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增加 9,88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密斯·范·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生于德国亚琛,过世于美国芝加哥,原名为玛丽亚·路德维希·密夏埃尔·密斯(MariaLudwigMichaelMies),德国建筑师,亦是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童年的时候,密斯小名是路德维希·密斯。青年时,他在父亲的雕塑店里工作,后来搬到柏林加入了BrunoPaul的工作室。接著1908年到1912年间,密斯在彼得·贝伦斯的设计工作室工作了4年。彼得·贝伦斯的工作环境影响了他对那个年代设计理论与德国文化是否能够结合的一些看法。青年时的密斯已经是一个慎重、沉默的思考者。他发现自己具有一些设计的天份之后,就决定将原先的名字之后,加上了凡德罗姓氏,而舍弃了原先平凡的玛丽亚、蜜夏埃尔等字。凡德罗这个姓氏带有一些贵族的感觉。改名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业。为德国的上流阶级设传统德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当时他非常敬佩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特别是卡尔所惯用的宽广比例、立方体容量般的设计手法,还有散布的、折衷的经典空间配置,<ref>让密斯感到到这是一个建筑世纪的转折点。</ref>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比意与格罗佩斯大力推动的新建筑观念﹙称为先锋派﹚。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改为以功能为主,带有强烈理性风格的现代建筑手法。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帷幕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隆纳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此馆的设计后来在原址被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克波尔诺(en:Brno)的作品图根哈特别墅(en:Villa_Tugendhat) <ref> 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ref> 风格特点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为其成功的标志。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把他带到建筑前沿。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征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视结构和技术而定。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绘以及侧面描绘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设计。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术的教导。虽然他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学习,但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密斯并不是特别关注装饰原料的选择,但是他特别注意室内架构的稳固性。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耶一样,密斯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由他所设计的郊外别墅、展厅、工厂、博物馆以及纪念碑等建筑均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密斯也重新定义了墙壁、窗口、圆柱、桥墩、壁柱、拱腹以及棚架等方面的设计理念。[[File: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3.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5ffc14c3934b0953.jpg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现在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在自传中说道:“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在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工作之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LakeShoreDriveApartments)充分展示了他在科技时代的建筑天才。直到1969年去世,密斯一直孤身呆在芝加哥公寓里从事设计工作。==主要作品==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File: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6.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e40da357753d7398.jpg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形。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色的正方形”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只不过密斯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人们的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建筑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如果说艺术的本质是向原点的回归,那么密斯是通过“新国家美术馆”这件封笔作,回归到绝对主义绘画的偶像“黑色的正方形”所要表现的终极世界。当人们对弗里德里希的绘画进行连续考察之后,会发现这位浪漫主义的顶级画家一生的作品,是一个“祈”的人生旅程,那么作为浪漫主义文脉的继承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则是虔诚的“祈”之生涯写照。 建筑师的丰碑——西格拉姆大厦 [[File: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5.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5ef1ac57c0e0834d.jpg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起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人们就会想起西格姆大厦,提起西格姆大厦,人们就会想起范斯沃斯住宅。这些建筑不但体现了这位建筑师一贯的主张,用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逻辑表现,使之产生没有屏障可供自由划分的大空间,也就是“少”就是“多”的建筑原理。而且是开创了人类用玻璃作幕墙的先例,说起这些事情,就不得不提建筑史上那个有趣的故事。 那是1950年,女医生范斯沃斯聘请密斯为她设计一座小住宅。这座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建筑物在建筑史上却名气不小。因为这座小屋就是第一个用玻璃作幕墙的房子,在建成后,显得晶莹夺目,艳丽非凡,仿若一座“水晶宫”。可惜,这种玻璃透明有余,隔热不行,骄阳晒得女医生热汗淋漓,冬天的寒气又透过玻璃冻得她直打寒颤,晴天的日子强烈的阳光刺得她目眩难忍,不久就生起病来。这样透明的房子叫独身女确感不便,而造价比原计划超出了85%,所以她向法院提出控诉。站在被告席上的密斯不得不为自己的想法尽力辩解。在坐的听众都被他那口若悬河的精辟论断所感染:“当人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人们将永远不能超出那古老的框子,特别是人们物质高度发展和城市繁荣的今天,就会对房子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空间的结构和用材的选择。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空间内部的开放和灵活,这对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这座房子有如此多的缺点,只能说声对不起了,愿承担一切损失。”众人被他诚实的态度感动了,特别是这位医生,最后她主动要求撤回起诉,这场官司就这样不了了之。 就因为这座住宅的风波,再没有人敢冒这样大的风险来请密斯,因为人们不需要可看不可“往”的房子。但不甘失败的密斯,下了一番苦功,终于找到了一种染色玻璃来代替原来的无色玻璃。经过一番努力和宣传,1952年他终于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厦——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这幢雄立于纽约曼哈顿区花园街的西格拉姆大厦是一座豪华的办公楼,总高达158米,建筑物底部,除中央的交通设备电梯用地处,全部留作一个开放的大空间,这样就便于交通,使它显得清高,不同凡响,建筑物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整整,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昂贵的建材,和密斯精心的推敲及施工人员的精确无误的建造使大厦成了纽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虽然密斯·凡·德罗去逝二十多年了,但他那种讲求技术的精美的风格和那种以“少”就是“多”的主张以及对玻璃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建筑艺术,西格拉姆大厦就成了他最好的纪念碑。每当人们看到这座大厦,就会想起这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 ==荣誉==[[File: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4.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20ee4a69a16e4380.jpg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Friedensklasse des Ordens Pour le Mérite (1957年) 英国皇家建筑协会金牌奖(1959年) 美国建筑师协会金牌奖(1960年) 柏林艺术奖 (1961年) 自由代表奖章 美国 (1963年) 德国联邦金牌奖 (1966年) 代表作品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阿罗伊斯 李尔(Alois Riehl)住宅,柏林,(1907年) 佩尔斯(Perls)住宅,柏林, (1911年) 黑尔街(Heerstra?e)住宅,柏林,(1913年) 坎丕勒(Kampner)住宅(已毁),柏林,(1921年) 莫司勒(Mosler)住宅,柏林,(1924年) 沃尔夫(Wolf)住宅(已毁),古本 (1926年) 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与卡尔·里本克奈西特(Karl Liebknecht)纪念像(已毁),柏林,(1926年) 白院聚落主持人之一,司图加特,(1927年) 图根哈特别墅(Tugendhat),捷克,(1928年-1930年) 朗根(Lange)与艾斯特尔博士(Dr. Esters)别墅,克雷费尔德,(1928年-1929年) 万国博览会德国馆,巴塞隆纳,(1929年) Verseidag公司工厂建筑,克雷费尔德,(1931年) 列克(Lemke)之屋,柏林,(1932年-1933年) 法尔斯沃斯住宅,伊利诺州,(1946年-1951年) 湖滨公寓,芝加哥,(1950-1951) Seagram大楼 与非力普·强生(Philip Johnson)合作,纽约州,(1954年-1958年) 新国际画廊,柏林,(1965年-1968年) 相关词条李诫迈克尔·格雷夫斯阿尔瓦·阿尔托安东尼奥·高迪菲利普·约翰逊罗伯特·文丘里路易·艾瑟铎·康沃尔特·格罗佩斯<ref>[http://bbs.zhulong.com/101010_group_676/detail32729324?f=bbsnew_JZ_1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筑龙建筑论坛</ref> ==文献参考=={{Reflist}}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