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祝凤喈

增加 29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祝凤喈</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 桐君 ''' ,约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出生,同治三年(1864年)还在世。福建浦城城关人。自幼攻读诗书。父亲祝昌时(浦城富绅)去世时, '''祝 喈16 喈'''16 岁,其兄凤鸣(字秋斋)时年20岁,家事日绌,赖母维持。凤喈弃举子业,侍理家事。19岁时,听兄在古斋抚父遗之琴,初时索然,嗣后略知音韵,遂请兄授指法,并能弹成曲调。其后日习不缀,其兄又向他讲授律吕(乐律与音律),举前人论说,严析是非,发其所未发。还指导 '''祝凤喈''' 制琴法和指法字母。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母去世,守孝三年后,重新理琴。30余年的磨砺, ''' 祝凤喈 ''' 鼓琴形成自己的风格,弟兄唱和,受业者不远千里而来,并接纳四方云游天下琴人、词家、诗客、名士。
==个人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据《浦城县志》 ''' 祝凤喈 ''' 记载: ''' 祝桐君 ''' 的父亲好琴,藏古琴数十张,择其尤者,筑十二琴楼以贮之。他哥哥祝凤鸣,字秋斋,继承了家学。他十九岁开始向哥哥学琴,致力于琴学三十多年。官于江浙,以琴自随,所至名噪一时,以琴受业者,恒不远千里而来,弟子中以许海樵尤负盛名。
<p style="text-indent:2em;"> ''' 祝桐君 ''' 致力于琴谱的搜求,经过多年,汇集了明、清刊传的谱集三十多种,他一一加以比较之后,认为以公元1744年苏璟编辑的《春草堂琴谱》为最优。于是他详加校订,写有评语,准备再版。后来,由他侄子祝庆年,字安伯,于1860年付印,以后又多次再版。
<p style="text-indent:2em;"> '''祝凤喈''' 自己所撰的《与古斋琴谱》,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在浦城刊行。《与古斋琴谱》四卷行世,律度精审,指法详明,自云得见指授为多,以琴受业者,恒不远千里而来。此书的传播,培养了一大批琴手,形成一批体现 ''' 祝凤喈 ''' 风格的琴家群体,称为闽派古琴,与浙派、苏派、川派鼎立。<p style="text-indent:2em;"> ''' 桐君 凤喈''' 的高徒为张鹤。张鹤,字静芗,上海邑庙玉清宫道人。少长,喜好杂艺,尤爱古琴,但无名师指导。后读到 ''' 桐君 凤喈''' 的《与古斋琴谱》,再三读之,悟出音律的精髓。认为"非它所可及,洵后学津梁也"。这时, ''' 桐君 凤喈''' 寓居上海,张鹤即拜他为师。 ''' 桐君 凤喈''' 论议音律精遂,使张鹤升堂入室,琴艺大进,并于同治三年(1864年),经 ''' 桐君 凤喈''' 鉴定后,刊行《琴学入门》,此书二卷,上卷摘录《与古斋琴谱》,间有自己的议论;下卷专列琴曲。<p style="text-indent:2em;">《琴学入门》书序中称“适常熟王君淑霞来,有琴好,出闽浦 ''' 桐君 凤喈''' 所著《与古斋琴谱》示予……爰将先生所据诸曲并摘辑《与古斋》诸法律,别成一谱为《琴学入门》刊布之。”《琴学入门》一书,传播 ''' 桐君 凤喈''' 的琴学理论、指法字母及工尺等,使闽派古琴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p style="text-indent:2em;">《琴学入门》载录二十曲琴曲,其中十曲是根据《与古斋琴谱》中的论述,加注工尺谱,并注明有六曲《梧叶舞秋风》《风云际会》、《阳关三叠》、《古琴吟》、《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古琴吟》是 ''' 桐君 凤喈''' 家传秘谱。这六首琴曲唯《风云际会》未见他书刊载,很可能是 ''' 桐君 凤喈''' 的创作。<ref>[http://www.sohu.com/a/240972205_99933495  闽派古琴祝凤喈 ]搜狐</ref>
==创作生涯==
<p style="text-indent:2em;"> ''' 祝凤喈 ''' ,字桐君,约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出生,同治三年(1864年)还在世。自幼攻读诗书,精擅古琴,有家学渊源。得其父所遗旧琴一张,因向胞兄祝凤鸣(字秋斋)学琴,又自精研30余年,所学皆通。居宅有园林之胜,遂广为搜求,藏七弦古琴数十张,择其优者,筑楼贮之,称为十二琴楼。兄倡弟和,怡然自得。喜接纳云游天下的琴人、词家、诗客、名士。林则徐、梁章钜等进京,途经浦城时,亦多至祝家十二琴楼相聚,每有吟咏唱和。<p style="text-indent:2em;"> ''' 祝凤喈 ''' 谙熟古谱,精通音律,而且弹奏指法高妙。新作琴谱《风云际会》,表露了 ''' 祝凤喈 ''' 对家园前途的忧愤,志概凛然。又首创弹奏新法,在减字谱旁加工尺,以便初学。著有《与古斋琴论》。友人张鹤著有《琴学入门》,经 ''' 祝凤喈 ''' 删定,在同治年间(1864年))出版,民国(1912~-1949年)初再版,流行极广。 ''' 祝凤喈 ''' 以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为闽派古琴学的一代宗师。 ''' 祝凤喈 ''' 曾任浙江东防(今东阳)同知。宦游江浙,以琴自娱,所至名噪一时。可惜 ''' 祝凤喈 ''' 生平著述,多已散佚,后人只能在张鹤《琴学入门》中,看到记载有祝氏的家传秘谱《风云际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阳关三叠》、《古琴吟》等6首。其中5首于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中已译成现代正谱。
==理论著述==
<p style="text-indent:2em;"> ''' 祝凤喈 ''' 著《与古斋琴谱》4卷,此书不收琴谱,专论琴理,书中强调节奏的重要性,指出:“虽同其音,或异其节,神情各别”,到“唯其节奏颇难谐洽”。为此, '''祝凤喈''' 对速度变化的辩证关系作出分析:“慢得情联而不弛,紧得意蓄而不泄”,又说:“紧慢之板,均必得匀拍,总谓之节奏。”
<p style="text-indent:2em;"> '''祝凤喈''' 还对琴曲中一般的节奏规律作出总结:“要不外于联断、疾徐、踢宕、收纵。一曲始终,必得其纲,起、承、转、合,四者以成之。”又说:“全曲节奏,始从缓起,渐渐入紧萦聚,复踢宕开,再作收结。”这对后人理解传统琴曲艺术很有启发。为了精确地记录节奏, '''祝凤喈''' 主张在传统琴谱中加用工尺谱,这一见解颇为后人所接受,上海玉清宫道人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中,就继承并贯彻了 ''' 祝凤喈 ''' 的学说。 ''' 祝凤喈 ''' 还对1744年出版的《春草堂琴谱》详加校订、注解,对琴界颇有影响。
==艺术贡献==
<p style="text-indent:2em;"> ''' 祝凤喈 ''' 除为传播古琴做出了重大作用外,其贡献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p style="text-indent:2em;">识谱: ''' 祝凤喈 ''' 首创在减字谱旁添“工尺”(指法记号和节奏板眼记号)这是在他以前诸谱所未有的。通过教人念工尺之法,是学琴的最佳途径。琴曲有天然节奏,唯有心领神会,操之极熟,才能轻重疾除,自然和拍。但是初学者对琴谱上记得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东西很难看懂。非有一定节奏按鼓谱曲,非难成音。所以, ''' 祝凤喈 ''' 以其工尺传其高下板眼,节其长短。学者先念工尺,次习手法。按谱而鼓,弹了数次,便能成曲。工尺法有利于初学者迅速入门,有事半功倍之效。
<p style="text-indent:2em;">指法:琴为丝乐,必须按弹,才能成音。其为曲之音,上下按弹,刚柔并济。即寓轻重除疾之节。 ''' 祝凤喈 ''' 深入研究各种指法,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注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并绘图标注指法字母,使学者不易混淆,开卷即有了然之意。
<p style="text-indent:2em;">琴曲: ''' 祝凤喈 ''' 有家传秘谱《风云际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阳关三叠》、《古琴吟》等六首,这六首琴曲,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谱》中,除《风云际会》外,其他5首均被译成正谱,行于世。其后《风云际会》也被李禹贤先生译成正谱。这六首琴曲为中国古琴琴谱做出了贡献。
==人物评价==
<p style="text-indent:2em;"> ''' 祝凤喈 ''' 是位具有民族气节的政治人物, '''祝凤喈''' 晚年所处的那种鸦片战争的那种动乱昏暗的年代,洋人胡作非为,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受辱。 ''' 祝凤喈 ''' 从内心发出的忧愤,在他的琴曲中体现出来,他的琴道和他的琴韵得以显彰。
<p style="text-indent:2em;">古琴通过 ''' 祝凤喈 ''' 的创造、改造,使学者易懂、易学、易操作,同时加藏的琴曲,改变了一般古琴琴曲的孤独性、脆弱性及附庸风雅的道具。 ''' 祝凤喈 ''' 的古琴犹如天籁,听起来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琴意得之弦外,音有尽而意无穷。产生的神秘的艺术魅力,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鼓舞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
<p style="text-indent:2em;"> ''' 祝凤喈 ''' 著的《琴诀》,继承发展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提出了古琴表演艺术的总的美学原则和审美标准,对古代琴坛的影响很大。
<p style="text-indent:2em;"> ''' 祝凤喈 ''' 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忆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工,都体现出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代表着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表演出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天人合一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
==后世影响==
<p style="text-indent:2em;">20世纪80年代,著名的古琴艺术家李禹贤到浦城调查,写出《祝桐君家传秘谱》、《闽派琴家祝桐君》等一系列文章,在文章中赞誉:“闽派古琴以福建浦城祝桐君为代表,影响很大。”祝桐君一生对古琴艺术所做的贡献,深受赞扬,成为一代名流琴家。<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dr0iglp2lbnmot0.html  祝凤喈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文献 ==
1,4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