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859
次編輯
變更
腾冲市和顺图书馆
,创建页面,内容为“'''腾冲市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
'''腾冲市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
==基本介绍==
提起云南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
提起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位于侨乡和顺风景如画的双虹桥畔。占地1392平方米,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门额悬和顺清代举人张砺书“和顺图书馆”匾额,蓝底白字,十分醒目。
步入大门,登石级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胡适先生题书馆名。中门内为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建筑结构新颖,气宇轩昂。主楼后为藏书楼。
在和顺乡,你可以看到,那些白天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晚上会来到图书馆的灯下读书,看到年轻人在电子阅览室里上网。了解了它的发展历程,你就不会觉得那么不可思议了。
==馆藏实力==
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
==历史沿革==
缅侨青年组织的书报社——“青年会”
到了民国初年,旅居缅甸的和顺青年寸仲酞、李清园、贾铸生、李秋农等,在缅甸瓦城组织了一个“青年会”,其宗旨是发展家乡文化。不久,青年会发展到家乡后,于1924年,创办了一个“书报社”,自上海等地订购了一些书刊杂志供乡人阅读。
从上海到云南边疆,因交通不便,寄到的新闻已成了历史资料,于是他们把运输? 2006乘着火车游西藏 马行夏日"放牧"京郊 心静之旅“禅”之旅 环球跳蚤市场淘宝记 路线改从水路运到缅甸,再经八募沿着古老的西南丝道用马帮运至腾冲,最后到达读者手上。当时文人杨策贤先生为书报社撰写了一对联:
书自云边通契阔,
报来海外起群黎。
从对联中也反映了当时书籍报刊的来之不易。即便如此,较之从国内走旱路要减短一半以上的时间。书报社的成立,颇受到乡人的赞赏。
最初的图书馆——“崇新会”
1925年“青年会”改组为“崇新会”,会员日愈增多,社会影响和作用日愈增大,书报社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了,于1928年,崇新会将书报社扩大为图书馆,以旧咸新社社址为馆址。
一经在国内外宣传发动,捐款捐书、捐物资,形成了一个高潮,现藏一些珍贵古今大型图书,如百衲本《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全丛》、《云南通志》、《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万有文库》、《汉魏丛书》、《佩文韵府》等等,都是得自捐献而来。有遗嘱捐款的,父子同时捐赠的,兄弟共捐的,夫妇合捐的,情节十分动人。
==参考文献==
[[Category:026 普通圖書館;公共圖書館]]
==基本介绍==
提起云南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
提起腾冲县的和顺乡,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个成语:人杰地灵。这不是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评价——作为滇西高原美名远播、历史文化内蕴十分丰厚的“华侨之乡”、“书香名里”。这里拥有“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张天放语)的“文化之津”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位于侨乡和顺风景如画的双虹桥畔。占地1392平方米,建筑物由大门、中门、花园、馆舍主楼、藏书楼等组成,为一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群。大门为清光绪年间所建汉景殿的牌楼式大门,门额悬和顺清代举人张砺书“和顺图书馆”匾额,蓝底白字,十分醒目。
步入大门,登石级而上,至西式造型的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胡适先生题书馆名。中门内为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建筑立面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建筑结构新颖,气宇轩昂。主楼后为藏书楼。
在和顺乡,你可以看到,那些白天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晚上会来到图书馆的灯下读书,看到年轻人在电子阅览室里上网。了解了它的发展历程,你就不会觉得那么不可思议了。
==馆藏实力==
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
==历史沿革==
缅侨青年组织的书报社——“青年会”
到了民国初年,旅居缅甸的和顺青年寸仲酞、李清园、贾铸生、李秋农等,在缅甸瓦城组织了一个“青年会”,其宗旨是发展家乡文化。不久,青年会发展到家乡后,于1924年,创办了一个“书报社”,自上海等地订购了一些书刊杂志供乡人阅读。
从上海到云南边疆,因交通不便,寄到的新闻已成了历史资料,于是他们把运输? 2006乘着火车游西藏 马行夏日"放牧"京郊 心静之旅“禅”之旅 环球跳蚤市场淘宝记 路线改从水路运到缅甸,再经八募沿着古老的西南丝道用马帮运至腾冲,最后到达读者手上。当时文人杨策贤先生为书报社撰写了一对联:
书自云边通契阔,
报来海外起群黎。
从对联中也反映了当时书籍报刊的来之不易。即便如此,较之从国内走旱路要减短一半以上的时间。书报社的成立,颇受到乡人的赞赏。
最初的图书馆——“崇新会”
1925年“青年会”改组为“崇新会”,会员日愈增多,社会影响和作用日愈增大,书报社已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了,于1928年,崇新会将书报社扩大为图书馆,以旧咸新社社址为馆址。
一经在国内外宣传发动,捐款捐书、捐物资,形成了一个高潮,现藏一些珍贵古今大型图书,如百衲本《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全丛》、《云南通志》、《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万有文库》、《汉魏丛书》、《佩文韵府》等等,都是得自捐献而来。有遗嘱捐款的,父子同时捐赠的,兄弟共捐的,夫妇合捐的,情节十分动人。
==参考文献==
[[Category:026 普通圖書館;公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