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放射诊断学

增加 5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起源发展'''==
自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来,放射诊断学的发展已有100余年的历史,30年来放射诊断学发展相当迅速,[[CT]]、[[MR]]、 [[ 超声 、PET ]]、[[PET]] 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及有关放射科的人材培养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
放射科包括了常规放射、CT、MR、超声、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其应用范围广,已完全不同于数十年前放射科主要以常规放射诊断为主的情况。特别是当前影像学设备和技术发展相当迅速,如多层螺旋CT,在1998年推出后,当时是4层螺旋CT,至2000年和2001年已分别有8层的螺旋CT和16层的多层螺旋CT开始进入临床使用,其扫描速度已可达0.4s-0.5s,所切层厚可达0.5mm,重建速度已可在0.5s以下,其分辨率已相当高,后处理的软件日益增多,CT的仿真内镜、CT血管成像等均已相当普及。在MR方面,3.0T的MR已应用于临床,其图像信噪比,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均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除了MR血管成像、水成像等已经相当成熟外,在功能性成像方面,进展相当迅速,特别是脑功能成像。
=='''研究范围'''==
放射诊断学顺应影像医学的发展,主要研究有关电子 [[ 计算机体层摄影 ]] (CT)、磁共振(MRI)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内容,并介绍发展的信息放射学。研究的重点是医学影像学新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内容以三基即总论、各系统的正常X线、CT、MRI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MIRI表现为主,并适当编入了部分疾病的X线、CT、MRI诊断,以放射诊断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掌握CT、MRI诊断学应用原理和概况,熟悉常用CT、MRI检查方法及其在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了解CT、MRI诊断的方法、原则、价值、限度和地位,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学科分类'''==
放射诊断学包括常规放射学(X线片和常规血管造影)、 断层影像技术(含计算机断层, [[ 磁共振成像 ]] 及超声检查)和放射学对比剂(有含 [[ 碘造影剂 ]] 、MRI血管内对比剂、胃肠道造影剂和超声血管内对比剂)的基本原理。神经放射学,包括概述、头面部创伤、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 中枢神经 ]] 系统感染、脑白质和神经脱髓鞘病变、儿科神经影像学、头颈部成像、脊柱非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病变和 [[ 椎管狭窄 ]] 。肺部放射学,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解剖和影像学表现,纵隔和肺门病变、 [[ 肺血管病 ]] 、肺部肿瘤、 [[ 肺部感染 ]] 、弥漫性疾病、气道疾病以及胸膜、胸壁、膈病变和其他胸部病变。心脏影像学,包括心脏解剖生理和影像学方法,获得性心脏疾患的影像学和心脏MRI。
血管和介入放射学,包括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外周血管病变,腹部动脉、静脉系统和非血管介入治疗。 [[ 胃肠道疾病 ]] ,先是腹部和盆腔概述,然后介绍的病变部位包括肝、胆道树和胆囊、胰腺和脾脏、咽部和食道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小肠系膜、结肠和阑尾。生殖泌尿系统,包括肾上腺和肾、肾盂肾盏系统、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病变,生殖道放射学和磁共振成像。超声诊断,包括腹部超声、生殖道和膀胱超声、产科超声、胸部、 [[ 甲状腺 ]] [[ 甲状旁腺 ]] 和新生儿颅脑超声以及血管超声。骨骼肌肉系统放射学包括良性囊性骨疾病、恶性骨软组织肿瘤、骨骼创伤、关节炎、代谢性骨疾患、依据影像学表现能诊断的骨骼病变、其它骨骼病变以及膝关节、肩关节和脚踝MRI。 [[ 儿科影像学 ]] ,包括小儿胸片、小儿腹部和盆腔。核放射学,包括核放射学总论、核放射学基础(放射学物理的相关方面、放射安全、放射性药物和核放射学成像系统和放射检测器介绍)、全身各个部位的闪烁成像,包括骨骼系统、肺、心血管系统、内分泌腺体、胃肠道、肝/脾和肝胆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此外还包括炎性和感染性病变的闪烁成像诊断、肿瘤分子影像学、中枢神经系统闪烁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
=='''研究意义'''==
2,2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