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磁窑河

增加 12,713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磁窑河</big> ''' |- | File:E23c968148394f4ab41946e09f7f6305…”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磁窑河</big> '''

|-

|
[[File:E23c968148394f4ab41946e09f7f6305.png|缩略图|居中|[http://p0.itc.cn/q_70/images03/20200817/e23c968148394f4ab41946e09f7f6305.pn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7%A3%81%E7%AA%91%E6%B2%B3&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6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磁窑河,黄河支流汾河中游支流。[[发源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磁窑沟内贺家岭]],故名。瓦窑河为其最大的支流。流经交城、文水、汾阳、平遥、介休5县(市) ,到介休市洪善村汇入汾河。磁窑河在文峪河左侧,汾河右侧。河道为原汾河故道,河原由交城境内入汾。河长121公里(一说82公里),流域面积为568.6平方公里(一说97.73平方公里)。该河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百分之九十的径流集中在汛期,均被下泄出界,上游极少用于灌溉,文水县以下可得洪灌之利。

=='''干流概况'''==

磁窑河,古名塔莎水。河源位于交城县东北与太原市清徐县交界处,分西沟和东沟,分别发源于清徐县养天池和交城县塔梭村,在交城县岭底村合流,从交城县城北磁窑村出谷,环绕城北、城东到城东南,从交城县西石候村和文水县东石候村之间穿过,再西南行,穿过[[文水县]]、[[汾阳市]]、[[平遥县]]、介休市5县(市),到介休市洪善村汇入汾河。 其中:

磁窑河文水段,从交城县西石侯村和文水县东石侯村之间进入,至西槽头乡裴会村南入汾阳。境内全长26.5公里,流经5个乡镇21个行政村,流域面积367.6平方公里。

磁窑河平遥段,大部为与汾阳市的界河。从郝庄村北入境,穿越陶屯、赵坦、安固、云家庄、香乐、大羌、西羌,在薛贤西南出境,东堤长13.5km,其中在郝庄和陶屯间插花汾阳段1km,香乐和大羌间插花汾阳1.25km,西堤长5km。河道断面为复式断面,主河槽宽40m,深3m,位于河道中心,副河槽两侧各宽60m,深2m。

河再向南,为孝义市与介休市的界河,于介休市洪善村与孝义市北桥头村之间汇入汾河。

经过历年修整治理,山区河道长21公里,流域面积97.73平方公里;平川地区,河道长61公里,河道全长82公里。

磁窑河在文峪河左侧,汾河右侧。从石候村到洪善村50多公里中下游河道,是西面的文峪河灌区和东面的汾河西干灌区、三坝灌区的分界河。磁窑河为季节性洪水河,平时河床干涸。经过多次治理,裁弯扩宽挖深后,这段河床在汾河与文峪河之间海拔高程最低,是文峪河灌区和汾河灌区的天然退水通道。在1950年代,文峪东河、文峪西河(经苏家堡分洪河),连通了磁窑河;20世纪70年代,文峪河主河道又经古贤分洪河连通了磁窑河。在灌溉季节,磁窑河是[[文峪河]]、汾河为文峪河灌区九支地区的输水通道,在汛期又是文峪河分泄洪水的通道,与文峪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河道变迁'''==

磁窑河流域范围和河道长短,古今都随汾河、文峪河河道的迁徙而变化,在历史上三河之间关系自然关联,在近代三河关系又受人为治理而变化。据史载,明代以前,磁窑河出谷后东南流,在交城县城东的郭家寨、城南的贾家寨一带汇入汾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汾河徙文水县东”后,汾河、文峪河迁徙无常,洪水互夺河道,磁窑河沿汾河故道南行,或汇入汾河、或汇入文峪河。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汾河再次东徙,河道远离文峪河、磁窑河后,磁窑河沿汾河故道,在文水县南张村东汇入文峪东河。清光绪十年(1884),新开[[文峪西河]],则文峪河东西两条河并行行洪,东河洪量减少。磁窑河环交城县城段,由交城县修筑石堤固定了河床,[[文水县]]南明阳村以下段,既与文峪东河串通,经文峪河下泄,发洪水时,文、磁两河洪水又沿[[汾河]]一条故道南行入汾阳境。天长日久,磁窑河自流成槽。汾阳民众改挖新河,使河道顺直,向南延至介休境,汇入汾河。至此磁窑河走向基本固定下来。

民国35年(1946),共产党领导下的吕梁行署和文水县民主政府,组织民工疏浚文峪东河并连通磁窑河,以便于分泄文峪河洪水。1955~1957年实施汾河流域治理规划,整治磁窑河,将文水东庄至上河头段、汾阳阎家社至南开社段大弯道裁弯取直。1956年新开苏家堡分洪河,将文峪西河连通磁窑河,实现文峪东、西两河分泄洪水入于磁窑河。1977年汾阳县再次开挖古贤分洪河,又将文峪河连通磁窑河以分泄文峪河洪水至今。

=='''主要支流'''==

磁窑河由古代的独立河道,扩大成现在的多支河系。明代磁窑河南延后,其右岸的瓦窑河不再直接人汾,改人磁窑河,成为磁窑河的支流。50、60年代,实施汾河流域规划和汾西排退水规划,将清徐县的白石南河,从磁窑河左侧,在文水县东石候村西汇人磁窑河;源于交城县界的虎喊沟,经文水县界通入饮马河,穿过文水、交城边界在文水杭城村东汇入磁窑河;交城洪相乡边山的石壁沟直接汇入磁窑河。此外,交城县城北、城西边山诸涧沟洪水聚于斜河与排退水渠再汇入磁窑河。磁窑河由一条独立河道发展成整个交城县边山河沟和清徐县白石南河汇人的广大河网。边山河沟中除石壁沟有清泉外,多为季节性洪水河。

石壁沟,发源于交城县裴家山,流经玄中寺,在洪相村与安定村之间出谷,入斜河,再入磁窑河。

瓦窑河,发源于交城县马鞍山南,自北向南,经[[交城县]]区的东坡、寨上、歇马头、山庄头、前庄,在瓦窑村出谷,原直接在交城县城南入磁窑河,后建斜河后,进入斜河,经成村、大营、西厂侯村入文水县杭城村,注入磁窑河。大营以下一段称斜河。瓦窑村上游有瓦窑河水库一座。

饮马河,发源于交城县西落子岭,流经申家庄、范家庄、窑儿头、经文水县开栅镇虎喊沟出山,流经武陵、文倚村,入交城县大营界,又至文水县杭城村注入磁窑河支流瓦窑河。文水县境内长9.2公里。昔日发洪时有水,虎喊沟水库建成后已干涸。虎喊沟口建有虎喊沟水库。

白石河,发源于清徐县白石山,上游有两支:西支为壶瓶石河,东支为方山河,两支向南,进入交城县夏家营汇合,称白石南河,有白石南河蓄洪区,再经交城县贾家寨、辛南村入文水县东石侯村,注入磁窑河。

=='''治理开发'''==

磁窑河的调控效能是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实施汾河流域规划开始。1950、60年代首先纳白石南河入磁窑河,并到7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淤积,已失去缓洪滞洪的作用,逐渐开垦成农田。1973~1977年相继在磁窑河的东沟(磁窑河水库)[[和西沟]](石家庄水库)、瓦窑河(瓦窑河水库)、[[石壁沟]](石壁沟水库)、虎喊沟(虎喊沟水库)上修建了小型水库,基本上控制了交城县边山洪水。

磁窑河流域边山修建水库以后,不仅起到缓洪的作用,还发挥引洪和缓洪.蓄清灌溉农田的作用。在上游扩大了交城县边山水浇地面积;在中下游,文峪河灌区经分洪河和磁窑河引水灌溉汾阳的演武、孝义李家庄等乡(镇)近10万亩农田。

同时,对磁窑河进行裁弯取直,将河床选择在汾河与文峪河之间海拔高程最低处,把磁窑河从一条独立的河道扩大为多支流河系,不仅汇人了交城县边山石壁沟、[[瓦窑河]]、[[白漳沟]]、[[火山河]]等十几条沟道的洪水,而且接纳了文水县虎喊沟、清徐县壶瓶石河、方山河、白石南河等沟道的洪水,另外汾河灌区一、二支退水也灌人其中。至此。磁窑河的流域面积和河道长度大幅增加而且基本固定。

在白石南河清徐境内水屯营、东于、高白东、高白南修建了4 座滞蓄洪区。在交城县义望、青村的村东、王明寨、贺家寨的村西,原汾河故道地带,作为磁窑河、白石南河的缓洪滞洪区。并在白石南河交城、清徐两县交界处修建节制闸控制洪水直接进入白石南河,保证以15m/s 的清水流量下泄。

2016年,汾河流域交城县磁窑河与瓦窑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开工,开始对磁窑河与瓦窑河河道生态治理及配套绿地景观。总投资9.2亿元的磁窑河、瓦窑河生态治理工程总长26.94公里,其中磁窑河生态修复治理部分北起规划魏家沟水库坝址处,终点至交城县与文水县交界处,共计约13.84km;瓦窑河河道生态修复治理部分北起瓦窑河水库下游,终点至瓦窑河入磁窑河汇入口,共计约13.1km。主要建设内容为岸堤防护、河道疏浚整治、蓄水坝及两岸绿化美化等,建成后城区蓄水总面积达28.44万平方米,绿地景观工程将达2100亩。

=='''水文特征'''==

1950、60年代磁窑河治理后,中游接纳白石南河洪水,下游接纳文峪东、西两河分泄洪水,调泄洪能力增加。交城界为90立方米/秒,文水界为180立方米/秒,平遥、汾阳界为300立方米/秒。实际泄洪流量一般年份为40立方米/秒,最大年份达160立方米/秒,最小年份为16立方米/秒,1985年9月14日,洪峰达到200立方米/秒。

由于磁窑河上游河短流急,而文峪河河长流缓,洪水一般情况不是同时下泄。尤其是两河上建水库后,有了调洪能力,因而磁窑河为文峪河调控洪水的作用更为明显。文峪河水库建库前,文峪东河实际下泄人磁窑河的洪水流量最大为210立方米/秒,最小为30立方米/秒,一般年份40立方米/秒。苏家堡分洪河下泄人磁窑河流量计划120立方米/秒,实际下泄流量60立方米/秒以下。文峪河水库建成后,文峪河东河下泄最大流量50立方米/秒,苏家堡分洪河下泄洪水流量一般在30一80立方米/秒。新建古贤分洪河后,文峪河水库下泄150立方米/秒时,分洪河分洪25立方米/秒。为缓解汾阳边山洪水的压力,实际下泄流量常超过计划下泄标准。

=='''洪水灾害'''==

磁窑河流域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秋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2.6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 月份,且多为暴雨及雷阵雨,占全年降水量的70%。流域内上陡下缓,上宽下窄,上游河系发育,下游河道狭窄,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特点,形成了磁窑河流域上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特点。

磁窑河流域自1381 年(明洪武十四年)至2005 年,624年内共遭受重大洪涝灾害42 次,平均15 年发生1 次,其中1928 年到1933 年连续六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受灾范围集中在磁窑河出口至石候一带,百姓流离失所,人民生命财产惨遭损失。而从1950 年到2005 年就发生重大洪涝灾害11次,平均5 年发生1 次,发生频率提高了近3 倍,造成的损失更是成几何级数增加。1988 年7 月5—8 日,全县出现连续降雨天气,主要集中在6,7 日两日,磁窑河雨量站实测降雨量110mm,全县8 个乡镇的30个自然村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 万元;而1998 年7 月12,l3 日,全县大范围降雨,磁窑河水库雨量站实测降雨量100.7mm,全县7 乡镇21 个村受灾,49 家企业因进水停工,停产(夏家营工业园区才 初具规模),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 万元,是1988  年的20 倍.随着社会的发展,损失呈Et 益扩大的趋势。

=='''桥梁'''==

磁窑河大桥是汾阳至邢台高速公路汾阳-平遥段的一部分,全长325.6米。上部结构为16-2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桥台采用肋式台,墩台基础均为钻孔桩。需要架设2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28片。<ref>[https://www.sohu.com/a/349313846_197494   乡土 | 白尚立:磁窑河,我的母亲河 ],搜狗, 2019-10-24 17:00</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260
次編輯