[https://eventsinfocus.org/issues/7145917 什麼是藻礁?],藻礁-焦點事件</ref>
 
 
==認識藻礁==
一、藻礁如何形成
藻礁,從字面上的含義,是由藻類形成的礁岩或石塊。簡單來說,和社會大眾較熟悉的珊瑚礁形成方式類似,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的鈣化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礁體。然而,不是所有具鈣化藻體的大型底棲藻類都可以形成藻礁。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大都是由紅藻門的無節珊瑚藻(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桃園藻礁,(見下圖)或是綠藻門的仙掌藻(Halimeda spp.)死亡後的鈣化藻體(例如大堡礁或加勒比海的環礁部份組成)。
[[File:藻礁12.png|350px|缩略图|居中|藻礁[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177&parentpath=0,5,173 照片來自]]]
 
 
==藻礁的重要性==
32,53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